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三章初战顺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明血最新章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起身草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立国以来,享国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年,甲申之年,流寇入京,神州陆沉,大明思宗皇帝,宁死不屈,于煤山自缢,无损天子守国门之誉,此大明皇帝之峥峥铁骨。
然满狄乘中原内乱之时,趁火打劫,乘机窃我北方数省之地,屠我大明子民,率兽食人,更妄想窥视神器,可乎?
满狄者,何也,本我大明北方卫所辖下一蛮夷,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老奴以七大恨起兵,实仍狂勃不实,以下犯上,趁我中原内乱,侥幸胜过几场,遂以为我中原无人哉?
昔年太祖伐元曾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今日之满清,正如昔日之蒙元,牌谕虏主、九酋,当思前元之覆,若及早退出中原,重奉中国为主,朕念及上天好生之德,或可保尔族不灭,若执迷相拒,兵至城破,天下再无满人葬身之所。
朕继位以来,兢兢业业,两次亲征,皆以少胜多,何也,此天命不绝大明。今日朕提五十万大军,当救百姓之水火,亲伐北方数省,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凡我汉民,迷图知返立下大功者,可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至时,悔之晚矣!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钦此!”
这份象是檄文,又象是圣旨的文告登在大明最新一期邸报上,飞快的向四周传播,不出十余天就天下皆知,大明官绅百姓看到这份文告都欢呼雀跃,大有扬眉吐气之感,而满清官吏则是胆战心惊,五十万大军,大清将用什么来挡?
若没有上次明军对多铎数万大军的胜利,大明即使是有百万军队也不会放在满人眼中,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训,谁又敢再轻视明军。
这份邸报在大明境内供不应求,一再加印,而出现在满清境内,则是单印的文告,山东各地官府惊讶的发现,城中许多显现地方一夜之间就贴满了这个文告,满清官吏即惊骇于文告上的内容,又暗惊自己的治下还有这么多大明探子。
有了第一次文字狱的经验,这些贴出去的文告官府发现后就马上被处理,只是官府依然阻止不了它的流传,每到晚上,新的文告就会冒出来,而且字迹不一,分明为多人书写,各地官府组织人在夜晚埋伏后,虽然抓到了不少贴文告之人,只是多是一些激于义愤,对清廷不满的读书人自发抄写,根本抓不到明军探子。
若是以往,这样的人被抓到,马上就会被安上谋逆之罪,不但本人遭殃,就是全家也会受到连累,只是现在这个情况下,这些人抓到手里反倒是成了烫手的山竽,大明皇帝马上就要御驾亲征,这山东是首当其冲,若是杀了这些人,明军一来,自己岂不是后退无路。
只是要放人也不敢,若是传到满人耳中,明军还没来他们脑袋就要掉了,只得统统暂时关押,只要没杀人,他们还有看风向的机会,官府的软弱让更多人看清风向,一些地方文告的传播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部分冥顽不灵,一心为满人卖命之人,他们抓到人之后马上严厉判罚,甚至直接砍头示众,鲜血淋淋的头颅果然吓住了不少人,凡是这样的官员治下,文告的传播才得到禁止,不过,这少部分人也把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
二月初二,龙抬头、宜远行,主征战。
这天,正是大明皇帝第三次御驾亲征的日子,与前两次御驾亲征匆忙不同,这次是大明主动对宿敌发起进攻,在之前,大明皇帝向满人宣战的文书已经通造天下,大明要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困忧了边境数十年,甚至还抢占大明京城的敌手击败,甚至完全消灭,所谓毕其功一役。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没有必要搞什么不宣而战,先行宣传起来,有助于瓦解满清官员的军心,又何乐而不为?
