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赵秉忠你也是穿越者?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李之藻想要的是革新;而崔呈秀想要的就是文化的打击,他想要从这里边占便宜,从而找到攻击人的阵脚。
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私货,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是在支持黄克缵,其实不过是在借黄克缵的名义来干自己的事情。说白了就是黑锅由黄克缵来背,好处由他们来拿。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的心情有一些复杂。
因为这不是自己经常干的事情吗?
看来这些臣子们学得也挺快的。这倒是让朱由校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觉。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黄克缵,见他脸色非常的平静,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根本什么都没听出来。
不过朱由校知道黄克缵不可能听不出来这些人的话外之音,此时的黄克缵就是在装傻。
或许黄克缵心里面也明白,没有好处,谁会平白无故的支持你?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家支持你,拿点好处也不过分。
至于说背黑锅的事情,你的事情最大,那你来背。反正有他们也好,没他们也罢,你都要背黑锅,只不过是重量不一样罢了。
崔呈秀两个人说完之后,朱由校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话要说?”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谁也没想到事情居然急转直下,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傻站着,有人就站了出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督察院左督御史余懋衡。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看到余懋衡站出来之后,都略微一愣。谁也没想到余懋衡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要知道,其实已经很长时间,这个余懋衡一直都是在装傻。
目前都察院上蹿下跳跳得最欢的是崔呈秀,搞得不少人以为崔呈秀会取代余懋衡。
可是朝堂上的大佬却不这么想,余懋衡这个人是陛下的心腹,哪有那么容易被崔呈秀取代?
余懋衡如此低调,不过是还没到他该站出来的时候罢了。
如今,在这样的关键时候,余懋衡终于站出来了。
朝堂上所有人的心都是一沉。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陛下要摆明自己的态度了。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就是在支持这件事情。因为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陛下搞起来的。
最早的陈可道到京师来讲学,就是给陛下讲学,然后才闹出了理学弟子攻击陈可道的事情。
在这之后,才有了朝廷关于禁止私下开办书院和私自讲学的辩论。
有了这样的辩论之后,才会提出来朝廷建立皇家书院,同时重新制定科举教纲之事。
所以说,整件事情从头到尾,其实都是陛下在操弄。
只不过陛下一直在幕后,从来都没站到台前来罢了。
现在看到余懋衡的样子,所有人都意识到陛下可能要站到台前来了。
不少人的脸色都黑了,同时将目光投向站在前面的几位内阁大学士。在这样的时候,也只有内阁大学士出面才可以。
不过几位内阁大学全都闭着眼睛,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或者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朝堂上的官员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几个老家伙在想什么。
余懋衡向前走了一步之后,缓缓的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必如此。”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四书皆为朱子做注,因而才有了兴盛,才被纳入科举。是以,臣以为,可添《荀子》位于四书,或可称为五书,却没有必要移除《孟子》。”
“正所谓读书之人读书,领悟的是圣贤之道,个人领悟自有不同,所学圣人之道亦有不同,臣以何妨孟子荀子并举。”
余懋衡的这句话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开始咬牙切齿。
看起来余懋衡这是在和稀泥,在让双方各退一步。可事实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余懋衡这么干,也有自己的私货在里面。
首先,余懋衡是把荀子和孟子给并列了。
这就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如果大家能够接受荀子的学说,何苦把他给弄出孔庙去?
现在大家已经把荀子给弄出孔庙去了,你这么干,不是把他给抬回来了吗?
最为关键的一点,朱子定下的四书五经,你这么一搞就可以往里添了?
今天添了一个《荀子》,明天是不是还要添一个别的东西进去?
这可就是没完没了了。说白了还是在挖理学的根。
虽然余懋衡表面上说的大义凛然,却依旧下狠,而且稳准狠!
同时余懋衡更让这些官员们意识到了危险。
前面的,无论是崔呈秀还是李之藻,立场都十分的鲜明,所以他们反对起来也就是彻彻底底的反对。
可是这个余懋衡站出来,直接搞出这么一条孟子荀子并列,这就给出了妥协的可能。
很多人就会觉得,如果不能够反对到底,那适当的妥协一下也没有什么。
这其实就是在分化和拉拢理学内部的一批不坚定人士,让理学内部没有办法抱成一团。
其用心何其歹毒!手段何其阴损!
