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叔夜相公的迟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最新章节!
回通判司后提笔,亲手写了给张叔夜的信。
于信中的最后这样写道:“目下尚未水落石出,于书信中下官不便透露内情。能说的在于江南之地到了病入膏肓地步,不能在坐视。为人臣子食君之禄这种矫情的话,下官不想多说。直说一点,为了一展报复和理想、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我高方平要作为要做事,要名声,要官位,所以我需要做事环境,而我之环境则是其余人灾难,这是斗争,是生死之地,自来面临搏杀。皇帝托我守望江州,且身负相爷期望,我高方平一向的立场是不妥协,绝不对恶势力让步。所以将后来兴许会面临一些比较大的局面,形成朝廷一定程度的博弈,此点需要相爷大力支持。另外仅以现在的力量而言,下官并没有把握将这些恶棍送进地狱,仍旧需要相爷第二次支持。我需要江南东路禁军的临时指挥权,相爷您看着办吧。”
写好了之后以火漆封好,亲手交给梁红英道:“红英,这次必须你亲自去京城面见叔夜相公,当面交付我之书信。带四匹好马,昼夜兼程,快一刻钟是一刻钟。如若张叔夜不同意或做不到便算。如若取得老张帅令,则你马上去高府见我父亲高俅,面交我之书信,要求他立即以殿前司名誉,撤换驻江南东路太平军的禁军主将为党世雄,回程之际带党世雄上路,顺路进入江宁府以南太平军防区,以枢密院虎符、本官之文书、及殿前司委任书三书为凭,让党世雄立即行驶主将权利,调遣太平军南下江州!”
堂下众将全部色变,想不到一直以来动作不大的大魔王,此番的第一个作为这么惊天动地。让其余这些不知道内情的人,有种即将要在江南打内战的错觉。这真的算是雷霆事件了。
梁红英真不放心离开他,但是一起在牢里听闻了那么多触目心惊的东西,加之此番高方平之托付步步心惊,任何一步都不容出现岔子,她也认为只有自己去才稳妥。
于是,梁红英接过给几个京城大佬的书信,抱拳道:“红英今夜就会上路,相公一定保重自己,我不在的日子里记得少出门,别着凉。”
现在她的手里,有给张叔夜的信,以及给高俅的信。
这下,梁红英带着多封书信以及期望,挑选了几匹健壮的战马,昼夜兼程的赶往京师。
上次有人带着希望和求助的书信,赶往北1京,请求调军的权利,高唐有惊无险。至于此番梁红英前往东京,结局如何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气。
很多时候世事就是这样的,做什么都要一些运气,运气是资源之一,成事在天。这次当然不会例外……
湖1口县之内的问题一定非常严重,急虽急,但是高方平也不傻,没有贸然前去。不是说去了害怕遭遇黄文炳的形式,而依旧是早前那个判断:现在经过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擦干净了屁股,潜伏起来了。
现在查不到什么的,最多高方平能“发现铜矿”,然后上报户部。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往回国朝损失,却治标不治本。国贼毒瘤依旧潜伏在官场队伍中,郑居中甚至有可能因此高升。
因为如果他们潜伏起来擦干净了屁股,高方平去发现了铜矿,在湖口发现,湖口知县郑居中那是天然有功的,蔡倏也有功劳,于是乎一群原本应该上断头台的国贼,就会被蔡京堂而皇之的升官。
此外文报之中,最近许洪刚所部主力,也集中在湖口地区活动。这到底是为什么、他许洪刚有没有和郑居中同流合污,谁也不知道。
这又是一本理不清楚的混账,许洪刚肯定是蔡倏的人,这个不用去疑问。而蔡倏站在他老爹的立场上,和郑居中这样的人有些心病是肯定的。所以无法判定许洪刚和郑居中的猫腻是私下,还是蔡倏授意。
当时和种师道麾下的密探零零发接触之际,零零发说了:郑居中带铜矿石去和苏州知州刘正夫接触,而不是和更有用的蔡倏接触?
