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虚与委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几天之后,七月初六,未央宫。
这天原本就是五日一朝的大朝会日子,加上刘备派了李素进京献玺表功,值得普天同庆,今天要举行典礼,宫内人人都喜气洋洋。
而王允的心情,比其他人更好,因为他昨晚连夜收到了吕布传回来的一项意外之喜——
十几天前,王允第一次是派了吕布的部将李肃去安邑讨伐牛辅的,结果李肃战败,损兵折将,王允让吕布处决了他,然后让吕布亲自带兵攻打牛辅。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王允心中对于平叛的难度有了新的认知,所以认为第二次可能会打得有来有回。
谁知,吕布还没抵达安邑,刚渡河到蒲阪津,就得到一条报告——在听说吕布亲征的消息后,牛辅的部队居然还没打就炸营了!
这场炸营的实情,只是一部分士卒害怕吕布来攻,所以直接逃散了。但坏就坏在牛辅不知道真相,当时是夜里,他还以为是全军叛变投靠了朝廷,慌乱之中牛辅只带了二十个金饼、一斗白珠,想要与几十个亲兵逃出安邑城,夺路慢慢回西北。
结果刚要出安邑城时,牛辅因为不敢走城门,就让手下人把他腰上绑上绳索坠出城北、再去城北马厩找马逃跑。
那个负责把牛辅坠下城的亲兵,是个西域月氏族的大力士,名叫“赤儿”,他贪图牛辅的财物,刚把牛辅放出城墙,就故意放了绳子,把牛辅摔了个半死,然后赤儿才下城斩了牛辅首级,快马投敌去蒲阪津献给吕布。
牛辅随身的二十个金饼和一斗珍珠,就被赤儿私自藏了,吕布也懒得计较。
(注:演义上写的“胡赤儿”,是把月支胡,赤儿给连用了。月支通月氏,只是表示种族。正史上也没写吕布因为胡赤儿图财卖主不义而杀胡赤儿,)
吕布都赢得一脸懵逼,仗还没打呢,牛辅就挂了。但对于白捡一个功劳这种事儿,吕布向来是越多越好的,所以立刻星夜派人拿了牛辅的人头,数百里加急送回长安。
……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大汉!还以为牛辅困兽犹斗,能掀起什么风浪呢,还不是畏惧奉先威名,天兵未到,就炸营四散、自相图谋。
前几天那些贪婪之辈要官要州牧的事儿,肯定是偶然,天下人心还是向着朝廷的嘛。看来给刘备和李素的条件也还是给高了。罢了,诏书写都写好了,前天花了好大劲儿让陛下同意的,再去改也费事。反正刘备辞让之后我们还能降,这次就这样吧。”
王允起床准备典礼的时候,看了吕布连夜给的礼物,心情那叫一个舒坦。他甚至因此就觉得大局更稳了,之前给刘备定封赏时,心里价位有些虚高了。
王允做好全部准备,备车进宫,在宫门口下车等候开门的那点工夫,他就看到了同谋士孙瑞。士孙瑞礼貌地上前行礼,跟他商量事儿:“司徒,听说吕布昨日回报牛辅死了?”
王允捻须得意:“你也知道了?可喜可贺啊。”
士孙瑞继续说道:“既然牛辅已死,是不是该下一道诏书,赦免牛辅下属的那些校尉、都尉,各级属官?不然恐怕温侯也不好诏安接手牛辅遗留下的兵马啊。”
王允稍微想了想,不屑地说:“牛辅手下人太多了,挑一些人赦免,反而让其他没被赦免的人疑虑,还不如都不提。再说了,如果特地杀了牛辅而赦牛辅手下的军官,那是不是段煨、董越手下的军官也要赦免?当朝廷的诏书是儿戏呢。”
士孙瑞急道:“现在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候,哪顾得上长远。温侯还没收服牛辅的部众呢,只是拿到了牛辅本人的首级,这些骄兵悍将就等着朝廷诏书才肯归顺温侯。
不给特赦诏书,岂不是让他们一直处在自立观望的状态?就算司徒怕堕了朝廷诏书的威严,下诏过多,那就变个法儿:
把从郿坞缴获的董贼财物,普遍分发一些给三大中郎将麾下将士和牛辅死后留下的那些将士。大家都拿到了钱财,就算没有诏书,那些粗人好歹也相信朝廷是不会对付他们的。”
王允正在兴头上,直接傲然拂袖拒绝:“朝廷百废待兴,郿坞钱财都是董贼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要安抚百姓,今年关中租赋便该免除。而且关东各州数年内都不一定会以钱粮接济朝廷,关东税赋也收不上来,再跟董贼一样竭泽而渔撒钱笼络士卒,岂是长久之计?
