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三国]少年,算命伐? > 40.少年,算命伐

40.少年,算命伐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三国]少年,算命伐?最新章节!

    古代那些牙疼的倒霉孩子

    作者:马伯庸

    链接:<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3216" target="_blank">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3216</a>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闹牙病,难受得我痛不欲生。

    所以我决定跟大家聊聊古人的牙,分散一下注意力。

    牙齿在中国文化里,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典故比比皆是。《诗经》里有一句夸姑娘的形容,叫做“齿如瓠犀”。瓠犀是指瓠瓜的籽,籽形方正洁白,在瓜内排列有序,所以被用来比喻牙齿。可见从那时候开始,大家就认为牙白严整是美好的。

    不过这是对一般人而言。其实古人最推崇的一种牙形,叫做“骈齿”——这就是现在所谓的龅牙——说这是圣贤之相。古代那些著名贤者,帝喾“生而骈齿,有圣德”,姬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孔子“龟脊、辅喉、骈齿”,他们几个都是一排大龅牙。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见得准确。因为南唐后主李煜也是骈齿,而且还有一只眼睛是重瞳。重瞳是说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一个看起来像两个。这是另外一种圣人的特征,仓颉、虞舜、晋文公、项羽都是重瞳。你看,李煜身兼骈齿、重瞳两大圣相,还不是被赵光义打得直哭。

    其他还有诸如唇在齿无、唇亡齿寒、枕流漱石等等,都是与牙齿有关的著名典故。嗯……回顾这些哲学或文化上的故事,似乎不能缓解牙痛,所以我决定还是换个话题,聊聊古代的牙齿保健吧。

    古人对牙齿保健一向很重视。在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画的是一个和正尚蹲在地上,左手执水瓶漱口,右手伸出中指,在门牙上揩拭——这是牙刷发明之前的标准刷牙方式。古人还学会了以柳枝蘸盐刷牙,以苦参汤漱口,用齿木当剔牙缝,甚至还开发出一种牙膏。南梁刘峻所著《类苑》中有个方子,叫做《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用皂角、荷叶、地黄、升麻、旱莲草、青盐熬成药末,往牙上擦,可以达到“揩齿牢牙”的功效。

    作者:马伯庸

    链接:<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3216" target="_blank">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3216</a>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嗯,感觉这么说,还是不能缓解疼痛。

    算了,据说多分享别人的痛苦,才能让自己感觉好点。所以我决定不聊牙齿了,聊聊牙疼,讲讲历史上那些闹牙疼的倒霉孩子们。

    第一个倒霉孩子,是伍子胥。

    《太平清话》有一段野史记载,说伍子胥的牙齿特别美,远近闻名。后来伍子胥从楚国出逃时,唯恐这一口大白牙被人认出来,一咬牙,从山上捡了块石头,把自己的牙都敲下来了。这个狠劲儿,连当地山神都震惊了,把那座山改名叫做护牙山,还修了一座伍子胥的庙。要说伍子胥也真够惨的,过文昭关一夜白头不说,一口好牙也给砸了,代价忒大。

    我有一个朋友,前年躺在床上举着PAD玩,手一滑,平板掉下来,生生砸掉了一排门牙。她至今都不愿意回忆当时有多疼。看她的表情,就能明白,当年伍子胥拿起平板,哦,不,是拿起石头砸牙的时候,难怪连山神都给吓着了,这得多疼啊……

    万幸的是,《太平清话》这本书是明代的陈继儒写的,没什么可信度,纪晓岚嘲笑它“徵引舛错,不可枚举。” 可见真实历史上的伍子胥,应该是没受过这种罪。

    接下来要说的,可是正史里的记载了。

    汉代有一位著名的跋扈将军,叫梁冀,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梁冀有个老婆叫孙寿,相貌非常漂亮不说,还特别会摆媚态,本来八分的姿色,能带出十六分的气质来。《后汉书》里给这位汉代林志玲的特点做了一个总结:“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愁眉、啼妆,是指故意把眉眼画得如同刚哭完一样,让人横生怜爱;堕马髻是故意把发髻歪着梳,好似从马上跌落下来摔歪了似的,和现在女孩子歪带鸭舌帽差不多,尽显俏皮活泼。折腰步是一种步法,要左右脚向前走成一条直线,上身摇动,仿佛腰间似乎随时会折断一样——这种走法,现代和模特猫步一样,□□,曲线摇曳,杀伤力太大了。

