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鉴宝大师有妖气[古穿今] > 48.048 斗瓷
48.048 斗瓷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鉴宝大师有妖气[古穿今]最新章节!
到了潘家园古玩会场的时候,场面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梅景铉,梅景铄兄弟两个被围在人群中央,还真的是想不注意到都难呐!
虽说,今天这些参加藏品盛会的客人,各个都是玩起古董的有钱人物。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俊杰与名门新贵。但是和这两兄弟相比,还都略显逊色。想来,梅景铄已经是一等一的皮相与气质了,偏偏他哥哥梅景铉更加英俊潇洒。
秦禾带着她,先去跟梅景铄打招呼。偏偏梅景铉就在不远处,对面有个美丽的女人,这女人穿着优雅的小黑裙,正在跟他热切地说着什么。
她不由得分了一份注意力过去。
秦禾倒是跟梅景铄八卦起来了:“那个女人,是不是日本林氏的千金林百合?”
“是林百合,最近我哥他有的受这个女人。”梅景铄想到了林百合周游在彼此兄弟间的趣事,也是乐得一笑。这个女人,都快成为他们家的风向标了。老头子属意哪位继承人,林百合就追哪位继承人,而且从来不知道“放弃”两个字怎么写。
“小五,今天大赛有没有信心?”
“有。”
梅景铄安慰道:“今天的斗瓷大会是擂台赛,你的出场顺序在中央,所以,也不要慌张。”
他说这话是减少她的压力,不过小五觉得,除非自己不敌,那么就奋战到最后一个人。当然,这个最后一个人,就是对面的梅景铉了。
怎么说呢,今天的擂台赛分为两组。其实两组的出场顺序,都是按照名声,还有推荐单位的大小来的。靠前出场的,都是一些小拍卖行,小古董店的鉴定师傅。往后的,故宫博物馆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专家什么人都有,各个都是人精。
现在,这个安排,小五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还是该感到压力山大。
好了,斗瓷大会开始了。
李师傅带着她入了座,还嘱咐道:“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开场的两位参赛者,一位是来自沈阳老牌古玩店“煜宝楼”。另一位是来自大庆市博物馆的老古董研究员。两人各摸出一块碎瓷片,然后交换鉴定。
小五一眼瞧见那沈阳的老师傅摸出来的是一块清代胭脂水的瓷器。
胭脂水,因呈胭脂红色而得名。又称金红,胭脂红,是一种在康熙朝时由西方引入的瓷器种类。雍正,乾隆朝生产较多。属于低温釉,制作难度较大,一般用黄金,水晶等配制烧成。胎质极薄,里釉雪白,釉质极亮。与历朝历代的红釉都有所不同。
但是否真假……就要近看胎质了。
而那来自大庆市的老师傅鉴定的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的残品,这个倒简单。因为那一块残品上画有双鱼纹,这个纹理是龙泉窑在南宋末期才出现的一种纹饰。光看纹饰,不仅瓷器的年代,而且瓷器的真假都可以一一推断出来了。
两人各鉴定了两分钟,就要报结果了。沈阳的老师傅说:“雍正胭脂水玉壶春瓶,真品。”大庆的老师傅说:“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也是真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两个人都对。再进行下一轮的“摸瓷”“斗瓷”环节。
直到第三件“粉彩脱胎云龙碗”,对面的那沈阳老师傅才出了岔子:原来这碗底写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加上包浆到了年代,做工上也毫无差错,所以老师傅判定这东西是真品。结果裁判组宣布他打了眼,因为东西是民国期间制作的高仿品。
接着沈阳老师傅上场的,是来自重庆博物馆的一位许姓收藏家。各自斗了七八个回合以后,对面的大庆老师傅才败在了一件“定窑酱釉碗”残品上。而淘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说错了年代:东西是南宋的,他说成了北宋皇宫出品。
从这一位开始,场上的换人速度就快了起来。因为送上来鉴定的陶瓷难度也在增加。许多高仿品也掺杂其中,现在不仅仅要摸瓷器的年代,器型,还要摸出高仿来。而鉴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分钟,所以基本上老师傅们都要“一眼定乾坤”。
很快,他们这一组淘汰到了李老师傅上场了。小五算了算:自己这一方一共有二十个人,已经去了八个了,李老师傅第九个,她是第十一个。对面只淘汰了五个人。目前在场上霸占擂主的是一位来自荣宝斋的书画鉴定师郑珏老师傅。
李师傅一上场,对面就摸出个非常特殊的瓷片——上面布满了冰裂纹,金丝铁线,正是哥窑!场上许多古董商人一看到这件哥窑的碎片,都窃窃私语起来:目前的国内市场尚,哥窑的价格可是居高不下啊。这就算是残片,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小五也凝神看这哥窑的残片,尤其是上面的“金丝铁线”。所谓的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是哥窑的一大特色,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 ,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判定哥窑是否是真品的办法很多:比如说,哥窑的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釉表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呈现酥油光泽等。判定年代也很简单:因为哥窑出现于南宋,一般,也只有南宋时期的哥窑瓷器。
真正难得是:判定这一件哥窑瓷器到底是个什么形状。
仅凭这巴掌大的一块,要推导出来整个器形。这难度真的可想而知了。
李师傅深思熟虑后,给出评委的答案是:“南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为真品。”
听到这个答案,小五摇了摇头,果不其然,裁判判定李师傅答案错误。对面则回答正确了。
李师傅摇了摇头,只上场不到两分钟就败下阵来。接着李师傅上的,是来自江苏昆山一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这馆长接着李师傅的那一件哥窑的残片继续鉴定,给出的答案是:“南宋,真品。哥窑青釉……茶盏?”
