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两场谋反事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荆州突变,曹操此时在哪里呢?
关羽率军北上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8月,这一年的5月曹操还在汉中,不久撤到了长安。7月,曹操发布了一道命令,册拜卞夫人为魏王王后,按说这件事早就应该做了,但此时征战在外,发布这样的命令又给人以仓促之感,像是在安排后事似的。10月,曹操到了洛阳。
曹操为什么没有回邺县呢?当然与南面的军情有关,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上个月邺县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谋反事件,与上一次严才谋反不同,这次规模更大、涉及的人更多,钟繇、张绣、王粲、刘廙、繁钦、杨俊等曹操身边的这些重要人物要么因此事被免官、降级,要么有亲属受到牵连。前线打了大败仗,大本营又极不稳定,曹操只得暂驻洛阳。
这次谋反事件的主角是一个叫魏讽的人。
魏讽字子京,是曹操老家豫州刺史部沛国人,很有口才,具备煽动众人的能力,在邺县很有名气。邺县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什么能人都有,能在社交场所频频亮相并获得追捧,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魏讽就属于这样的人。担任魏国相国的钟繇也受其蒙蔽,举荐了他,魏讽居然当上钟繇手下负责人事工作的西曹掾,魏讽利用职务便利,与邺县一批上层人士子弟拉上了关系,其中包括张绣的儿子张泉,王粲的两个儿子,刘廙的弟弟刘伟以及曹操的老乡、曹魏后期的风云人物但在这时还是一名小青年的文钦等人。
也有人看出魏讽有问题,王昶、傅巽、刘晔都对朋友或家人说过魏讽肯定会造反,刘廙也劝诫弟弟刘伟,说魏讽这个人不修德行,整天编织关系网,为人华而不实,喜欢沽名钓誉,必将扰乱社会,让刘伟小心些,不要再跟魏讽来往,但是刘伟听不进去。
要么魏讽的魅力太大,蛊惑能力太强,要么这些高干子弟缺少人生历练,又喜欢出风头,交朋友,稀里糊涂地卷了进去。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谋反的动机,有的人事后虽然被追究甚至被杀,但多是因为与魏讽来往太密切招致的。
魏讽的主要支持者是长乐卫尉陈祎,他手里有兵权。卫尉负责宫室的守卫工作,长乐卫尉负责长乐宫的安全保卫,邺县没有长乐宫,长乐宫通常指太后的寝宫,然而无论汉室还是魏国,此时都没有太后或王太后,陈祎的这个长乐卫尉不知所司何职,不过他手里应该掌握一定兵权,所以魏讽把他作为重点拉拢对象。
陈祎的其他事迹不详,魏讽跟他约好准备起事,恰在这时曹操率大军西征刘备未归,曹丕留守邺县,正好是个机会。但临举事前陈祎产生了恐惧,将谋反的事向曹丕告发,曹丕当机立断实施抓捕行动,魏讽下狱后被诛,经过对案件的审理,又有一批人被捕,包括上面提到的那几位高干子弟。
曹丕不等曹操回来先把魏讽诛杀,还杀了包括王粲两个儿子在内的其他一些人,大概有数十人之多,曹操听到魏讽事件的报告时还在汉中,这时王粲已经故去,曹操听到王粲两个儿子受株连被杀,叹息道:“如果我在,不会让仲宣绝了后!”