君荣啊君荣,你好歹是朝廷大司农,执掌财赋,你该是最知道朝廷财政短缺之人,怎么能糊涂到让新朝继续开‘以钱财放纵骄兵悍将’的恶例呢!朝廷现在需要的是慢慢走上正轨,那些被董贼养叼了的骄兵悍将,要慢慢重新学会过苦日子!”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王允说的那些历史事实,也都是真事。董卓活着的时候,虽然残暴,但是对于西凉军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董卓是军阀出身,知道当兵的支持才是他的一切。
哪怕抢劫百姓,都要给西凉军超额发饷、经常好酒好肉犒军。
而王允是纯文官出身,毫无军方履历,不知道笼络军心的重要性。他只知道长安朝廷这些年的劫掠就是为了养兵,所以早就想着削减军队待遇了。哪怕不存在特赦的事情,都要扣工资减军饷呢,赏赐当然是想都别想了。
士孙瑞身为大司农,本来都开口愿意拨钱了,结果王允既不给特赦,也不给发钱,就要求和稀泥打太极处理——
当然了,也要为王允说句公道话,他并没跟《演义》上说的那样非要直接点名杀李傕郭汜不可。
因为如今的李傕郭汜还只算奉命办事,之前杀害百姓挖掘皇陵那些破事虽然参加了,但都是牛辅指挥的,首恶是牛辅。
简而言之,王允根本就不熟这俩货,也就不会针对他们,他只是觉得所有西凉军将领通通都是垃圾。能重用的最多只有并州兵和原京师北军。
献玺仪式前,王允最后一次安抚牛辅部下的机会,就这么被他亲手扔掉了。
然后他才志满意得地等到了朝会的点儿,踏着晨曦的金光领班入宫,自觉龙骧虎步,天下在手。
……
未央宫前殿正室。
没错,就是那个“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的宣室殿。三百年前汉文帝召见贾谊就是在这儿。汉献帝迁都回长安后,这里又成了正式朝会的举办地。
十二岁的刘协,在几个宦官的搀扶下,稳稳走上龙座。看着领班的王司徒带着其余两班朝臣依次入内,他自己的内心也颇有几分激动。
因为王司徒前天私下里告诉过刘协了,年少的皇帝知道今天是传国玉玺重献朝廷的大日子。
对于这事儿的象征意义、以及献出玉玺的李素究竟有没有别的企图,年少的刘协也私下里问过几个人,主要是他身边的贵人伏寿和一些宦官。
伏寿还是少女,对朝政懵懂无知,也说不出什么来,但那些宦官,却无不诚恳地告诉小皇帝:李伯雅天下忠义之士,素知天命,定无二心。他肯说服征西将军将玉玺献归朝廷,定然是看出了大汉已然中兴,从此就是好日子了。
刘协历史上虽然当了很久傀儡,但这人智商和政治敏感度还是很不错的,别看他才十二岁,已经非常明辨是非了。
听了身边人都这么说,刘协微微有些讶异,但更多是觉得“大家都这么说,肯定有其道理。我已经兼听则明,都没听见有人说李素坏话,不可能是所有人全部串通”。
只能说,他再聪明,仅凭十二岁的年纪,也断然想不到是因为“宫中所有三年前就已经入宫的宦官,都是李素从袁术袁绍的屠刀下救出来的”这个理由,才导致宦官们众口一词美誉李素。
当初要不是李素在嘉德殿宫变时,临危果断请灵思皇后懿旨、对十常侍“只诛首恶、其余不问”,宫里的宦官早就被杀光了。
宦官也是知道感恩的,刘协自然听不到说李素的坏话了。
这一切,导致前天王允请求刘协同意下旨封刘备为汉中王时,刘协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同意了,并没有多折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切善报,都是厚积薄发、广结善缘的结果,一丝一缕攒起来的。
朝会的其他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也不需要刘协处理什么,只要偶尔对王允等人的集议表示准奏。很快,就到了献玺的环节。
一名常侍接过李素的请功奏表,先宣读了一遍,内容无非是刘备这三年来为朝廷建立的四桩大功。
最后,李素捧着传国玉玺,托在一个盘子里,上前交给符宝郎接玺:
“使中郎将、领蜀郡太守臣素,奉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之令,谨呈传国玉玺归于朝廷。有此天佑,兆汉室虽经板荡,终得中兴。”