这些种种原因,事件变得异常复杂,基于这些,高方平暂时静观其变,至少先等梁红英请来枢密令,带太平军进驻江州之后在说……
进入五月初,各地要开始为雨季作应对准备。
蔡倏把麾下推官曹官判官们,一个不剩下的派了出去,分赴各县,统一督查河道的加护等等工作。此一时刻的江州是混乱之治,蔡倏这么的缘故,应该是用他的嫡系做事,顺便对下面抓权,想要夺回治权,结束和高方平间的混乱之治。
高方平当然有办法否了他,但这些也的确事关地区安全,不能拿这些开玩笑,于是继续忍。
另外,韩世忠小队观察到的结果是,治下的几县中,以德1化县最为积极,张绵成那厮整天忙着组织百姓服役,清理淤积河道,加固薄弱地方。传言他很少在城内,有时干脆就待在河边的营地中不回江州城。为此,老张这家伙博得了一些百姓的好评声。
不过这个局面让高方平有种错觉,张绵成是故意找事情忙,他在躲着我高方平。
江州的多事之秋,这些不寻常的地方老让高方平感觉不好,却一时不能发现问题所在。查看了几次各县文报,其余几县的主题依旧是在汇报剿匪的进度,治安的变化等问题。
但是关于治安和剿匪的事,德1化县张绵成依旧只字不提,张绵成的文报中,全是关于召集民夫服役、清理河道的细节,其余的汇报为零……
梁红英不眠不休、昼夜兼程之下,跑死了两匹马,于五月初三到达了京城面见张叔夜。
接道高方平的书信后,张叔夜一夜没有闭眼,始终在书房考虑着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高方平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一字细节,只说了江南事大,局面错综复杂,需要再派军队直属。
居于对高方平的信任,居于以往那犊子很是办成了一些事,张叔夜有理由相信:那个骁勇善战的狠人发送文报进京求救之际,想来江南的情况的确是非常严峻了。
太平军的组织关系在殿前司,防区属江南东路。理论上要换防去江州,在江南东路未设帅司的现在非常简单,也就是张叔夜签一个字的事。
体制就是这样的,如果江南东路设立有帅司,那么其境内军伍,就是江南东路经略使节制,老张只能给经略使下令,而不能过问其中的细务。但是现在江南东路不设帅司,那么东路之内的防务,枢密院就能直接下令。
太平军原本就是驻扎东路的禁军系,仅仅在东路内换防,只是一个例行的事务,不属于“军伍调动”,所以都不需要陶节夫签字同意,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中任何一人主张,另一人不反对,就生效了。
是的虽然有正负之分,但是其实在职权上和后世有些不同,张叔夜和陶节夫官位上有区别,但是职权原则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如同江州的高方平和蔡倏一样的,各自执掌一块业务,与此同时,拥有相互间的否决权。
不是特别大的事务,其中一人主张就是“军令”。前提就是另外一个不反对。
陶节夫这家伙是个态度暧昧的家伙,和高方平与蔡京的关系都不错。军事思路方面更偏于高方平,因为老陶是带兵的帅臣,高方平也懂军,这里有天然的亲近感。一般情况下,要老陶违背蔡京的利益去主张,他是不会干的。
但是如果是为了高方平的事、张叔夜去主张,他老陶却大概率不会拆台,只要事情不是太大就行。
所以基于这些政治原因,原则上太平军是否顺河南下支援高方平,目下就全在老张的身上了,他说行基本就行。他说不行,那就谁也没戏了。
不过到底是否同意高方平的请求,老张接到高方平文书之后便心里打鼓,满篇文字中,错字就不说了,那是高方平小儿的惯例。仅仅只说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重戾气,就有些让老张头疼。
考虑到以往这犊子心黑手狠、杀伐果断的闯祸能力,任何人要把额外的军队交给他,都会心里发虚的,保不齐前脚同意,后脚他小子就弄个震动朝野的大新闻出来。妈的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老张相爷您勿要犹豫,所谓兵贵神速,小高相公他做此安排,绝对是有原因的。”梁红英着急的跪在地上抱拳道。
“不要催,你等我想想。”老张背着手在内堂走来走去的:“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这小子此番一定是遇到难题了。然而军伍非同儿戏,尤其是在我朝。他太年轻太冲动,脑壳有坑,行为幼稚,这些又不是别人冤枉他。这个节骨眼上,他捅出来的篓子柴继辉都还关押在刑部天牢,并没有一个说法。他在高唐一股脑砍了近三百个脑袋,其后拍屁股走人,博州蔡攸和高廉,现在都还在为了这些后遗症送文报给户部,要抚恤,要说法。要老夫的命!”
