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汉末皇戚最新章节!
堂上张奂那老态的讲课声依旧传来,而面前却已经有了一个十分壮实的少年对着他打量不已,口中也是语气不善,看他有些仇恨自己的眼神,伏泉却是一愣,记忆里,自己可不认识这家伙才对。
“汝乃何人?”伏泉瞪了瞪眉毛,一脸不满的反问这半大熊孩子,当然他虽然有些愠怒,毕竟被一个小孩子当面这么贬低,面子上自然是有些挂不住,不过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一方面对方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明知道自己身份还来顶撞,伏泉犯不着这么和他斤斤计较,另一方面观其丝质衣着,显然不是寻常人家小孩所能穿着,再联想到其在张奂府邸,就算不是张奂亲属,起码也是弘农世家之子无疑,现在来请张奂出仕才是第一目标,他可不想无缘无故生了变故,与人结仇,从而导致请张奂出仕的事情出了岔子。
“吾乃……”那少年刚说两字,突然顿住,随后眼珠子一转,看着伏泉的样子,似乎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说道:“既为名将,就与吾比试一番,好让不堕名将之名。”
“比试?”伏泉喃喃自语,而后问道:“如何比?”
好嘛,这小家伙想得寸进尺,打自己的脸吗?从这少年看自己目光,再到他说出要与自己比试的话后,伏泉心里明白,这家伙肯定是对自己名声渐响,直逼“凉州三明”而不满,很有可能他和“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关系不浅,这次知道自己来到张府,小家伙故意过来找茬的。
“汝既为上将,自当比试武艺,不如比剑如何?”说完,那少年指着伏泉腰上的宝剑,一脸喜色道,似乎他对于武艺一点不怕任何人一样。
“不可。”
“为何?”
“剑者,君子武备尔,为护身所用,岂为斗殴所有,若斗殴用之,乃轻侠义气为之,非君子所为,故孤不可为也。”伏泉见这少年死命要和自己比试武艺,顿觉有诈,他对自己武艺心里清楚的很,即使经过数年战场厮杀,也就比平常人稍好,若是这少年武艺天赋很好,自己去肯定是被虐菜,而现在这少年主动提及比武,心中定然对其武艺有数,因此,伏泉果断拒绝。
“汝为将军,并非文士,岂可为君子?”少年不羁,厉声回道,显然对于伏泉这般推诿不满。
只是,很明显,伏泉不吃他这一套,直接指着此刻正在府邸正堂讲课的张奂说道:“堂上张公少时游历三辅,师从故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后因《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余言,张公便将其减为九万言。及至事边凉州,履立战功,汝可敢言张公为将军,并非文士乎?”
一句话,直把对面这少年说的愣住半响,的确,正如伏泉所言,张奂本人虽然成名天下的是他身为“凉州三明”的战功,但是究其本质,张奂可是一开始就是个文官,而汉代向来文武不分家,现在伏泉既然没有穿戴文士衣服,只穿甲胄,持剑而来,由没有带粗鲁军汉所用的大刀来此,但这也不能代表他不是个文士,不是个君子。
“既为君子,求见张公长者,入府中不解剑,岂乃君子所为?”