不少人再看向余懋衡的目光,就多了几分杀意。
更多的人则是在想,这是否是陛下的意思?
甚至有的人心里边已经有了想法,如果说这是陛下的意思,那么事不可为,不妨退一步?
说完那一番话之后,余懋衡就退了回去。
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我的事情办完了,我的话也说完了,剩下的你们随意吧。
这个态度就更让人恨得牙痒痒了,这就等于放完火就跑。你是刺激了,可是其他人呢?
朱由校看了一眼余懋衡,心中叹了一口气。
怎么自己用的臣子都是这种老阴逼?
难道这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你说你们学些什么不好?非学这个?
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陛下,臣觉得余大人所言不妥。”有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
他大声的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因为没有人想到他居然会这么敢说。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所有人都知道余懋衡是陛下的人,那么余懋衡所说的很可能就是陛下的意思。
你如此站出来反对,就等于是在反对陛下;倒不是说你不能反对,可也不能说得这么直接吧?
所有人转头看过去才发现,站出来的人居然是礼部侍郎赵秉忠。
这个人大家倒也不陌生,甚至连朱由校对他都不陌生。
因为赵秉忠的资历比较老,他是万历26年的进士,而且高中状元,但是因为秉性刚直,直接就被削职还乡了。
朱由校知道赵秉忠,还不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而是因为在后世。
朱由校曾经看到过一份国家一级文物,那是一份科学考试的原卷,而且是科举状元殿试的原卷。
那一篇殿试的题目,朱由校到现在都记得,问的是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帝王该有怎样的心思和怎样的政策。
在那一次的殿试之中,赵秉忠高中状元,他的那份卷子一直保存到了后世。具体是怎么流传下去的,没有人知道,但那是唯一一份仅存的状元试卷,所以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朱由校看到这份试卷之后,还特地去了解这个试卷的作者,也就是赵秉忠。
然后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或者说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
在赵秉忠的那份试卷里面,他写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他认为治国首要就是要定立纲纪,要颁布法规法令,而且要把法规法令放到各种文件之首,张挂到各级官府大门口和室内最显眼的地方,下发到全国。
这些法令法规让全国的百姓不但要熟悉,而且还要自觉的遵守,让全国上下做到有法可依;人们的目标明确,视听不乱;要振奋懒惰之人,激励精明能干之人。
可以说在赵秉忠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法治治国的坚定支持者。
赵秉忠极度推崇考成法,认为贪官污吏就需要严惩;全国穷苦百姓,十室九空,穷困百姓投告无门,就是因为社会上贪官污吏横行。所以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处罚,同时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所以朱由校对赵秉忠这个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朱由校来到大明之后,他就一直在关注赵秉忠这个人,只不过此人一直没有什么作为,老老实实的待在礼部,根本就不参与党争。
一贯是你们闹腾你们的,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但是这一次,显然赵秉忠坐不住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理想能够得到践行的希望。
用荀子代替孟子,那么就是依法治国的开始。所以赵秉忠才直接冲杀了出来。
原本崔呈秀他们刚刚说的很好,赵秉忠也没想出来。可是余懋衡的话让他坐不住了。
“赵爱卿有何话说?”朱由校看着赵秉忠,笑着问道。
“启禀陛下,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者无非是政心合一。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是祸乱天下之源、朝廷之上党同伐异之始。是以,臣以为应只尊其一。”
朱由校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随后沉吟了半晌才说道:“那爱卿以为尊何人?”
“回陛下,臣以为当尊荀子。”
赵秉忠面无表情的说道:“臣相信天下有人人君子,可终究有教化不到的地方,是以应礼法并举。”
“礼乃为人之本,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所以臣以为礼乃人之上限,人人都应该去学,人人都可以争取成为圣人的途径,那就是学礼。这也是教化的目的。”
“可是有的人没有办法教化,那么就应该用律法去限制、去惩罚。所以臣以为礼乃是人之上限,应该广宣扬,使人人明礼。”
“而法则为人之下限,如果有人不遵守,那么就要用律法去惩处他。所以臣以为当礼法并举,荀子之说正合适,甚至可为大明国策。”
听着赵秉忠的话,朱由校差一点就想问问他,你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法律是人的下限,这句话在后世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同时也是这么遵守的。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那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这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你做的,你就可以去做。
而对于政府的官员来说,法无禁止,即不可为;没有法律规定的,就不可以去管。
虽然和赵秉忠说的不一样,但意思却总是如此。
朱由校再看向赵秉忠的时候,眼中全部都是赞赏的神色。
你早就应该站出来,你知不知道?