裁判还是判定错误,对面的那位郑珏老师傅则轻而易举说出了下一件藏品:“唐越窑青瓷粮罂。”
这下轮到她上场了,离开场只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想不到这么快。
上场倒是没什么,只是,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太小。场下忽然响起了一片纷纷的唏嘘声。
“这是哪一家推荐的鉴定师?这么小?!”
“好像是秦禾推荐的?”
还有人道:“秦禾那小子不会把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给推上去给大家开个玩笑吧?!他这么开玩笑,明年就不准知芳斋来参加了……”
底下议论纷纷倒也罢了,对面的郑珏老师傅还多问了她一句:“小姑娘,你多大年纪了?”
“十七岁。”
“哦,和我孙女一样大。”郑珏不看她,而是瞥了一眼不远处的秦禾。
小五默然,高手比拼,不分年龄大小,还是实力说话。
她接着前面两位失利的师傅,继续对这一件哥窑的瓷器进行鉴定。鉴定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鉴定形状就好了。她看这件哥窑的挂釉方向,心里就明白了。
两分钟过去了,她给出的答案是:“哥窑青釉弦纹瓶,真品,时间南宋。”
前面两个都说这是碗形器物,她说的却是一件瓶。这倒是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就连裁判席都愣了愣,才给出了答案:是一件哥窑青釉弦纹瓶。她回答的完全正确。
郑珏老师傅没想到她居然鉴定了出来,转念一想,这小姑娘说不定是猜对了。运气好罢了。于是继续下一件鉴定。这一次,他摸出来给她鉴定的是一块粗糙的黑釉瓷片。小姑娘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回答了出来:“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裁判席给出的裁定是正确,顿时,下面参观的人群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如果说第一件哥窑还可以说她是作弊或者是猜出来的,第二件这么偏门的德清窑,她居然一报就报出个正确答案……这小姑娘是哪个山头冒出来的大神?!
郑珏老师傅脸上开始冒冷汗:就算是他,看到这一片黑釉,还要从唐宋元明清里面先过一遍各个窑口黑釉的特征,才敢下定论。而对面的小姑娘似乎一上手就知道年代了。不仅如此,仅凭一块瓷片,连鸡首壶的器形都给她猜了出来!
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下面的比赛看点顿时完全转移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小五身上。
第三件,她用时二十秒钟,报出答案:“南宋龙泉窑青瓷鬲式炉,真品。”
第四件,她用时十八秒钟,就报出了答案:“元代,老虎洞窑套盒,真品。”
第五件,她大概上手就认了出来,只不过要给对面的老专家一些面子。于是等了半分钟,才说道:“民国高仿元枢府釉龙纹高足杯。”
郑珏这边却遇到了难题:原来他遇到了一件雍正款的珐琅彩梅竹小杯。东西看不出任何破绽,像是真品,但,隐隐约约又觉得包浆不对。这到底是真品,还是高仿?!连他这样的老专家心里都打嘀咕,最后只能遵从了直觉:“高仿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他说的是错的,东西是真品。
郑珏推了推玳瑁的眼镜框:“东西的包浆不对,雍正的真东西,包浆怎么跟新的一样?!”