“世宗孝武皇帝时,京兆尹隽公不疑,拜谒直指使者暴公胜之,是时暴公门下令其解剑入府,隽公拒之,言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后暴公问之,开阁延请,躧履起迎,可知君子拜见,自当携剑而入,方显君子之风。”
伏泉傲然回道,他说的是前汉武帝时的著名能臣,隽不疑初识恩主暴胜之的事情。暴胜之,字公子,乃是汉武帝时的能臣,荐人从不疑人,有知人之誉,他当时闻得隽不疑乃贤才,便招之相询。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郡人,精通《春秋》,初在勃海郡中担任文学官,其言行举止必定遵循礼仪规范,声名闻于州郡。在暴胜之招问以后,头戴进贤冠,腰挎饰有美玉和木刻图案的宝剑,身佩环、块等玉佩,阔袍宽带,盛装前往暴胜之住所拜谒。被暴胜之门人拦下要求解剑,以剑是君子的武器装备,是用来防身的理由彻底反驳,并且就此令暴胜之赏识,经其举荐,登上高位,现在伏泉用前汉能臣的话语反击这少年,却是令那少年一时间哑口无言。
“便是如此,尔与张公岂可等同而论?”少年愣了半响,脸上愠怒不已,一脸涨红,很快知道反驳不了伏泉,便直接不讲理起来,语气汹汹的喝道。
这少年知道论及前人旧事,引经据典,自己受年龄阅历所致,肯定不如伏泉,所以直接避过不谈,只谈伏泉如何能张奂相比,显然对于伏泉将他自己和张奂对比十分不高兴,如同先前一样,对伏泉名声能快要比及张奂,怨恨不已。
“住口!”伏泉还未答话,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循声望去,却见一个青年模样的文士,穿着大袖翩翩的袍服,趿上青丝翘头履,一副儒雅模样,只是他那闪烁精光的眼神中,却似乎是透露着无边张狂,令人不由暗自猜测此谁人也。
当然,伏泉不知此人何人,他对面的那少年却是一脸震惊,像是见到老鼠见到猫一眼就想逃跑,刚想迈开脚步,转身逃离,便又听那青年喊道:“竖子,平日大人所授之礼节何在?”
话音落下,那少年顿时一愣,然后连忙对已经走到伏泉身边的青年行礼道:“见过大兄。”
“嗯!”青年应声,然后目光又一直紧盯少年,似乎在告诉少年事情并未解决。
那少年闷哼一声,这才转身对伏泉不情不愿的行礼道:“张猛见过君侯。”说完,站于青年身后,一眼不发,只是他眼神中望着伏泉那噬火的目光,却是说明这少年对自己是如何怨恨。
青年待少年说完,这才狠狠看着一眼少年,恶狠狠道:“若敢再犯,好自为之。”
“诺!”少年语气懒懒的应了一声道,看似是答应,不过伏泉看他不情不愿的模样,觉得恐怕青年这番威胁恐吓一点用处也无,想来这熊孩子如今日这般所为,早已习惯。
“在下弘农张伯英,见过尊侯,舍弟顽劣,失礼之处,惊扰尊侯,望尊侯见谅,不计前嫌……”那青年随后向伏泉行礼,一边为他弟弟刚才失礼的地方道歉,一边又自我介绍,伏泉才知这青年却是张奂长子张芝,字伯英,至于其祖籍应为本应为敦煌郡酒泉人,不过自张奂移家至弘农,故而改变。
“莫非‘草圣’张有道乎?”听来人介绍,伏泉脱口问道,张有道之名可谓是天下皆闻,毕竟文人除了气节、才名以外,剩下的就是重书法,而张芝和他弟弟张昶,都善于草书,也都是当世有名的大书法家,一个被称为“草圣”,另一个被称为“亚圣”,由不得他不知道。
“尊侯过誉,区区俗名耳,芝唯书法一道薄有小成,不当如此。”张芝彬彬有礼的谦让着,伏泉见他脸色清明,并无骄傲之色,倒不像是那种嘴上说着谦让,其实内心里透露着高傲脸色的言行不一的小人得志的暴发户,不由点头,张家果然是家教极好,否则也不会一连出两个书法大家。
“张兄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已有道征而不就,此等节操,实非吾等可及,当的如此。”
伏泉恭敬回道,这一份恭敬却是对张芝的品格的恭敬,毕竟,虽然大多数人拒绝朝廷征辟,是想装逼,以博取更大的名望,为未来的仕途多累积基础。但是张芝拒绝朝廷征辟,却是真的不愿意做官,只想避世独自研究自己的学问,这类明明有大才,却只愿自己在自己的知识领域里独自研究的,是真的十分值得旁人尊敬的。
就像后世,许多国家科学界的研究者们,一声时间精力全部扑在科研上,为国家、人民谋取福利,不愿意踏入政治仕途,这一点可比那些所谓的学术专家,其实就是官教授官专家的贪图名利之辈好得多。而张芝的“张有道”之名,也是因为朝廷以其有道征辟,从而有此称呼,当然纵观张芝一生,的确是称得上是有道,倾其一生研究书法,更被后世称为“书法四贤”,可谓是让许多避世为名,拒绝征辟为官的人汗颜无比。
随着伏泉的连番吹捧,张芝自然不会和他一直纠缠这个话题,便转移话题道:“家严讲课还需数个时辰,尊侯乃伏生后人,定颇通《尚书》,不如随余入书房谈论经书要义如何?”作为主人,自当要招待客人,特别是对方还是个大汉官场的红人,张芝虽然酷爱书法,但并不代表他对于史诗书经义不通,他知道伏泉出自琅琊伏氏,家传今文学,与他本人所习自张奂的《欧阳尚书》乃出一系,所以便有和伏泉讨论经义来帮助他打发时间的想法。