“……”梁姐一阵郁闷,看起来小高相公他名望不小,然而在官场口碑太差了,恐怕以后做事会越来越难,毕竟他的官位是越来越大,涉及的事务也就水涨船高了。
老张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请走了梁红英,让她回去等候消息。老张扬言需要考虑一些时候,会同时彦张商英等人商议一下。
梁红英回到高府病急乱投医,试图说服高俅从皇帝的层面活动活动。
然而老高历来是个大滑头,如何肯用军伍的事去找皇帝开口。他知道皇帝自来最讨厌兵事了。
老高的观点自来是,有难度、办不了事的情况下就和稀泥,随波逐流,闷头发财是王道,干嘛去主张、干嘛去拉仇恨?妈的拉仇恨还拉到了需要援军的地步,说明那小子走的道路不正确,三观不正。
所以到此,高俅老儿虽然不给儿子拆台,却也不会在这事上去活动,扬言除非枢密院做出了决定,殿前司才会配合,否则就说明小高正在做的事是错的,不应该的,逆反大流的,妈的讲起这些来老高一套一套的,讲的比小高还华丽,也是没有谁了……
回通判司后提笔,亲手写了给张叔夜的信。
于信中的最后这样写道:“目下尚未水落石出,于书信中下官不便透露内情。能说的在于江南之地到了病入膏肓地步,不能在坐视。为人臣子食君之禄这种矫情的话,下官不想多说。直说一点,为了一展报复和理想、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我高方平要作为要做事,要名声,要官位,所以我需要做事环境,而我之环境则是其余人灾难,这是斗争,是生死之地,自来面临搏杀。皇帝托我守望江州,且身负相爷期望,我高方平一向的立场是不妥协,绝不对恶势力让步。所以将后来兴许会面临一些比较大的局面,形成朝廷一定程度的博弈,此点需要相爷大力支持。另外仅以现在的力量而言,下官并没有把握将这些恶棍送进地狱,仍旧需要相爷第二次支持。我需要江南东路禁军的临时指挥权,相爷您看着办吧。”
写好了之后以火漆封好,亲手交给梁红英道:“红英,这次必须你亲自去京城面见叔夜相公,当面交付我之书信。带四匹好马,昼夜兼程,快一刻钟是一刻钟。如若张叔夜不同意或做不到便算。如若取得老张帅令,则你马上去高府见我父亲高俅,面交我之书信,要求他立即以殿前司名誉,撤换驻江南东路太平军的禁军主将为党世雄,回程之际带党世雄上路,顺路进入江宁府以南太平军防区,以枢密院虎符、本官之文书、及殿前司委任书三书为凭,让党世雄立即行驶主将权利,调遣太平军南下江州!”