这一案件波及不少人,魏国相国钟繇被免职,在家中反省,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曹操对钟繇的信任没有改变,不久之后钟繇还会出来担任要职。直接负责邺县安全工作的中尉杨俊被降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曹操认为魏讽等人之所以敢生叛乱之心,是因为要害部门工作不力,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负责魏国人事工作的尚书桓阶向曹操推荐徐奕接替杨俊。
张绣死后被追封为定侯,由儿子张泉继承,食邑2000户,张泉被杀后这一封爵取消。多年前曹操的长子曹昂就死于张绣之手,有人认为曹丕这么利索地杀了张泉,收回封爵,是为大哥报仇。刘廙受到弟弟刘伟的株连也下了狱,本来要连坐处死,但是刘廙之前曾劝刘伟不要与魏讽来往,再加上刘廙的好朋友陈群竭力向曹操求情,曹操下令免刘廙死刑,并且恢复原来的职务。
文钦被关在监狱里,先挨了几百板子,吃尽了苦头,但判决下来仍然是死刑,曹操听到后,考虑到他的父亲文稷曾经立下战功,就饶了文钦一命。文钦后来成长为一员猛将,曹魏后期担任过前将军、扬州刺史,他对曹魏感情很深,对司马氏专权十分不满,他与毌丘俭联兵讨伐司马师,兵败之后逃到吴国,被吴国封为镇北大将军,但由于他跟诸葛亮的侄子、当时在吴国掌握兵权的诸葛诞意见不合,为后者所杀,不过那是40多年后的事了。
魏讽事件想必引起了曹操痛切的反思,这些年轻的高干子弟居然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想想这真可怕,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谋反事件,让曹操更感到心惊肉跳。
去年许县也发生了一起谋反事件,参加谋反的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关中人金祎以及吉本的两个儿子吉邈、吉穆等人,这场谋反规模也很大。太医令隶属于少府卿,负责皇宫内的医疗保健工作,是司局级干部,吉本情况不详。少府卿是太医令的顶头上司,九卿之一,正部长级,负责宫内事务,相当于清代的内务府,耿纪原来在丞相府当过丞相掾,得到曹操的赏识,提拔他担任了侍中、少府卿。
司直这个官名不常见,但却相当了得,他也是部长级(比二千石)高官,最初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辅佐丞相检举百官的不法行为,算是纪检工作,后来撤销,建安八年(203)又重新设置,职责是督察、检举朝中的百官(督中都官)。
金祎父子职务不详,但他们不是普通平民,他们出身于关中的京兆尹金氏家族,这个家族出过跟袁绍一家有亲戚关系的金日等名臣。金祎与曹操的心腹近臣王必关系很好,王必此时担任丞相府的秘书长(丞相长史),但不在邺县供职,而是受曹操派遣领兵负责许县的守卫工作,是掌握许县局势的关键人物。
这几个人之所以结合在一起,是因为“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也就是想乱中夺权。他们的具体计划是:利用金祎与王必的私人关系,想办法借机控制王必,或者把王必杀了,之后挟持天子占领许县,然后引当时坐镇荆州的关羽为后援,伺机成事。
金祎先派人设法潜入王必的军营做内应,因为平时关系不错,王必并无防备。夜里,吉邈等纠集了门人、家童共1000多人突然火烧王必的营门,金祎的人在里面做内应,事发突然,王必仓促应战,结果被射伤了肩膀。王必不知道是谁挑起的叛乱,带伤逃了出来,因为平时与金祎关系最好,竟然投奔到金祎处。
搞笑的是,金祎不知道来的是王必,还以为是吉邈等人回来了,黑暗中对王必喊道:“王长史是不是死啦?咱们的大事看来要成了!”王必一听吓坏了,赶紧改投他处,王必后来在负责颍川郡屯田工作的中郎将严匡的帮助下,将叛乱平息。但是王必伤势很重,十多天后不治身亡。参与此次叛乱的耿纪、韦晃等人全部被抓,曹操下令全部就地处死。
临刑之前,耿纪喊着曹操的名字叫道:“曹操,只恨我做事不周,被这帮小子给误了事!”韦晃一边跺脚一边抽自己的脸,表示心有不甘。
有一部史书记载说,曹操听到王必的死讯大怒,王必的地位不是很高,但却是曹操绝对的心腹,他很早就跟随曹操,类似于家臣的角色,曹操命令在许县的汉室百官全部到邺县来接受审查,让当晚参与救火的站在左边,没有救火的站在右边。大家还以为凡参加救火的人不会有罪,于是大部分人都往左边挤。哪知曹操的思路刚好相反,他认为半夜没有跑出来参加救火是正常反应,跑出来的人恐怕都是想参加叛乱的,于是把站在左边的人都杀了。
上面这条记载很有名,也最能反映曹操的奸诈和残忍,但细想一下却不大可能,尽管在汉室名义下的百官此时已所剩无几,但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仍然不能低估,曹操如此轻率地说杀就杀,实在不大可能,借着审理这桩案件深挖幕后指使,将案件扩大化以借机清除那些平时有不满情绪的人,倒是有可能。
荆州突变,曹操此时在哪里呢?