这一幕,不仅有长安朝廷的百官亲眼看见,还有四路外镇诸侯的使者参与了观礼——分别是徐州牧陶谦的使者王朗,和荆州牧刘表的使者伊籍;加上刚刚入朝的河南尹朱儁本人、幽州牧刘虞派来的别驾从事刘晔。
另外还有一些使者,不过都不配算是“诸侯”来使。比如有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二人,也是典型尊奉朝廷的,也派了人来。但张邈已经是曹操的属下了,只能算是半独立姿态。这样的地方太守使者还有好几个。
可惜二袁根本没派人来,公孙瓒则是因为隶属于刘虞,名义上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孙坚的情况也一样。而曹操派来的荀彧因为来早了,在李素抵达之前已经走了。所以二袁和曹操公孙阵营并没有人亲眼作证看到刘备交玺。
李素从来没想过在交付玉玺这个问题上做手脚,更不会考虑“打个时间差,拿到了封王的圣旨后却来不及交还玉玺”那种恶劣行径。因为封王本来仇恨值就太高了,不管怎么辞让总有人喷的,玉玺如果再没来得及交,别人就肯定会觉得你是在演王允。
而玉玺当着那么多诸侯使者的面实实在在交出去,至少能把将来敌对阵营喷刘备野心的仇恨值抵消掉九成以上——
你说刘备被封王是有野心?王允后来死了是刘备默许的做局?那他要真知道王允干不久、或者期待王允干不久,为什么还光明正大毫无保留当着天下诸侯的面真的把玉玺交出去了?那就说明刘备根本猜不到后来王允会完蛋嘛!
在刘协激动的眼神中,符宝郎接过玉玺,呈递到御案上让皇帝亲自查看。刘协身手摩挲感受了几下,当着所有朝臣和诸侯使者的面,亲口嘉许了刘备和李素。
“卿等立此殊勋,堪当重赏。司徒,宣读议定的封赏吧。”
刘协这时本来是应该假装问一问“司徒,可曾议定封赏?”然后等王允回答了之后,再由皇帝当众表示准奏。
但刘协稍微自作主张了一下,估计是想让其他诸侯更加尊敬朝廷、看到第一个给朝廷上供、而且是立大功,有多大的好处,皇帝会亲自提前过问封赏,而不是仅仅当橡皮图章。
王允很快拿出集议后通过的诏书,当众宣读起来:
“……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存亡京雒,明幽玉玺,内殄诸董,外荡蛮夷,有周公、朱虚之功……加封为汉中王,领益州牧。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苟利社稷、应假权宜,君其勿辞……”
“……使中郎将、郫亭侯、领蜀郡太守李素……改封右将军、郫乡侯,食邑三千户,加汉中王国相……”
“偏将军关羽……改封镇南将军、葭萌乡侯。”
“裨将军张飞……改封征虏将军、阆中乡侯。”
“长水校尉赵云……改封伏波将军、真定亭侯。”
后面还有一堆升级,主要是把刘备这些年来表的各郡太守、长史全部坐实追认。该有侯爵的酌情给侯爵,武官该给校尉的也都给了。
武官里面最赚的就算徐晃了,徐晃这几年其实没怎么打仗立大功,要不就是跟着关羽的时候稍微有点建树,但也没超过周泰、甘宁。但这一波因为他运气好在汉中,赶上了奇袭郿坞捡便宜的大功,结果靠着董旻、董璜两颗白给的人头,都封了个都亭侯。
典韦只是保镖,没有带兵指挥,但董旻是他亲自手刃的,他也捞了个关内侯。
李素听完之后,分门别类,对于自己和其他官员的封赏,不需要辞让的那种,他直接就表示了谢恩。
而对于封刘备为王的那部分诏命,他只能是先谢、但不能谢满,而是表示会尽快把诏命带到,然后复命。
这里面的话术就无须赘述了,反正就是不能失礼,也不能显得刘备狂妄到直接接受。要以近乎明示但又不是明示的姿态,让所有与会朝臣与诸侯使者都知道,刘备不会直接当汉中王。
几天之后,七月初六,未央宫。
这天原本就是五日一朝的大朝会日子,加上刘备派了李素进京献玺表功,值得普天同庆,今天要举行典礼,宫内人人都喜气洋洋。
而王允的心情,比其他人更好,因为他昨晚连夜收到了吕布传回来的一项意外之喜——
十几天前,王允第一次是派了吕布的部将李肃去安邑讨伐牛辅的,结果李肃战败,损兵折将,王允让吕布处决了他,然后让吕布亲自带兵攻打牛辅。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王允心中对于平叛的难度有了新的认知,所以认为第二次可能会打得有来有回。
谁知,吕布还没抵达安邑,刚渡河到蒲阪津,就得到一条报告——在听说吕布亲征的消息后,牛辅的部队居然还没打就炸营了!