如果你早站出来,我早就用你了,说不定现在你就入内阁了。
比起黄克缵那个半路出家的人物,赵秉忠实在太合适刑部尚书这个位置。
如果赵秉忠早站出来,那就没有黄克缵什么事了。
朱由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爱卿们的想法,朕已经知道了。”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不少人的心里面咯噔一下。
不是啊,我们还没说话呢!
我们反对呀!
他们就想往前站出来,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是朱由校根本没搭理他们,直接转头看向四位内阁大学士说道:“几位阁老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就转移到了内阁大学士的身上,想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个时候你就不好再出去抢话了,毕竟是陛下问的,而且问的也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你这个时候站出去讲话,只能是让人觉得你不合规矩。
黄克缵自然不用站出来,因为这本身就是他提出来的,没什么好说的。
那么就该轮到孙承宗了,因为在剩下的三位内阁大学士里面,他的地位最低。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缓缓的说道:“陛下,臣赞成。”
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承宗就转身退了回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是我表完态了,其他的事情我不想说。
接下来自然就轮到内阁次辅徐光启了。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说道:“启禀陛下,臣也赞同。”
这两个人开口之后,可以说是一片哗然。
怎么会这样呢?
他们居然全部都赞成?
从上朝开始之后,朝堂上就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所有人都是全部赞同,唯一不赞同的就只有余懋衡。
但人家也不是彻底反对,只是说要把孟子和荀子一起送上去。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韩爌的身上,虽然心里面还抱着一点点期望,只是大家都知道,恐怕是没希望了。
李之藻想要的是革新;而崔呈秀想要的就是文化的打击,他想要从这里边占便宜,从而找到攻击人的阵脚。
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私货,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是在支持黄克缵,其实不过是在借黄克缵的名义来干自己的事情。说白了就是黑锅由黄克缵来背,好处由他们来拿。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的心情有一些复杂。
因为这不是自己经常干的事情吗?
看来这些臣子们学得也挺快的。这倒是让朱由校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觉。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黄克缵,见他脸色非常的平静,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根本什么都没听出来。
不过朱由校知道黄克缵不可能听不出来这些人的话外之音,此时的黄克缵就是在装傻。
或许黄克缵心里面也明白,没有好处,谁会平白无故的支持你?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家支持你,拿点好处也不过分。
至于说背黑锅的事情,你的事情最大,那你来背。反正有他们也好,没他们也罢,你都要背黑锅,只不过是重量不一样罢了。
崔呈秀两个人说完之后,朱由校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话要说?”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谁也没想到事情居然急转直下,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傻站着,有人就站了出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督察院左督御史余懋衡。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看到余懋衡站出来之后,都略微一愣。谁也没想到余懋衡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要知道,其实已经很长时间,这个余懋衡一直都是在装傻。
目前都察院上蹿下跳跳得最欢的是崔呈秀,搞得不少人以为崔呈秀会取代余懋衡。
可是朝堂上的大佬却不这么想,余懋衡这个人是陛下的心腹,哪有那么容易被崔呈秀取代?