堂下众将全部色变,想不到一直以来动作不大的大魔王,此番的第一个作为这么惊天动地。让其余这些不知道内情的人,有种即将要在江南打内战的错觉。这真的算是雷霆事件了。
梁红英真不放心离开他,但是一起在牢里听闻了那么多触目心惊的东西,加之此番高方平之托付步步心惊,任何一步都不容出现岔子,她也认为只有自己去才稳妥。
于是,梁红英接过给几个京城大佬的书信,抱拳道:“红英今夜就会上路,相公一定保重自己,我不在的日子里记得少出门,别着凉。”
现在她的手里,有给张叔夜的信,以及给高俅的信。
这下,梁红英带着多封书信以及期望,挑选了几匹健壮的战马,昼夜兼程的赶往京师。
上次有人带着希望和求助的书信,赶往北1京,请求调军的权利,高唐有惊无险。至于此番梁红英前往东京,结局如何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气。
很多时候世事就是这样的,做什么都要一些运气,运气是资源之一,成事在天。这次当然不会例外……
湖1口县之内的问题一定非常严重,急虽急,但是高方平也不傻,没有贸然前去。不是说去了害怕遭遇黄文炳的形式,而依旧是早前那个判断:现在经过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擦干净了屁股,潜伏起来了。
现在查不到什么的,最多高方平能“发现铜矿”,然后上报户部。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往回国朝损失,却治标不治本。国贼毒瘤依旧潜伏在官场队伍中,郑居中甚至有可能因此高升。
因为如果他们潜伏起来擦干净了屁股,高方平去发现了铜矿,在湖口发现,湖口知县郑居中那是天然有功的,蔡倏也有功劳,于是乎一群原本应该上断头台的国贼,就会被蔡京堂而皇之的升官。
此外文报之中,最近许洪刚所部主力,也集中在湖口地区活动。这到底是为什么、他许洪刚有没有和郑居中同流合污,谁也不知道。
这又是一本理不清楚的混账,许洪刚肯定是蔡倏的人,这个不用去疑问。而蔡倏站在他老爹的立场上,和郑居中这样的人有些心病是肯定的。所以无法判定许洪刚和郑居中的猫腻是私下,还是蔡倏授意。
当时和种师道麾下的密探零零发接触之际,零零发说了:郑居中带铜矿石去和苏州知州刘正夫接触,而不是和更有用的蔡倏接触?
这些种种原因,事件变得异常复杂,基于这些,高方平暂时静观其变,至少先等梁红英请来枢密令,带太平军进驻江州之后在说……
进入五月初,各地要开始为雨季作应对准备。
蔡倏把麾下推官曹官判官们,一个不剩下的派了出去,分赴各县,统一督查河道的加护等等工作。此一时刻的江州是混乱之治,蔡倏这么的缘故,应该是用他的嫡系做事,顺便对下面抓权,想要夺回治权,结束和高方平间的混乱之治。
高方平当然有办法否了他,但这些也的确事关地区安全,不能拿这些开玩笑,于是继续忍。
另外,韩世忠小队观察到的结果是,治下的几县中,以德1化县最为积极,张绵成那厮整天忙着组织百姓服役,清理淤积河道,加固薄弱地方。传言他很少在城内,有时干脆就待在河边的营地中不回江州城。为此,老张这家伙博得了一些百姓的好评声。
不过这个局面让高方平有种错觉,张绵成是故意找事情忙,他在躲着我高方平。
江州的多事之秋,这些不寻常的地方老让高方平感觉不好,却一时不能发现问题所在。查看了几次各县文报,其余几县的主题依旧是在汇报剿匪的进度,治安的变化等问题。
但是关于治安和剿匪的事,德1化县张绵成依旧只字不提,张绵成的文报中,全是关于召集民夫服役、清理河道的细节,其余的汇报为零……
梁红英不眠不休、昼夜兼程之下,跑死了两匹马,于五月初三到达了京城面见张叔夜。
接道高方平的书信后,张叔夜一夜没有闭眼,始终在书房考虑着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高方平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一字细节,只说了江南事大,局面错综复杂,需要再派军队直属。
居于对高方平的信任,居于以往那犊子很是办成了一些事,张叔夜有理由相信:那个骁勇善战的狠人发送文报进京求救之际,想来江南的情况的确是非常严峻了。