“郑师傅。”小五一眼看了出来:“东西是雍正朝的库藏……所以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所谓的库藏,是古董收藏中的一种专业术语。说的是东西完整如新,是通过特殊渠道进行收藏的一种瓷器。大多是造出来以后,收藏在皇家储物室,或者是一直埋葬在地底下的古董。保存完好,像是刚刚造出来的一样。面前的这块雍正瓷就是如此。
一听到“库藏”两个字,这郑师傅的脸上就冒出了冷汗。他拱手作了个揖,用老派的方式表达了“愿赌服输”,然后灰溜溜地下了台。
郑师傅一下台,底下彻底炸开了。观众都不敢相信,荣宝斋推荐的人败给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
梅景铄算是观众中最冷静的一位,他早就对小五的鉴定天赋有所了解。现在看来,这小姑娘真的是蒙尘的明珠,一朝被世人所知,真可谓是名扬天下。想到这里,他不禁对旁边的秦禾打趣道:“老兄,你看我是不是给了个宝贝给你?”
秦禾没有回答,他的目光紧紧定在了孟小五的身上:台上的女孩,那鉴定时专注的目光,那底气十足的话语,还有,还有她端着茶杯时,微微翘起来的小指头……这些,都让他想到了过去。想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师父——陈归宁。
想不到,吴青梁师兄的衣钵传人如此厉害。连师父当年的风华神.韵都学到了一二分去。
看着看着,秦禾不禁笑了笑,也喝了一杯茶。
又过了一个小时,台上,小五已经连连战胜了十来位对手了。她的预料不错,自己真的没有给后面那些鉴定师上场的机会,不过,台下面的反应太大了。她不咸不淡,继续自己的比赛。只是为了防止引起秦禾的怀疑,故意开始拖长鉴定的时间。
不过越往后,比赛的确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第十八位选手——来自故宫博物馆的研究院宋爱萍老师傅,是当今鉴定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女性。今年已经有五十八岁了,堪称是老一代女鉴定师的典范。名气仅次于陈归宁之下。
如果是鉴定别的,她也顶多是个高级研究员的水平……可是说到瓷器,陈归宁的确对瓷器太熟悉了,怪不得别人都称她为“瓷菩萨”。
她也对这些瓷器太熟悉了,基本上上手就知道它们来自何处,去往何方。
终于,第十八个,第十九个专家也被她给击败了。最后轮到了……她的最后一位对手。
到了潘家园古玩会场的时候,场面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梅景铉,梅景铄兄弟两个被围在人群中央,还真的是想不注意到都难呐!
虽说,今天这些参加藏品盛会的客人,各个都是玩起古董的有钱人物。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俊杰与名门新贵。但是和这两兄弟相比,还都略显逊色。想来,梅景铄已经是一等一的皮相与气质了,偏偏他哥哥梅景铉更加英俊潇洒。
秦禾带着她,先去跟梅景铄打招呼。偏偏梅景铉就在不远处,对面有个美丽的女人,这女人穿着优雅的小黑裙,正在跟他热切地说着什么。
她不由得分了一份注意力过去。
秦禾倒是跟梅景铄八卦起来了:“那个女人,是不是日本林氏的千金林百合?”
“是林百合,最近我哥他有的受这个女人。”梅景铄想到了林百合周游在彼此兄弟间的趣事,也是乐得一笑。这个女人,都快成为他们家的风向标了。老头子属意哪位继承人,林百合就追哪位继承人,而且从来不知道“放弃”两个字怎么写。
“小五,今天大赛有没有信心?”