在张芝想来,伏泉虽然和他父亲一样是武将,但毕竟是文官起步,自然对于经学颇通,所以才有此言。可是伏泉自己知道自己,前身和自己从小就都没怎么学,怎么可能和对方相比,即使对方痴迷书法,但也不是自己这半吊子经义高手所以,所以在想了片刻后,立即道“素闻张君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今日来此,自当见识一二,还望张君不吝赐教。”
“尊侯有命,自当为之。”
说完,张芝当先转身,往府中书房走去,伏泉则带人紧随其后,他们身边自然是那开始挑衅自己的半大熊孩子,这小子伏泉也知道他名字,名叫张猛,是张奂任武威太守所生,今年已有十五岁,真正是个半大小子,饿死累死爹的孩子。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乃是汉章帝的名臣书法大家,其字杰有骨力而字画稍瘦,若霜林无叶,瀑水飞迸,时人将张芝所做书法,与杜公所比,足可知其书法之精妙。
入得书房,看了张芝作品,伏泉下巴都快惊掉了,这张芝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果然能被拿来和杜度比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当今之章草写法乃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然而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也是血脉不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芝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书体,可以教授他人,传播后世,名传千古。
开宗立派!
一代宗师!
果然,能被后世列入“书法四贤”,被王羲之所推崇的书法,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
摘选自《汉书》
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摘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父焕,为太常,徙居弘农华阴。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好书,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韦仲将谓之“草圣”……
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家风不坠,奕叶清华,书类伯英,时入谓之“亚圣”。至如筋骨天姿,实所未逮。若华实兼美,可以继之。
摘选自《书断》
堂上张奂那老态的讲课声依旧传来,而面前却已经有了一个十分壮实的少年对着他打量不已,口中也是语气不善,看他有些仇恨自己的眼神,伏泉却是一愣,记忆里,自己可不认识这家伙才对。
“汝乃何人?”伏泉瞪了瞪眉毛,一脸不满的反问这半大熊孩子,当然他虽然有些愠怒,毕竟被一个小孩子当面这么贬低,面子上自然是有些挂不住,不过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一方面对方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明知道自己身份还来顶撞,伏泉犯不着这么和他斤斤计较,另一方面观其丝质衣着,显然不是寻常人家小孩所能穿着,再联想到其在张奂府邸,就算不是张奂亲属,起码也是弘农世家之子无疑,现在来请张奂出仕才是第一目标,他可不想无缘无故生了变故,与人结仇,从而导致请张奂出仕的事情出了岔子。
“吾乃……”那少年刚说两字,突然顿住,随后眼珠子一转,看着伏泉的样子,似乎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说道:“既为名将,就与吾比试一番,好让不堕名将之名。”
“比试?”伏泉喃喃自语,而后问道:“如何比?”
好嘛,这小家伙想得寸进尺,打自己的脸吗?从这少年看自己目光,再到他说出要与自己比试的话后,伏泉心里明白,这家伙肯定是对自己名声渐响,直逼“凉州三明”而不满,很有可能他和“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关系不浅,这次知道自己来到张府,小家伙故意过来找茬的。
“汝既为上将,自当比试武艺,不如比剑如何?”说完,那少年指着伏泉腰上的宝剑,一脸喜色道,似乎他对于武艺一点不怕任何人一样。
“不可。”
“为何?”