南京北城外一块巨大的空地上,竖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已经摆放了三牲三畜等祭品,一个火炉正在熊熊的烧着,火炉旁边是一个香坛,上面香烛燎绕,高台四周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一个个方队的羽林卫,羽林卫外围,挤满了更多看热闹的民众,这里就是皇帝誓师出发地。
在文告中,王福称领军五十万北伐,实际军队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如果算上船工和动员的民夫,加起来说五十万也不为过,倒是没有什么虚言。不过,大部分军队正分布湖广、徐州前线一带,六万羽林卫也已先期出发,真正参加誓师大会的只有三万人,另一万羽林卫则留守京城。
眼下虽然后方稳固,只是当初多锋气势汹汹近十万人马南下,王福身边只有五万刚训练数月的羽林卫,依然留了一万人留守京城,这次率近二十万大军北伐,不需要留守更多,不过,一万人却不能少。
在文武百官和数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王福身穿皇袍,头戴皇冠,一步步走向高台,当王福的身影在高台上站立不动时,三万名羽林卫全部哗啦啦的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羽林卫跪下之后,十数万围观的人群也跟着跪了下来,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所有人都拼命的喊出了自己最大的声音,耳朵里除了万岁的声音外,再也没有其它声音,经过先前的邸报宣传,大明现在无论军民士气都达到顶峰。
欢呼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还没有停息之意,王福伸出双手压了压,羽林卫的欢呼声先停下来,慢慢的其余民众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王福先来到祭坛前,将数根燃着的香插到祭坛,拜了数拜,默默祈告一番,然后从怀中抽出一份帛纸,展开看了数下,将帛纸丢入熊熊燃烧的香炉中,帛纸发出明亮的火焰,烈火很快将帛纸燃烧完毕,王福离开香炉,重新转向前台。
皇帝做这些时,整个广场哑雀无声,仿佛十数万人皆成了哑吧。
“诸位将士们,鞑子占我家园,杀我同袍,凌辱我等姐妹,率兽食人,其罪行罄竹难书,今天,终于到了大明反击之时,朕在此立誓,此番北伐,不破鞑子老巢,毕其功于一役,朕决不收兵,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无数人呐喊同时响起。
等到声音稍小,王福才用力向下一挥:“传朕旨意,大军出发!”
前面的羽林卫听到皇帝的话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万岁!万岁!万万岁!”转身向后,一队队羽林卫动了起来,羽林卫上空,一股滚滚的烟尘升起。
看到皇帝短短数句话就从高台下面,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写好了一篇华丽之极出师表的吴梅村难受得差点要吐血,他连忙向旁边的钱谦益问道:“钱阁部,皇上的誓师大会这就结束了?”
吴梅村被在弘光二年被皇帝招为翰林院侍讲,经常在皇帝身边,为皇帝起草各类文书,顿时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是跟在皇帝身边的时日还短,难免有时摸不到皇帝的脾气,比如这次,他的誓师表明明通过皇帝的审核,只得皇帝却一句也没有念。
钱谦益看了一眼就明白吴梅村的疑问,他这些年倒是摸准皇帝的脾气,拍了拍吴梅村的肩膀:“吴大人,皇上一向如此简短,你的出师表写得很好,只是太长,皇上只能烧给上天看,至于这些武人吗,越简短越好。”
吴梅村若有所悟,看到皇帝的车驾已经移动,连忙跟了上去,他必须时刻跟在皇帝身边,而其余文武大臣跟了上去,却多半是为了给皇帝送行,他们大部分人都将留守京城。
大军虽然行动,民众的热情却没有消退,与前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时,许多人担心不已的心情相比,这次所有人却对皇帝亲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担心,心情自然也就轻松。
大军跋山涉水,一路行进,刚过扬州时,前方和清军的战事已经开始了,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各领数万人马,一路直扑交州,一路直扑青州,最后两路大军将在济南城下合围。
各种情报流水一样向皇帝的行辕送来,几乎都是好消息,面对明军强大的力量,沿途各个府县大多数明智的选择了投降,少部顽抗的府县如同推枯拉朽一般被明军攻克,没有一个府县能挡住明军一天的攻击,明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拿下了一个个府县。
对于抵抗的清军,明军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态度,每一个攻下来的城池,为首之人都难逃一死,即使是一般的士兵,等待他们的至少是数年的苦役生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起身草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立国以来,享国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年,甲申之年,流寇入京,神州陆沉,大明思宗皇帝,宁死不屈,于煤山自缢,无损天子守国门之誉,此大明皇帝之峥峥铁骨。
然满狄乘中原内乱之时,趁火打劫,乘机窃我北方数省之地,屠我大明子民,率兽食人,更妄想窥视神器,可乎?