“有。”
梅景铄安慰道:“今天的斗瓷大会是擂台赛,你的出场顺序在中央,所以,也不要慌张。”
他说这话是减少她的压力,不过小五觉得,除非自己不敌,那么就奋战到最后一个人。当然,这个最后一个人,就是对面的梅景铉了。
怎么说呢,今天的擂台赛分为两组。其实两组的出场顺序,都是按照名声,还有推荐单位的大小来的。靠前出场的,都是一些小拍卖行,小古董店的鉴定师傅。往后的,故宫博物馆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专家什么人都有,各个都是人精。
现在,这个安排,小五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还是该感到压力山大。
好了,斗瓷大会开始了。
李师傅带着她入了座,还嘱咐道:“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开场的两位参赛者,一位是来自沈阳老牌古玩店“煜宝楼”。另一位是来自大庆市博物馆的老古董研究员。两人各摸出一块碎瓷片,然后交换鉴定。
小五一眼瞧见那沈阳的老师傅摸出来的是一块清代胭脂水的瓷器。
胭脂水,因呈胭脂红色而得名。又称金红,胭脂红,是一种在康熙朝时由西方引入的瓷器种类。雍正,乾隆朝生产较多。属于低温釉,制作难度较大,一般用黄金,水晶等配制烧成。胎质极薄,里釉雪白,釉质极亮。与历朝历代的红釉都有所不同。
但是否真假……就要近看胎质了。
而那来自大庆市的老师傅鉴定的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的残品,这个倒简单。因为那一块残品上画有双鱼纹,这个纹理是龙泉窑在南宋末期才出现的一种纹饰。光看纹饰,不仅瓷器的年代,而且瓷器的真假都可以一一推断出来了。
两人各鉴定了两分钟,就要报结果了。沈阳的老师傅说:“雍正胭脂水玉壶春瓶,真品。”大庆的老师傅说:“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也是真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两个人都对。再进行下一轮的“摸瓷”“斗瓷”环节。
直到第三件“粉彩脱胎云龙碗”,对面的那沈阳老师傅才出了岔子:原来这碗底写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加上包浆到了年代,做工上也毫无差错,所以老师傅判定这东西是真品。结果裁判组宣布他打了眼,因为东西是民国期间制作的高仿品。
接着沈阳老师傅上场的,是来自重庆博物馆的一位许姓收藏家。各自斗了七八个回合以后,对面的大庆老师傅才败在了一件“定窑酱釉碗”残品上。而淘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说错了年代:东西是南宋的,他说成了北宋皇宫出品。
从这一位开始,场上的换人速度就快了起来。因为送上来鉴定的陶瓷难度也在增加。许多高仿品也掺杂其中,现在不仅仅要摸瓷器的年代,器型,还要摸出高仿来。而鉴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分钟,所以基本上老师傅们都要“一眼定乾坤”。
很快,他们这一组淘汰到了李老师傅上场了。小五算了算:自己这一方一共有二十个人,已经去了八个了,李老师傅第九个,她是第十一个。对面只淘汰了五个人。目前在场上霸占擂主的是一位来自荣宝斋的书画鉴定师郑珏老师傅。
李师傅一上场,对面就摸出个非常特殊的瓷片——上面布满了冰裂纹,金丝铁线,正是哥窑!场上许多古董商人一看到这件哥窑的碎片,都窃窃私语起来:目前的国内市场尚,哥窑的价格可是居高不下啊。这就算是残片,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小五也凝神看这哥窑的残片,尤其是上面的“金丝铁线”。所谓的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是哥窑的一大特色,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 ,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判定哥窑是否是真品的办法很多:比如说,哥窑的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釉表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呈现酥油光泽等。判定年代也很简单:因为哥窑出现于南宋,一般,也只有南宋时期的哥窑瓷器。
真正难得是:判定这一件哥窑瓷器到底是个什么形状。
仅凭这巴掌大的一块,要推导出来整个器形。这难度真的可想而知了。
李师傅深思熟虑后,给出评委的答案是:“南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为真品。”
听到这个答案,小五摇了摇头,果不其然,裁判判定李师傅答案错误。对面则回答正确了。
李师傅摇了摇头,只上场不到两分钟就败下阵来。接着李师傅上的,是来自江苏昆山一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这馆长接着李师傅的那一件哥窑的残片继续鉴定,给出的答案是:“南宋,真品。哥窑青釉……茶盏?”
裁判还是判定错误,对面的那位郑珏老师傅则轻而易举说出了下一件藏品:“唐越窑青瓷粮罂。”
这下轮到她上场了,离开场只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想不到这么快。
上场倒是没什么,只是,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太小。场下忽然响起了一片纷纷的唏嘘声。
“这是哪一家推荐的鉴定师?这么小?!”
“好像是秦禾推荐的?”
还有人道:“秦禾那小子不会把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给推上去给大家开个玩笑吧?!他这么开玩笑,明年就不准知芳斋来参加了……”
底下议论纷纷倒也罢了,对面的郑珏老师傅还多问了她一句:“小姑娘,你多大年纪了?”