“剑者,君子武备尔,为护身所用,岂为斗殴所有,若斗殴用之,乃轻侠义气为之,非君子所为,故孤不可为也。”伏泉见这少年死命要和自己比试武艺,顿觉有诈,他对自己武艺心里清楚的很,即使经过数年战场厮杀,也就比平常人稍好,若是这少年武艺天赋很好,自己去肯定是被虐菜,而现在这少年主动提及比武,心中定然对其武艺有数,因此,伏泉果断拒绝。
“汝为将军,并非文士,岂可为君子?”少年不羁,厉声回道,显然对于伏泉这般推诿不满。
只是,很明显,伏泉不吃他这一套,直接指着此刻正在府邸正堂讲课的张奂说道:“堂上张公少时游历三辅,师从故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后因《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余言,张公便将其减为九万言。及至事边凉州,履立战功,汝可敢言张公为将军,并非文士乎?”
一句话,直把对面这少年说的愣住半响,的确,正如伏泉所言,张奂本人虽然成名天下的是他身为“凉州三明”的战功,但是究其本质,张奂可是一开始就是个文官,而汉代向来文武不分家,现在伏泉既然没有穿戴文士衣服,只穿甲胄,持剑而来,由没有带粗鲁军汉所用的大刀来此,但这也不能代表他不是个文士,不是个君子。
“既为君子,求见张公长者,入府中不解剑,岂乃君子所为?”
“世宗孝武皇帝时,京兆尹隽公不疑,拜谒直指使者暴公胜之,是时暴公门下令其解剑入府,隽公拒之,言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后暴公问之,开阁延请,躧履起迎,可知君子拜见,自当携剑而入,方显君子之风。”
伏泉傲然回道,他说的是前汉武帝时的著名能臣,隽不疑初识恩主暴胜之的事情。暴胜之,字公子,乃是汉武帝时的能臣,荐人从不疑人,有知人之誉,他当时闻得隽不疑乃贤才,便招之相询。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郡人,精通《春秋》,初在勃海郡中担任文学官,其言行举止必定遵循礼仪规范,声名闻于州郡。在暴胜之招问以后,头戴进贤冠,腰挎饰有美玉和木刻图案的宝剑,身佩环、块等玉佩,阔袍宽带,盛装前往暴胜之住所拜谒。被暴胜之门人拦下要求解剑,以剑是君子的武器装备,是用来防身的理由彻底反驳,并且就此令暴胜之赏识,经其举荐,登上高位,现在伏泉用前汉能臣的话语反击这少年,却是令那少年一时间哑口无言。
“便是如此,尔与张公岂可等同而论?”少年愣了半响,脸上愠怒不已,一脸涨红,很快知道反驳不了伏泉,便直接不讲理起来,语气汹汹的喝道。
这少年知道论及前人旧事,引经据典,自己受年龄阅历所致,肯定不如伏泉,所以直接避过不谈,只谈伏泉如何能张奂相比,显然对于伏泉将他自己和张奂对比十分不高兴,如同先前一样,对伏泉名声能快要比及张奂,怨恨不已。
“住口!”伏泉还未答话,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循声望去,却见一个青年模样的文士,穿着大袖翩翩的袍服,趿上青丝翘头履,一副儒雅模样,只是他那闪烁精光的眼神中,却似乎是透露着无边张狂,令人不由暗自猜测此谁人也。
当然,伏泉不知此人何人,他对面的那少年却是一脸震惊,像是见到老鼠见到猫一眼就想逃跑,刚想迈开脚步,转身逃离,便又听那青年喊道:“竖子,平日大人所授之礼节何在?”