余懋衡如此低调,不过是还没到他该站出来的时候罢了。
如今,在这样的关键时候,余懋衡终于站出来了。
朝堂上所有人的心都是一沉。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陛下要摆明自己的态度了。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就是在支持这件事情。因为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陛下搞起来的。
最早的陈可道到京师来讲学,就是给陛下讲学,然后才闹出了理学弟子攻击陈可道的事情。
在这之后,才有了朝廷关于禁止私下开办书院和私自讲学的辩论。
有了这样的辩论之后,才会提出来朝廷建立皇家书院,同时重新制定科举教纲之事。
所以说,整件事情从头到尾,其实都是陛下在操弄。
只不过陛下一直在幕后,从来都没站到台前来罢了。
现在看到余懋衡的样子,所有人都意识到陛下可能要站到台前来了。
不少人的脸色都黑了,同时将目光投向站在前面的几位内阁大学士。在这样的时候,也只有内阁大学士出面才可以。
不过几位内阁大学全都闭着眼睛,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或者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朝堂上的官员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几个老家伙在想什么。
余懋衡向前走了一步之后,缓缓的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必如此。”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四书皆为朱子做注,因而才有了兴盛,才被纳入科举。是以,臣以为,可添《荀子》位于四书,或可称为五书,却没有必要移除《孟子》。”
“正所谓读书之人读书,领悟的是圣贤之道,个人领悟自有不同,所学圣人之道亦有不同,臣以何妨孟子荀子并举。”
余懋衡的这句话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开始咬牙切齿。
看起来余懋衡这是在和稀泥,在让双方各退一步。可事实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余懋衡这么干,也有自己的私货在里面。
首先,余懋衡是把荀子和孟子给并列了。
这就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如果大家能够接受荀子的学说,何苦把他给弄出孔庙去?
现在大家已经把荀子给弄出孔庙去了,你这么干,不是把他给抬回来了吗?
最为关键的一点,朱子定下的四书五经,你这么一搞就可以往里添了?
今天添了一个《荀子》,明天是不是还要添一个别的东西进去?
这可就是没完没了了。说白了还是在挖理学的根。
虽然余懋衡表面上说的大义凛然,却依旧下狠,而且稳准狠!
同时余懋衡更让这些官员们意识到了危险。
前面的,无论是崔呈秀还是李之藻,立场都十分的鲜明,所以他们反对起来也就是彻彻底底的反对。
可是这个余懋衡站出来,直接搞出这么一条孟子荀子并列,这就给出了妥协的可能。
很多人就会觉得,如果不能够反对到底,那适当的妥协一下也没有什么。
这其实就是在分化和拉拢理学内部的一批不坚定人士,让理学内部没有办法抱成一团。
其用心何其歹毒!手段何其阴损!
不少人再看向余懋衡的目光,就多了几分杀意。
更多的人则是在想,这是否是陛下的意思?
甚至有的人心里边已经有了想法,如果说这是陛下的意思,那么事不可为,不妨退一步?
说完那一番话之后,余懋衡就退了回去。
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我的事情办完了,我的话也说完了,剩下的你们随意吧。
这个态度就更让人恨得牙痒痒了,这就等于放完火就跑。你是刺激了,可是其他人呢?
朱由校看了一眼余懋衡,心中叹了一口气。
怎么自己用的臣子都是这种老阴逼?
难道这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你说你们学些什么不好?非学这个?
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陛下,臣觉得余大人所言不妥。”有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
他大声的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因为没有人想到他居然会这么敢说。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所有人都知道余懋衡是陛下的人,那么余懋衡所说的很可能就是陛下的意思。
你如此站出来反对,就等于是在反对陛下;倒不是说你不能反对,可也不能说得这么直接吧?