    孙寿的最后一招,叫做“龋齿笑”。顾名思义,你得了龋齿,牙疼得不要不要,只好捂着腮帮子,时刻半抽着嘴角,吸气,看起来好像是在笑,其实是疼的。孙寿反用其意,故意学牙疼病人这么尴尬勉强的“笑”,其工作原理,和西子捧心是完全一样的,效果自然无比显著。

    估计孙寿本人,曾经体验过龋齿之痛,否则不可能把牙疼学得如此惟妙惟肖。你看,只要颜值够高,就连牙疼都能成为诱惑男人的武器。不过奉劝大家要认清自身条件,谨慎试用,不然还有一个成语预备着:东施效颦——别问我是这么知道的。

    孙寿还算幸运,总算把牙疼扛了过去,没耽误享福,还能化病痛为武器。可对另外一位倒霉孩子来说,牙疼可就真是一件要命的事了。

    东晋之初,有一位名臣叫做温峤,跟晋明帝司马绍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他先后参与平定了王敦、苏峻两次叛乱,功勋卓著。在苏峻之乱平息之后,温峤返回武昌。半路走到一个叫牛渚矶的地方,旁人说这水底极深不见底。温峤好奇心爆表,非要看个究竟,遂拿来犀角点燃,往下面探看。

    他看到,在深水之下,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水族来来往往,还有人穿着红衣坐马车经过。

    当天晚上,温峤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跟他说:“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 温峤这才知道自己犯了大忌讳,恐怕要出事。

    果然,一到武昌,报应立刻就来了——他的牙开始疼起来。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温峤实在不堪忍受,遂找了个医生,硬把那颗疼牙给拔下来了。

    那时候的拔牙技术实在简陋,既无止血,又无消毒,更不会给你吃阿莫西林或甲硝唑,连拿盐水漱口的意识都没有。结果温峤拔完牙以后,造成感染,进而诱发了中风。没过几天,一代名臣溘然去世,成为史有明载最早的一位拔牙医疗事故受害人。

    温峤的悲剧,是没碰到一位靠谱的医生。如果他再晚生了两百多年,去北边,就会碰到一位叫徐之才的名医,以及一段影响绵延至今的典故。

    徐之才是活跃于北齐的一个宫廷医生,他本是南朝丹阳人,后来被抓到北朝为官。这人从小就是个神童,加上家里是医道世家,学了一手精湛医术。而且他口才极佳,性格诙谐,擅长一边治疗一边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备受北齐历代帝王的青睐。

    武成帝高湛在位期间,有一次生了齻牙,每日痛苦不堪,便把所有的医生找来,问这到底是什么病。

    这个齻牙,指的是两侧牙槽骨末端最晚长出来的牙。“齻”写出来左边一个齿字,右边一个真字,因此又叫真牙。《素问》里给出的解释,是“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也就是说,真牙是最后出现的牙。《正字通》则写明了明确的生长时间:“男二十四,女二十一,齻牙生。”

    这牙长出来的位置,还有生长时间,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虽然这玩意儿叫做真牙,但除了让牙床肿痛之外,并没什么用处。老高家的基因里,本来就有狂暴成分,这回赶上生齻牙,让高湛情绪变得极其烦躁,几乎快疯了。

    一个叫邓文宣的医生比较实在,详细地解释一下齻牙的意思。高湛一听,也不知哪冒出来的怒火,把他拖出去结结实实打了一顿,然后转过头又问徐之才。徐之才脑子转得快,赶紧跪下向高湛道贺。

    高湛捂着腮帮子问你道哪门子喜啊?徐之才不慌不忙地回答:“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聪明长寿。” 高湛一听,龙颜大悦,大大地赏赐了他一番。

    没错,我们现在说的“智齿”,和患者的智慧其实毫无关系,真正的源头,正是徐之才这一个简单粗暴的马屁。高湛这一颗智齿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史书里没有提及。

本站推荐:

[三国]少年,算命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2K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琭并收藏[三国]少年,算命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