“十七岁。”
“哦,和我孙女一样大。”郑珏不看她,而是瞥了一眼不远处的秦禾。
小五默然,高手比拼,不分年龄大小,还是实力说话。
她接着前面两位失利的师傅,继续对这一件哥窑的瓷器进行鉴定。鉴定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鉴定形状就好了。她看这件哥窑的挂釉方向,心里就明白了。
两分钟过去了,她给出的答案是:“哥窑青釉弦纹瓶,真品,时间南宋。”
前面两个都说这是碗形器物,她说的却是一件瓶。这倒是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就连裁判席都愣了愣,才给出了答案:是一件哥窑青釉弦纹瓶。她回答的完全正确。
郑珏老师傅没想到她居然鉴定了出来,转念一想,这小姑娘说不定是猜对了。运气好罢了。于是继续下一件鉴定。这一次,他摸出来给她鉴定的是一块粗糙的黑釉瓷片。小姑娘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回答了出来:“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裁判席给出的裁定是正确,顿时,下面参观的人群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如果说第一件哥窑还可以说她是作弊或者是猜出来的,第二件这么偏门的德清窑,她居然一报就报出个正确答案……这小姑娘是哪个山头冒出来的大神?!
郑珏老师傅脸上开始冒冷汗:就算是他,看到这一片黑釉,还要从唐宋元明清里面先过一遍各个窑口黑釉的特征,才敢下定论。而对面的小姑娘似乎一上手就知道年代了。不仅如此,仅凭一块瓷片,连鸡首壶的器形都给她猜了出来!
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下面的比赛看点顿时完全转移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小五身上。
第三件,她用时二十秒钟,报出答案:“南宋龙泉窑青瓷鬲式炉,真品。”
第四件,她用时十八秒钟,就报出了答案:“元代,老虎洞窑套盒,真品。”
第五件,她大概上手就认了出来,只不过要给对面的老专家一些面子。于是等了半分钟,才说道:“民国高仿元枢府釉龙纹高足杯。”
郑珏这边却遇到了难题:原来他遇到了一件雍正款的珐琅彩梅竹小杯。东西看不出任何破绽,像是真品,但,隐隐约约又觉得包浆不对。这到底是真品,还是高仿?!连他这样的老专家心里都打嘀咕,最后只能遵从了直觉:“高仿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他说的是错的,东西是真品。
郑珏推了推玳瑁的眼镜框:“东西的包浆不对,雍正的真东西,包浆怎么跟新的一样?!”
“郑师傅。”小五一眼看了出来:“东西是雍正朝的库藏……所以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所谓的库藏,是古董收藏中的一种专业术语。说的是东西完整如新,是通过特殊渠道进行收藏的一种瓷器。大多是造出来以后,收藏在皇家储物室,或者是一直埋葬在地底下的古董。保存完好,像是刚刚造出来的一样。面前的这块雍正瓷就是如此。
一听到“库藏”两个字,这郑师傅的脸上就冒出了冷汗。他拱手作了个揖,用老派的方式表达了“愿赌服输”,然后灰溜溜地下了台。
郑师傅一下台,底下彻底炸开了。观众都不敢相信,荣宝斋推荐的人败给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
梅景铄算是观众中最冷静的一位,他早就对小五的鉴定天赋有所了解。现在看来,这小姑娘真的是蒙尘的明珠,一朝被世人所知,真可谓是名扬天下。想到这里,他不禁对旁边的秦禾打趣道:“老兄,你看我是不是给了个宝贝给你?”
秦禾没有回答,他的目光紧紧定在了孟小五的身上:台上的女孩,那鉴定时专注的目光,那底气十足的话语,还有,还有她端着茶杯时,微微翘起来的小指头……这些,都让他想到了过去。想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师父——陈归宁。
想不到,吴青梁师兄的衣钵传人如此厉害。连师父当年的风华神.韵都学到了一二分去。
看着看着,秦禾不禁笑了笑,也喝了一杯茶。
又过了一个小时,台上,小五已经连连战胜了十来位对手了。她的预料不错,自己真的没有给后面那些鉴定师上场的机会,不过,台下面的反应太大了。她不咸不淡,继续自己的比赛。只是为了防止引起秦禾的怀疑,故意开始拖长鉴定的时间。
不过越往后,比赛的确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第十八位选手——来自故宫博物馆的研究院宋爱萍老师傅,是当今鉴定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女性。今年已经有五十八岁了,堪称是老一代女鉴定师的典范。名气仅次于陈归宁之下。
如果是鉴定别的,她也顶多是个高级研究员的水平……可是说到瓷器,陈归宁的确对瓷器太熟悉了,怪不得别人都称她为“瓷菩萨”。
她也对这些瓷器太熟悉了,基本上上手就知道它们来自何处,去往何方。
终于,第十八个,第十九个专家也被她给击败了。最后轮到了……她的最后一位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