关羽率军北上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8月,这一年的5月曹操还在汉中,不久撤到了长安。7月,曹操发布了一道命令,册拜卞夫人为魏王王后,按说这件事早就应该做了,但此时征战在外,发布这样的命令又给人以仓促之感,像是在安排后事似的。10月,曹操到了洛阳。
曹操为什么没有回邺县呢?当然与南面的军情有关,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上个月邺县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谋反事件,与上一次严才谋反不同,这次规模更大、涉及的人更多,钟繇、张绣、王粲、刘廙、繁钦、杨俊等曹操身边的这些重要人物要么因此事被免官、降级,要么有亲属受到牵连。前线打了大败仗,大本营又极不稳定,曹操只得暂驻洛阳。
这次谋反事件的主角是一个叫魏讽的人。
魏讽字子京,是曹操老家豫州刺史部沛国人,很有口才,具备煽动众人的能力,在邺县很有名气。邺县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什么能人都有,能在社交场所频频亮相并获得追捧,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魏讽就属于这样的人。担任魏国相国的钟繇也受其蒙蔽,举荐了他,魏讽居然当上钟繇手下负责人事工作的西曹掾,魏讽利用职务便利,与邺县一批上层人士子弟拉上了关系,其中包括张绣的儿子张泉,王粲的两个儿子,刘廙的弟弟刘伟以及曹操的老乡、曹魏后期的风云人物但在这时还是一名小青年的文钦等人。
也有人看出魏讽有问题,王昶、傅巽、刘晔都对朋友或家人说过魏讽肯定会造反,刘廙也劝诫弟弟刘伟,说魏讽这个人不修德行,整天编织关系网,为人华而不实,喜欢沽名钓誉,必将扰乱社会,让刘伟小心些,不要再跟魏讽来往,但是刘伟听不进去。
要么魏讽的魅力太大,蛊惑能力太强,要么这些高干子弟缺少人生历练,又喜欢出风头,交朋友,稀里糊涂地卷了进去。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谋反的动机,有的人事后虽然被追究甚至被杀,但多是因为与魏讽来往太密切招致的。
魏讽的主要支持者是长乐卫尉陈祎,他手里有兵权。卫尉负责宫室的守卫工作,长乐卫尉负责长乐宫的安全保卫,邺县没有长乐宫,长乐宫通常指太后的寝宫,然而无论汉室还是魏国,此时都没有太后或王太后,陈祎的这个长乐卫尉不知所司何职,不过他手里应该掌握一定兵权,所以魏讽把他作为重点拉拢对象。
陈祎的其他事迹不详,魏讽跟他约好准备起事,恰在这时曹操率大军西征刘备未归,曹丕留守邺县,正好是个机会。但临举事前陈祎产生了恐惧,将谋反的事向曹丕告发,曹丕当机立断实施抓捕行动,魏讽下狱后被诛,经过对案件的审理,又有一批人被捕,包括上面提到的那几位高干子弟。
曹丕不等曹操回来先把魏讽诛杀,还杀了包括王粲两个儿子在内的其他一些人,大概有数十人之多,曹操听到魏讽事件的报告时还在汉中,这时王粲已经故去,曹操听到王粲两个儿子受株连被杀,叹息道:“如果我在,不会让仲宣绝了后!”