话音落下,那少年顿时一愣,然后连忙对已经走到伏泉身边的青年行礼道:“见过大兄。”
“嗯!”青年应声,然后目光又一直紧盯少年,似乎在告诉少年事情并未解决。
那少年闷哼一声,这才转身对伏泉不情不愿的行礼道:“张猛见过君侯。”说完,站于青年身后,一眼不发,只是他眼神中望着伏泉那噬火的目光,却是说明这少年对自己是如何怨恨。
青年待少年说完,这才狠狠看着一眼少年,恶狠狠道:“若敢再犯,好自为之。”
“诺!”少年语气懒懒的应了一声道,看似是答应,不过伏泉看他不情不愿的模样,觉得恐怕青年这番威胁恐吓一点用处也无,想来这熊孩子如今日这般所为,早已习惯。
“在下弘农张伯英,见过尊侯,舍弟顽劣,失礼之处,惊扰尊侯,望尊侯见谅,不计前嫌……”那青年随后向伏泉行礼,一边为他弟弟刚才失礼的地方道歉,一边又自我介绍,伏泉才知这青年却是张奂长子张芝,字伯英,至于其祖籍应为本应为敦煌郡酒泉人,不过自张奂移家至弘农,故而改变。
“莫非‘草圣’张有道乎?”听来人介绍,伏泉脱口问道,张有道之名可谓是天下皆闻,毕竟文人除了气节、才名以外,剩下的就是重书法,而张芝和他弟弟张昶,都善于草书,也都是当世有名的大书法家,一个被称为“草圣”,另一个被称为“亚圣”,由不得他不知道。
“尊侯过誉,区区俗名耳,芝唯书法一道薄有小成,不当如此。”张芝彬彬有礼的谦让着,伏泉见他脸色清明,并无骄傲之色,倒不像是那种嘴上说着谦让,其实内心里透露着高傲脸色的言行不一的小人得志的暴发户,不由点头,张家果然是家教极好,否则也不会一连出两个书法大家。
“张兄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已有道征而不就,此等节操,实非吾等可及,当的如此。”
伏泉恭敬回道,这一份恭敬却是对张芝的品格的恭敬,毕竟,虽然大多数人拒绝朝廷征辟,是想装逼,以博取更大的名望,为未来的仕途多累积基础。但是张芝拒绝朝廷征辟,却是真的不愿意做官,只想避世独自研究自己的学问,这类明明有大才,却只愿自己在自己的知识领域里独自研究的,是真的十分值得旁人尊敬的。
就像后世,许多国家科学界的研究者们,一声时间精力全部扑在科研上,为国家、人民谋取福利,不愿意踏入政治仕途,这一点可比那些所谓的学术专家,其实就是官教授官专家的贪图名利之辈好得多。而张芝的“张有道”之名,也是因为朝廷以其有道征辟,从而有此称呼,当然纵观张芝一生,的确是称得上是有道,倾其一生研究书法,更被后世称为“书法四贤”,可谓是让许多避世为名,拒绝征辟为官的人汗颜无比。
随着伏泉的连番吹捧,张芝自然不会和他一直纠缠这个话题,便转移话题道:“家严讲课还需数个时辰,尊侯乃伏生后人,定颇通《尚书》,不如随余入书房谈论经书要义如何?”作为主人,自当要招待客人,特别是对方还是个大汉官场的红人,张芝虽然酷爱书法,但并不代表他对于史诗书经义不通,他知道伏泉出自琅琊伏氏,家传今文学,与他本人所习自张奂的《欧阳尚书》乃出一系,所以便有和伏泉讨论经义来帮助他打发时间的想法。
在张芝想来,伏泉虽然和他父亲一样是武将,但毕竟是文官起步,自然对于经学颇通,所以才有此言。可是伏泉自己知道自己,前身和自己从小就都没怎么学,怎么可能和对方相比,即使对方痴迷书法,但也不是自己这半吊子经义高手所以,所以在想了片刻后,立即道“素闻张君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今日来此,自当见识一二,还望张君不吝赐教。”
“尊侯有命,自当为之。”
说完,张芝当先转身,往府中书房走去,伏泉则带人紧随其后,他们身边自然是那开始挑衅自己的半大熊孩子,这小子伏泉也知道他名字,名叫张猛,是张奂任武威太守所生,今年已有十五岁,真正是个半大小子,饿死累死爹的孩子。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乃是汉章帝的名臣书法大家,其字杰有骨力而字画稍瘦,若霜林无叶,瀑水飞迸,时人将张芝所做书法,与杜公所比,足可知其书法之精妙。
入得书房,看了张芝作品,伏泉下巴都快惊掉了,这张芝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果然能被拿来和杜度比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当今之章草写法乃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然而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也是血脉不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芝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书体,可以教授他人,传播后世,名传千古。
开宗立派!
一代宗师!
果然,能被后世列入“书法四贤”,被王羲之所推崇的书法,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
摘选自《汉书》
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摘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父焕,为太常,徙居弘农华阴。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好书,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韦仲将谓之“草圣”……
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家风不坠,奕叶清华,书类伯英,时入谓之“亚圣”。至如筋骨天姿,实所未逮。若华实兼美,可以继之。
摘选自《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