满狄者,何也,本我大明北方卫所辖下一蛮夷,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老奴以七大恨起兵,实仍狂勃不实,以下犯上,趁我中原内乱,侥幸胜过几场,遂以为我中原无人哉?
昔年太祖伐元曾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今日之满清,正如昔日之蒙元,牌谕虏主、九酋,当思前元之覆,若及早退出中原,重奉中国为主,朕念及上天好生之德,或可保尔族不灭,若执迷相拒,兵至城破,天下再无满人葬身之所。
朕继位以来,兢兢业业,两次亲征,皆以少胜多,何也,此天命不绝大明。今日朕提五十万大军,当救百姓之水火,亲伐北方数省,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凡我汉民,迷图知返立下大功者,可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至时,悔之晚矣!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钦此!”
这份象是檄文,又象是圣旨的文告登在大明最新一期邸报上,飞快的向四周传播,不出十余天就天下皆知,大明官绅百姓看到这份文告都欢呼雀跃,大有扬眉吐气之感,而满清官吏则是胆战心惊,五十万大军,大清将用什么来挡?
若没有上次明军对多铎数万大军的胜利,大明即使是有百万军队也不会放在满人眼中,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训,谁又敢再轻视明军。
这份邸报在大明境内供不应求,一再加印,而出现在满清境内,则是单印的文告,山东各地官府惊讶的发现,城中许多显现地方一夜之间就贴满了这个文告,满清官吏即惊骇于文告上的内容,又暗惊自己的治下还有这么多大明探子。
有了第一次文字狱的经验,这些贴出去的文告官府发现后就马上被处理,只是官府依然阻止不了它的流传,每到晚上,新的文告就会冒出来,而且字迹不一,分明为多人书写,各地官府组织人在夜晚埋伏后,虽然抓到了不少贴文告之人,只是多是一些激于义愤,对清廷不满的读书人自发抄写,根本抓不到明军探子。
若是以往,这样的人被抓到,马上就会被安上谋逆之罪,不但本人遭殃,就是全家也会受到连累,只是现在这个情况下,这些人抓到手里反倒是成了烫手的山竽,大明皇帝马上就要御驾亲征,这山东是首当其冲,若是杀了这些人,明军一来,自己岂不是后退无路。
只是要放人也不敢,若是传到满人耳中,明军还没来他们脑袋就要掉了,只得统统暂时关押,只要没杀人,他们还有看风向的机会,官府的软弱让更多人看清风向,一些地方文告的传播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部分冥顽不灵,一心为满人卖命之人,他们抓到人之后马上严厉判罚,甚至直接砍头示众,鲜血淋淋的头颅果然吓住了不少人,凡是这样的官员治下,文告的传播才得到禁止,不过,这少部分人也把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
二月初二,龙抬头、宜远行,主征战。
这天,正是大明皇帝第三次御驾亲征的日子,与前两次御驾亲征匆忙不同,这次是大明主动对宿敌发起进攻,在之前,大明皇帝向满人宣战的文书已经通造天下,大明要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困忧了边境数十年,甚至还抢占大明京城的敌手击败,甚至完全消灭,所谓毕其功一役。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没有必要搞什么不宣而战,先行宣传起来,有助于瓦解满清官员的军心,又何乐而不为?