这一案件波及不少人,魏国相国钟繇被免职,在家中反省,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曹操对钟繇的信任没有改变,不久之后钟繇还会出来担任要职。直接负责邺县安全工作的中尉杨俊被降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曹操认为魏讽等人之所以敢生叛乱之心,是因为要害部门工作不力,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负责魏国人事工作的尚书桓阶向曹操推荐徐奕接替杨俊。
张绣死后被追封为定侯,由儿子张泉继承,食邑2000户,张泉被杀后这一封爵取消。多年前曹操的长子曹昂就死于张绣之手,有人认为曹丕这么利索地杀了张泉,收回封爵,是为大哥报仇。刘廙受到弟弟刘伟的株连也下了狱,本来要连坐处死,但是刘廙之前曾劝刘伟不要与魏讽来往,再加上刘廙的好朋友陈群竭力向曹操求情,曹操下令免刘廙死刑,并且恢复原来的职务。
文钦被关在监狱里,先挨了几百板子,吃尽了苦头,但判决下来仍然是死刑,曹操听到后,考虑到他的父亲文稷曾经立下战功,就饶了文钦一命。文钦后来成长为一员猛将,曹魏后期担任过前将军、扬州刺史,他对曹魏感情很深,对司马氏专权十分不满,他与毌丘俭联兵讨伐司马师,兵败之后逃到吴国,被吴国封为镇北大将军,但由于他跟诸葛亮的侄子、当时在吴国掌握兵权的诸葛诞意见不合,为后者所杀,不过那是40多年后的事了。
魏讽事件想必引起了曹操痛切的反思,这些年轻的高干子弟居然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想想这真可怕,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谋反事件,让曹操更感到心惊肉跳。
去年许县也发生了一起谋反事件,参加谋反的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关中人金祎以及吉本的两个儿子吉邈、吉穆等人,这场谋反规模也很大。太医令隶属于少府卿,负责皇宫内的医疗保健工作,是司局级干部,吉本情况不详。少府卿是太医令的顶头上司,九卿之一,正部长级,负责宫内事务,相当于清代的内务府,耿纪原来在丞相府当过丞相掾,得到曹操的赏识,提拔他担任了侍中、少府卿。
司直这个官名不常见,但却相当了得,他也是部长级(比二千石)高官,最初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辅佐丞相检举百官的不法行为,算是纪检工作,后来撤销,建安八年(203)又重新设置,职责是督察、检举朝中的百官(督中都官)。
金祎父子职务不详,但他们不是普通平民,他们出身于关中的京兆尹金氏家族,这个家族出过跟袁绍一家有亲戚关系的金日等名臣。金祎与曹操的心腹近臣王必关系很好,王必此时担任丞相府的秘书长(丞相长史),但不在邺县供职,而是受曹操派遣领兵负责许县的守卫工作,是掌握许县局势的关键人物。
这几个人之所以结合在一起,是因为“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也就是想乱中夺权。他们的具体计划是:利用金祎与王必的私人关系,想办法借机控制王必,或者把王必杀了,之后挟持天子占领许县,然后引当时坐镇荆州的关羽为后援,伺机成事。
金祎先派人设法潜入王必的军营做内应,因为平时关系不错,王必并无防备。夜里,吉邈等纠集了门人、家童共1000多人突然火烧王必的营门,金祎的人在里面做内应,事发突然,王必仓促应战,结果被射伤了肩膀。王必不知道是谁挑起的叛乱,带伤逃了出来,因为平时与金祎关系最好,竟然投奔到金祎处。
搞笑的是,金祎不知道来的是王必,还以为是吉邈等人回来了,黑暗中对王必喊道:“王长史是不是死啦?咱们的大事看来要成了!”王必一听吓坏了,赶紧改投他处,王必后来在负责颍川郡屯田工作的中郎将严匡的帮助下,将叛乱平息。但是王必伤势很重,十多天后不治身亡。参与此次叛乱的耿纪、韦晃等人全部被抓,曹操下令全部就地处死。
临刑之前,耿纪喊着曹操的名字叫道:“曹操,只恨我做事不周,被这帮小子给误了事!”韦晃一边跺脚一边抽自己的脸,表示心有不甘。
有一部史书记载说,曹操听到王必的死讯大怒,王必的地位不是很高,但却是曹操绝对的心腹,他很早就跟随曹操,类似于家臣的角色,曹操命令在许县的汉室百官全部到邺县来接受审查,让当晚参与救火的站在左边,没有救火的站在右边。大家还以为凡参加救火的人不会有罪,于是大部分人都往左边挤。哪知曹操的思路刚好相反,他认为半夜没有跑出来参加救火是正常反应,跑出来的人恐怕都是想参加叛乱的,于是把站在左边的人都杀了。
上面这条记载很有名,也最能反映曹操的奸诈和残忍,但细想一下却不大可能,尽管在汉室名义下的百官此时已所剩无几,但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仍然不能低估,曹操如此轻率地说杀就杀,实在不大可能,借着审理这桩案件深挖幕后指使,将案件扩大化以借机清除那些平时有不满情绪的人,倒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