这场炸营的实情,只是一部分士卒害怕吕布来攻,所以直接逃散了。但坏就坏在牛辅不知道真相,当时是夜里,他还以为是全军叛变投靠了朝廷,慌乱之中牛辅只带了二十个金饼、一斗白珠,想要与几十个亲兵逃出安邑城,夺路慢慢回西北。
结果刚要出安邑城时,牛辅因为不敢走城门,就让手下人把他腰上绑上绳索坠出城北、再去城北马厩找马逃跑。
那个负责把牛辅坠下城的亲兵,是个西域月氏族的大力士,名叫“赤儿”,他贪图牛辅的财物,刚把牛辅放出城墙,就故意放了绳子,把牛辅摔了个半死,然后赤儿才下城斩了牛辅首级,快马投敌去蒲阪津献给吕布。
牛辅随身的二十个金饼和一斗珍珠,就被赤儿私自藏了,吕布也懒得计较。
(注:演义上写的“胡赤儿”,是把月支胡,赤儿给连用了。月支通月氏,只是表示种族。正史上也没写吕布因为胡赤儿图财卖主不义而杀胡赤儿,)
吕布都赢得一脸懵逼,仗还没打呢,牛辅就挂了。但对于白捡一个功劳这种事儿,吕布向来是越多越好的,所以立刻星夜派人拿了牛辅的人头,数百里加急送回长安。
……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大汉!还以为牛辅困兽犹斗,能掀起什么风浪呢,还不是畏惧奉先威名,天兵未到,就炸营四散、自相图谋。
前几天那些贪婪之辈要官要州牧的事儿,肯定是偶然,天下人心还是向着朝廷的嘛。看来给刘备和李素的条件也还是给高了。罢了,诏书写都写好了,前天花了好大劲儿让陛下同意的,再去改也费事。反正刘备辞让之后我们还能降,这次就这样吧。”
王允起床准备典礼的时候,看了吕布连夜给的礼物,心情那叫一个舒坦。他甚至因此就觉得大局更稳了,之前给刘备定封赏时,心里价位有些虚高了。
王允做好全部准备,备车进宫,在宫门口下车等候开门的那点工夫,他就看到了同谋士孙瑞。士孙瑞礼貌地上前行礼,跟他商量事儿:“司徒,听说吕布昨日回报牛辅死了?”
王允捻须得意:“你也知道了?可喜可贺啊。”
士孙瑞继续说道:“既然牛辅已死,是不是该下一道诏书,赦免牛辅下属的那些校尉、都尉,各级属官?不然恐怕温侯也不好诏安接手牛辅遗留下的兵马啊。”
王允稍微想了想,不屑地说:“牛辅手下人太多了,挑一些人赦免,反而让其他没被赦免的人疑虑,还不如都不提。再说了,如果特地杀了牛辅而赦牛辅手下的军官,那是不是段煨、董越手下的军官也要赦免?当朝廷的诏书是儿戏呢。”
士孙瑞急道:“现在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候,哪顾得上长远。温侯还没收服牛辅的部众呢,只是拿到了牛辅本人的首级,这些骄兵悍将就等着朝廷诏书才肯归顺温侯。
不给特赦诏书,岂不是让他们一直处在自立观望的状态?就算司徒怕堕了朝廷诏书的威严,下诏过多,那就变个法儿:
把从郿坞缴获的董贼财物,普遍分发一些给三大中郎将麾下将士和牛辅死后留下的那些将士。大家都拿到了钱财,就算没有诏书,那些粗人好歹也相信朝廷是不会对付他们的。”
王允正在兴头上,直接傲然拂袖拒绝:“朝廷百废待兴,郿坞钱财都是董贼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要安抚百姓,今年关中租赋便该免除。而且关东各州数年内都不一定会以钱粮接济朝廷,关东税赋也收不上来,再跟董贼一样竭泽而渔撒钱笼络士卒,岂是长久之计?