南京北城外一块巨大的空地上,竖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已经摆放了三牲三畜等祭品,一个火炉正在熊熊的烧着,火炉旁边是一个香坛,上面香烛燎绕,高台四周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一个个方队的羽林卫,羽林卫外围,挤满了更多看热闹的民众,这里就是皇帝誓师出发地。
在文告中,王福称领军五十万北伐,实际军队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如果算上船工和动员的民夫,加起来说五十万也不为过,倒是没有什么虚言。不过,大部分军队正分布湖广、徐州前线一带,六万羽林卫也已先期出发,真正参加誓师大会的只有三万人,另一万羽林卫则留守京城。
眼下虽然后方稳固,只是当初多锋气势汹汹近十万人马南下,王福身边只有五万刚训练数月的羽林卫,依然留了一万人留守京城,这次率近二十万大军北伐,不需要留守更多,不过,一万人却不能少。
在文武百官和数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王福身穿皇袍,头戴皇冠,一步步走向高台,当王福的身影在高台上站立不动时,三万名羽林卫全部哗啦啦的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羽林卫跪下之后,十数万围观的人群也跟着跪了下来,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所有人都拼命的喊出了自己最大的声音,耳朵里除了万岁的声音外,再也没有其它声音,经过先前的邸报宣传,大明现在无论军民士气都达到顶峰。
欢呼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还没有停息之意,王福伸出双手压了压,羽林卫的欢呼声先停下来,慢慢的其余民众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王福先来到祭坛前,将数根燃着的香插到祭坛,拜了数拜,默默祈告一番,然后从怀中抽出一份帛纸,展开看了数下,将帛纸丢入熊熊燃烧的香炉中,帛纸发出明亮的火焰,烈火很快将帛纸燃烧完毕,王福离开香炉,重新转向前台。
皇帝做这些时,整个广场哑雀无声,仿佛十数万人皆成了哑吧。
“诸位将士们,鞑子占我家园,杀我同袍,凌辱我等姐妹,率兽食人,其罪行罄竹难书,今天,终于到了大明反击之时,朕在此立誓,此番北伐,不破鞑子老巢,毕其功于一役,朕决不收兵,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无数人呐喊同时响起。
等到声音稍小,王福才用力向下一挥:“传朕旨意,大军出发!”
前面的羽林卫听到皇帝的话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万岁!万岁!万万岁!”转身向后,一队队羽林卫动了起来,羽林卫上空,一股滚滚的烟尘升起。
看到皇帝短短数句话就从高台下面,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写好了一篇华丽之极出师表的吴梅村难受得差点要吐血,他连忙向旁边的钱谦益问道:“钱阁部,皇上的誓师大会这就结束了?”
吴梅村被在弘光二年被皇帝招为翰林院侍讲,经常在皇帝身边,为皇帝起草各类文书,顿时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是跟在皇帝身边的时日还短,难免有时摸不到皇帝的脾气,比如这次,他的誓师表明明通过皇帝的审核,只得皇帝却一句也没有念。
钱谦益看了一眼就明白吴梅村的疑问,他这些年倒是摸准皇帝的脾气,拍了拍吴梅村的肩膀:“吴大人,皇上一向如此简短,你的出师表写得很好,只是太长,皇上只能烧给上天看,至于这些武人吗,越简短越好。”
吴梅村若有所悟,看到皇帝的车驾已经移动,连忙跟了上去,他必须时刻跟在皇帝身边,而其余文武大臣跟了上去,却多半是为了给皇帝送行,他们大部分人都将留守京城。
大军虽然行动,民众的热情却没有消退,与前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时,许多人担心不已的心情相比,这次所有人却对皇帝亲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担心,心情自然也就轻松。
大军跋山涉水,一路行进,刚过扬州时,前方和清军的战事已经开始了,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各领数万人马,一路直扑交州,一路直扑青州,最后两路大军将在济南城下合围。
各种情报流水一样向皇帝的行辕送来,几乎都是好消息,面对明军强大的力量,沿途各个府县大多数明智的选择了投降,少部顽抗的府县如同推枯拉朽一般被明军攻克,没有一个府县能挡住明军一天的攻击,明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拿下了一个个府县。
对于抵抗的清军,明军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态度,每一个攻下来的城池,为首之人都难逃一死,即使是一般的士兵,等待他们的至少是数年的苦役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