太平军的组织关系在殿前司,防区属江南东路。理论上要换防去江州,在江南东路未设帅司的现在非常简单,也就是张叔夜签一个字的事。
体制就是这样的,如果江南东路设立有帅司,那么其境内军伍,就是江南东路经略使节制,老张只能给经略使下令,而不能过问其中的细务。但是现在江南东路不设帅司,那么东路之内的防务,枢密院就能直接下令。
太平军原本就是驻扎东路的禁军系,仅仅在东路内换防,只是一个例行的事务,不属于“军伍调动”,所以都不需要陶节夫签字同意,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中任何一人主张,另一人不反对,就生效了。
是的虽然有正负之分,但是其实在职权上和后世有些不同,张叔夜和陶节夫官位上有区别,但是职权原则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如同江州的高方平和蔡倏一样的,各自执掌一块业务,与此同时,拥有相互间的否决权。
不是特别大的事务,其中一人主张就是“军令”。前提就是另外一个不反对。
陶节夫这家伙是个态度暧昧的家伙,和高方平与蔡京的关系都不错。军事思路方面更偏于高方平,因为老陶是带兵的帅臣,高方平也懂军,这里有天然的亲近感。一般情况下,要老陶违背蔡京的利益去主张,他是不会干的。
但是如果是为了高方平的事、张叔夜去主张,他老陶却大概率不会拆台,只要事情不是太大就行。
所以基于这些政治原因,原则上太平军是否顺河南下支援高方平,目下就全在老张的身上了,他说行基本就行。他说不行,那就谁也没戏了。
不过到底是否同意高方平的请求,老张接到高方平文书之后便心里打鼓,满篇文字中,错字就不说了,那是高方平小儿的惯例。仅仅只说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重戾气,就有些让老张头疼。
考虑到以往这犊子心黑手狠、杀伐果断的闯祸能力,任何人要把额外的军队交给他,都会心里发虚的,保不齐前脚同意,后脚他小子就弄个震动朝野的大新闻出来。妈的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老张相爷您勿要犹豫,所谓兵贵神速,小高相公他做此安排,绝对是有原因的。”梁红英着急的跪在地上抱拳道。
“不要催,你等我想想。”老张背着手在内堂走来走去的:“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这小子此番一定是遇到难题了。然而军伍非同儿戏,尤其是在我朝。他太年轻太冲动,脑壳有坑,行为幼稚,这些又不是别人冤枉他。这个节骨眼上,他捅出来的篓子柴继辉都还关押在刑部天牢,并没有一个说法。他在高唐一股脑砍了近三百个脑袋,其后拍屁股走人,博州蔡攸和高廉,现在都还在为了这些后遗症送文报给户部,要抚恤,要说法。要老夫的命!”
“……”梁姐一阵郁闷,看起来小高相公他名望不小,然而在官场口碑太差了,恐怕以后做事会越来越难,毕竟他的官位是越来越大,涉及的事务也就水涨船高了。
老张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请走了梁红英,让她回去等候消息。老张扬言需要考虑一些时候,会同时彦张商英等人商议一下。
梁红英回到高府病急乱投医,试图说服高俅从皇帝的层面活动活动。
然而老高历来是个大滑头,如何肯用军伍的事去找皇帝开口。他知道皇帝自来最讨厌兵事了。
老高的观点自来是,有难度、办不了事的情况下就和稀泥,随波逐流,闷头发财是王道,干嘛去主张、干嘛去拉仇恨?妈的拉仇恨还拉到了需要援军的地步,说明那小子走的道路不正确,三观不正。
所以到此,高俅老儿虽然不给儿子拆台,却也不会在这事上去活动,扬言除非枢密院做出了决定,殿前司才会配合,否则就说明小高正在做的事是错的,不应该的,逆反大流的,妈的讲起这些来老高一套一套的,讲的比小高还华丽,也是没有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