所有人转头看过去才发现,站出来的人居然是礼部侍郎赵秉忠。
这个人大家倒也不陌生,甚至连朱由校对他都不陌生。
因为赵秉忠的资历比较老,他是万历26年的进士,而且高中状元,但是因为秉性刚直,直接就被削职还乡了。
朱由校知道赵秉忠,还不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而是因为在后世。
朱由校曾经看到过一份国家一级文物,那是一份科学考试的原卷,而且是科举状元殿试的原卷。
那一篇殿试的题目,朱由校到现在都记得,问的是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帝王该有怎样的心思和怎样的政策。
在那一次的殿试之中,赵秉忠高中状元,他的那份卷子一直保存到了后世。具体是怎么流传下去的,没有人知道,但那是唯一一份仅存的状元试卷,所以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朱由校看到这份试卷之后,还特地去了解这个试卷的作者,也就是赵秉忠。
然后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或者说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
在赵秉忠的那份试卷里面,他写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他认为治国首要就是要定立纲纪,要颁布法规法令,而且要把法规法令放到各种文件之首,张挂到各级官府大门口和室内最显眼的地方,下发到全国。
这些法令法规让全国的百姓不但要熟悉,而且还要自觉的遵守,让全国上下做到有法可依;人们的目标明确,视听不乱;要振奋懒惰之人,激励精明能干之人。
可以说在赵秉忠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法治治国的坚定支持者。
赵秉忠极度推崇考成法,认为贪官污吏就需要严惩;全国穷苦百姓,十室九空,穷困百姓投告无门,就是因为社会上贪官污吏横行。所以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处罚,同时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所以朱由校对赵秉忠这个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朱由校来到大明之后,他就一直在关注赵秉忠这个人,只不过此人一直没有什么作为,老老实实的待在礼部,根本就不参与党争。
一贯是你们闹腾你们的,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但是这一次,显然赵秉忠坐不住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理想能够得到践行的希望。
用荀子代替孟子,那么就是依法治国的开始。所以赵秉忠才直接冲杀了出来。
原本崔呈秀他们刚刚说的很好,赵秉忠也没想出来。可是余懋衡的话让他坐不住了。
“赵爱卿有何话说?”朱由校看着赵秉忠,笑着问道。
“启禀陛下,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者无非是政心合一。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是祸乱天下之源、朝廷之上党同伐异之始。是以,臣以为应只尊其一。”
朱由校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随后沉吟了半晌才说道:“那爱卿以为尊何人?”
“回陛下,臣以为当尊荀子。”
赵秉忠面无表情的说道:“臣相信天下有人人君子,可终究有教化不到的地方,是以应礼法并举。”
“礼乃为人之本,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所以臣以为礼乃人之上限,人人都应该去学,人人都可以争取成为圣人的途径,那就是学礼。这也是教化的目的。”
“可是有的人没有办法教化,那么就应该用律法去限制、去惩罚。所以臣以为礼乃是人之上限,应该广宣扬,使人人明礼。”
“而法则为人之下限,如果有人不遵守,那么就要用律法去惩处他。所以臣以为当礼法并举,荀子之说正合适,甚至可为大明国策。”
听着赵秉忠的话,朱由校差一点就想问问他,你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法律是人的下限,这句话在后世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同时也是这么遵守的。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那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这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你做的,你就可以去做。
而对于政府的官员来说,法无禁止,即不可为;没有法律规定的,就不可以去管。
虽然和赵秉忠说的不一样,但意思却总是如此。
朱由校再看向赵秉忠的时候,眼中全部都是赞赏的神色。
你早就应该站出来,你知不知道?
如果你早站出来,我早就用你了,说不定现在你就入内阁了。
比起黄克缵那个半路出家的人物,赵秉忠实在太合适刑部尚书这个位置。
如果赵秉忠早站出来,那就没有黄克缵什么事了。
朱由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爱卿们的想法,朕已经知道了。”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不少人的心里面咯噔一下。
不是啊,我们还没说话呢!
我们反对呀!
他们就想往前站出来,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是朱由校根本没搭理他们,直接转头看向四位内阁大学士说道:“几位阁老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就转移到了内阁大学士的身上,想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个时候你就不好再出去抢话了,毕竟是陛下问的,而且问的也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你这个时候站出去讲话,只能是让人觉得你不合规矩。
黄克缵自然不用站出来,因为这本身就是他提出来的,没什么好说的。
那么就该轮到孙承宗了,因为在剩下的三位内阁大学士里面,他的地位最低。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缓缓的说道:“陛下,臣赞成。”
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承宗就转身退了回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是我表完态了,其他的事情我不想说。
接下来自然就轮到内阁次辅徐光启了。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说道:“启禀陛下,臣也赞同。”
这两个人开口之后,可以说是一片哗然。
怎么会这样呢?
他们居然全部都赞成?
从上朝开始之后,朝堂上就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所有人都是全部赞同,唯一不赞同的就只有余懋衡。
但人家也不是彻底反对,只是说要把孟子和荀子一起送上去。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韩爌的身上,虽然心里面还抱着一点点期望,只是大家都知道,恐怕是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