君荣啊君荣,你好歹是朝廷大司农,执掌财赋,你该是最知道朝廷财政短缺之人,怎么能糊涂到让新朝继续开‘以钱财放纵骄兵悍将’的恶例呢!朝廷现在需要的是慢慢走上正轨,那些被董贼养叼了的骄兵悍将,要慢慢重新学会过苦日子!”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王允说的那些历史事实,也都是真事。董卓活着的时候,虽然残暴,但是对于西凉军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董卓是军阀出身,知道当兵的支持才是他的一切。
哪怕抢劫百姓,都要给西凉军超额发饷、经常好酒好肉犒军。
而王允是纯文官出身,毫无军方履历,不知道笼络军心的重要性。他只知道长安朝廷这些年的劫掠就是为了养兵,所以早就想着削减军队待遇了。哪怕不存在特赦的事情,都要扣工资减军饷呢,赏赐当然是想都别想了。
士孙瑞身为大司农,本来都开口愿意拨钱了,结果王允既不给特赦,也不给发钱,就要求和稀泥打太极处理——
当然了,也要为王允说句公道话,他并没跟《演义》上说的那样非要直接点名杀李傕郭汜不可。
因为如今的李傕郭汜还只算奉命办事,之前杀害百姓挖掘皇陵那些破事虽然参加了,但都是牛辅指挥的,首恶是牛辅。
简而言之,王允根本就不熟这俩货,也就不会针对他们,他只是觉得所有西凉军将领通通都是垃圾。能重用的最多只有并州兵和原京师北军。
献玺仪式前,王允最后一次安抚牛辅部下的机会,就这么被他亲手扔掉了。
然后他才志满意得地等到了朝会的点儿,踏着晨曦的金光领班入宫,自觉龙骧虎步,天下在手。
……
未央宫前殿正室。
没错,就是那个“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的宣室殿。三百年前汉文帝召见贾谊就是在这儿。汉献帝迁都回长安后,这里又成了正式朝会的举办地。
十二岁的刘协,在几个宦官的搀扶下,稳稳走上龙座。看着领班的王司徒带着其余两班朝臣依次入内,他自己的内心也颇有几分激动。
因为王司徒前天私下里告诉过刘协了,年少的皇帝知道今天是传国玉玺重献朝廷的大日子。
对于这事儿的象征意义、以及献出玉玺的李素究竟有没有别的企图,年少的刘协也私下里问过几个人,主要是他身边的贵人伏寿和一些宦官。
伏寿还是少女,对朝政懵懂无知,也说不出什么来,但那些宦官,却无不诚恳地告诉小皇帝:李伯雅天下忠义之士,素知天命,定无二心。他肯说服征西将军将玉玺献归朝廷,定然是看出了大汉已然中兴,从此就是好日子了。
刘协历史上虽然当了很久傀儡,但这人智商和政治敏感度还是很不错的,别看他才十二岁,已经非常明辨是非了。
听了身边人都这么说,刘协微微有些讶异,但更多是觉得“大家都这么说,肯定有其道理。我已经兼听则明,都没听见有人说李素坏话,不可能是所有人全部串通”。
只能说,他再聪明,仅凭十二岁的年纪,也断然想不到是因为“宫中所有三年前就已经入宫的宦官,都是李素从袁术袁绍的屠刀下救出来的”这个理由,才导致宦官们众口一词美誉李素。
当初要不是李素在嘉德殿宫变时,临危果断请灵思皇后懿旨、对十常侍“只诛首恶、其余不问”,宫里的宦官早就被杀光了。
宦官也是知道感恩的,刘协自然听不到说李素的坏话了。
这一切,导致前天王允请求刘协同意下旨封刘备为汉中王时,刘协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同意了,并没有多折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切善报,都是厚积薄发、广结善缘的结果,一丝一缕攒起来的。
朝会的其他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也不需要刘协处理什么,只要偶尔对王允等人的集议表示准奏。很快,就到了献玺的环节。
一名常侍接过李素的请功奏表,先宣读了一遍,内容无非是刘备这三年来为朝廷建立的四桩大功。
最后,李素捧着传国玉玺,托在一个盘子里,上前交给符宝郎接玺:
“使中郎将、领蜀郡太守臣素,奉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之令,谨呈传国玉玺归于朝廷。有此天佑,兆汉室虽经板荡,终得中兴。”
这一幕,不仅有长安朝廷的百官亲眼看见,还有四路外镇诸侯的使者参与了观礼——分别是徐州牧陶谦的使者王朗,和荆州牧刘表的使者伊籍;加上刚刚入朝的河南尹朱儁本人、幽州牧刘虞派来的别驾从事刘晔。
另外还有一些使者,不过都不配算是“诸侯”来使。比如有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二人,也是典型尊奉朝廷的,也派了人来。但张邈已经是曹操的属下了,只能算是半独立姿态。这样的地方太守使者还有好几个。
可惜二袁根本没派人来,公孙瓒则是因为隶属于刘虞,名义上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孙坚的情况也一样。而曹操派来的荀彧因为来早了,在李素抵达之前已经走了。所以二袁和曹操公孙阵营并没有人亲眼作证看到刘备交玺。
李素从来没想过在交付玉玺这个问题上做手脚,更不会考虑“打个时间差,拿到了封王的圣旨后却来不及交还玉玺”那种恶劣行径。因为封王本来仇恨值就太高了,不管怎么辞让总有人喷的,玉玺如果再没来得及交,别人就肯定会觉得你是在演王允。
而玉玺当着那么多诸侯使者的面实实在在交出去,至少能把将来敌对阵营喷刘备野心的仇恨值抵消掉九成以上——
你说刘备被封王是有野心?王允后来死了是刘备默许的做局?那他要真知道王允干不久、或者期待王允干不久,为什么还光明正大毫无保留当着天下诸侯的面真的把玉玺交出去了?那就说明刘备根本猜不到后来王允会完蛋嘛!
在刘协激动的眼神中,符宝郎接过玉玺,呈递到御案上让皇帝亲自查看。刘协身手摩挲感受了几下,当着所有朝臣和诸侯使者的面,亲口嘉许了刘备和李素。
“卿等立此殊勋,堪当重赏。司徒,宣读议定的封赏吧。”
刘协这时本来是应该假装问一问“司徒,可曾议定封赏?”然后等王允回答了之后,再由皇帝当众表示准奏。
但刘协稍微自作主张了一下,估计是想让其他诸侯更加尊敬朝廷、看到第一个给朝廷上供、而且是立大功,有多大的好处,皇帝会亲自提前过问封赏,而不是仅仅当橡皮图章。
王允很快拿出集议后通过的诏书,当众宣读起来:
“……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存亡京雒,明幽玉玺,内殄诸董,外荡蛮夷,有周公、朱虚之功……加封为汉中王,领益州牧。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苟利社稷、应假权宜,君其勿辞……”
“……使中郎将、郫亭侯、领蜀郡太守李素……改封右将军、郫乡侯,食邑三千户,加汉中王国相……”
“偏将军关羽……改封镇南将军、葭萌乡侯。”
“裨将军张飞……改封征虏将军、阆中乡侯。”
“长水校尉赵云……改封伏波将军、真定亭侯。”
后面还有一堆升级,主要是把刘备这些年来表的各郡太守、长史全部坐实追认。该有侯爵的酌情给侯爵,武官该给校尉的也都给了。
武官里面最赚的就算徐晃了,徐晃这几年其实没怎么打仗立大功,要不就是跟着关羽的时候稍微有点建树,但也没超过周泰、甘宁。但这一波因为他运气好在汉中,赶上了奇袭郿坞捡便宜的大功,结果靠着董旻、董璜两颗白给的人头,都封了个都亭侯。
典韦只是保镖,没有带兵指挥,但董旻是他亲自手刃的,他也捞了个关内侯。
李素听完之后,分门别类,对于自己和其他官员的封赏,不需要辞让的那种,他直接就表示了谢恩。
而对于封刘备为王的那部分诏命,他只能是先谢、但不能谢满,而是表示会尽快把诏命带到,然后复命。
这里面的话术就无须赘述了,反正就是不能失礼,也不能显得刘备狂妄到直接接受。要以近乎明示但又不是明示的姿态,让所有与会朝臣与诸侯使者都知道,刘备不会直接当汉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