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新的起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第三次机遇最新章节!
奕劻的落水好比在池塘中砸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仿佛给暮气深重的京师官场狠狠打了一针。
此前舆论普遍以为,皇帝在查处庆-那一党后,为了所谓的“稳定”和面子,是不可能大动干戈、大开杀戒的,充其量只是个别位置、个别人物的调整,不会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震荡。
遗憾的是,林广宇低估了人性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自身命运的侥幸,在李莲英、小德张、奕劻、那桐等四人处均查抄出有关贿礼本后,他手中掌握的黑名单足以堪称有力且全面,他手中的愤怒之锤随时都可能落下——只要他愿意。
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群体也低估皇帝铁腕整顿吏治的决心。在十天最后期限过后,居然只有少数人坦白交代了问题,还不到黑名单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即便已经知晓情况不免的官场气氛,仍还试图负隅顽抗,企图蒙混过关,他们要么拒不承认问题,要么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依然幻想着,皇帝会秉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错了!错了相当厉害!
林广宇忍无可忍,按图索骥,开动了镇压机器。半个月以来,京师被抓获的官员不知凡几,凡是与庆-那一党有牵连的。陆续受到了盘查和询问。不但详尽了解他们行贿地方式与内容,更要调查所行贿礼地来源与构成。那些天来,四品以上被砍头的官员几乎要以百计。菜市口几乎每天都要上演午时三刻砍头的“保留节目”,每当刽子手们挥动雪亮地鬼头刀时,人群重要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只是,凡事都有从盛到衰的过程,京师的看客们从一开始的兴奋、解气、围观人群的人山人海,到后来地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之间。他们只不过短短半个月就经历了从新鲜到腻烦的全过程。
——现在杀人不是新闻,不杀人才是新闻!小民们拍手称快,官员们闻风丧胆!
《泰晤士报》观察家们惊呼:原本以为中国人中只有岑春煊是官屠,现在才发现,他和这位中国皇帝比较起来简直是异常仁慈的圣徒了。
没有人敢对皇帝的做法表示反对,也没有人敢于劝阻皇帝的行为。
他们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仅仅因为皇帝的那句名言而愈发动摇:“杀官怕什么?中国天下之大,其他人才样样都缺,唯独想做官的人不缺。杀了一个张三,就有无数个张三想冒出来顶替。天下贪官这么多,不杀几个怎么震慑住后来者?”
跟皇帝讲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不行地,劝解的人经不起一驳——“上天有好生之德。那被贪官们祸害的百姓谁来怀德他们?”
随着罢黜的罢黜、囚禁地囚禁、杀头的杀头,原本一直人满为患。冗员严重地京师官僚队伍居然第一次破天荒地出现了缺额,需要寻思着补足。
站在权力巅峰的感觉真好,那种享受人生的快感,那种俾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是再多的钱也不能买回来的,徐世昌无暇为庆-那等人惋惜,他正在享受这个过程。
执掌大权一百多年,一直视为权力聚集地的军机处裁了,一直声名远扬、却是空头虚衔的内阁真正被改造成为有作为,有地位的机关。
听听——“责任内阁”四个字,说明内阁是要负责任的,而不是随口胡,吹牛不打草稿的橡皮机关。
他站直身子,走到窗户外眺望远处天地相接处的白色,无数的感慨和思绪涌上心头。
他清清楚楚记得在乡间寒窗苦读时的辛苦,记得上京赶考因为盘缠不足而差点未能成行的尴尬,记得翰林院里竭力舞文弄墨却不得不坐冷板凳的苦涩,记得小站练兵时出谋划策的踌躇,记得开省东北、宏图大展时的韬略……一桩桩、一样样都浮上心头。
人臣已极!260来的天下,虽有不少
一时、权倾朝野,比如鳌拜,比如和珅,但他们的权而不是规矩,都是派生而不是本源,唯独他徐世昌的权力,却是的的确确、名副其实的第一人。他有些骄傲,有些得意——到今天他才完全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拼死拼活争夺这样一个位置,实在是太诱惑人、太吸引人了。至于更进一步?他作为人臣没有思考过,但想来必定是格外让人陶醉。
看腻了风景,徐世昌转过身来,拿起桌子上那张虽已看了无数遍,但他仍觉得没有看够的《帝国日报》仔细端详起来,套红标题揭示了这一天决不是寻常的日子。果然如此,上面刊登着成立帝国第一届也是过渡内阁的名单,虽然重要职位的人员名单他几都能倒背如流,但他仍然像第一天接到报纸时那样,仍然要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怔怔地想到,今后自己就要领导着他们了。自己的声名与功绩就要牢牢地与他们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什么后退和回旋的余地。
“老爷,外面又有大人前来拜访。”门房恭恭敬敬地递上帖子,自从徐世昌被任命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上谕刊发后,徐府大门的门槛差掉就要被踏断,徐世昌第一天还硬着头皮见了两个,后来实在是不胜其扰,干脆一律都回绝了。
老子刚刚上任,就想着打我的主意,嫌皇上砍头砍得还不够多是么?面对外界的褒奖、传诵乃至阿谀,徐世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丝毫不为说动,因为他知道那些都是过眼烟云,当不得真的,自己真正能把握的,还是这份信任与作为。如果失去了信任,再高的权位、再深的背景都经不起从云端堕落——奕劻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在最后铲除毕庆-那集团之后,林广宇当着徐世昌的面烧掉了那份对他极其不利的“太后懿旨”,去掉了后者的一块心病。虽然这事从头到尾都是皇帝的计谋,只是虚晃一招的假设,但对贯穿全程的徐世昌而言,这并不一个玩笑,而是捅向自己心窝的尖刀。
现在皇帝当着自己面烧掉了,不正是说明这份信任与器重么?君臣相契,大事可成,人生的快意,或许正在于此吧。
虽然“懿旨”在一股青烟中化为灰烬,但在徐世昌的心中,不管有没有那份懿旨,他对皇帝的佩服不会削弱半分,对皇帝的敬畏也不会减少一成。或许,这才是内阁总理大臣该有的觉悟。
—
他不由得想起奕劻父子,倘若他们知道在他们可耻的下场中有他徐世昌一份功劳时,他们该如何着想?但无论如何,成功者都是不应该受到诅咒的,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决策,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某些事情不能因为宽大而隐瞒不报,徐世昌对自己担当的角色看得很清楚,他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曾经的庆党角色,但当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态,把历年来与奕劻父子之间的经济往来编列成册后,皇帝看也没看,直接就付之一炬。
火苗吞噬着纸张,不一会就将其化成灰烬,看着他有些不自然的脸色,林广宇嘴中只有淡淡的一句:“好好干,记住朕那句明君贤相的话语,不要让朕后悔挑选你,也不要让自己将来后悔有这样一个机会而不知道珍惜!”
何等的振聋发聩?!徐世昌猝然惊醒,后脊背吓出一身冷汗,他这才猛然发现,皇帝对自己的期望和告诫是何等的深刻与殷切。那一种站在巅峰的快感,虽然并不是虚幻,但根本不是人生的终点,而只是另外一个起点罢了。
内阁总理大臣之为相,固然具备了许多古代贤相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境界上,这只是一个外壳,其真正内涵的深化和提升还远远没有开始。
很难想象,一个以天下为志向的人会将目光拘于此,会将志向停留在获得人臣已极地位之上。如果那样,太过渺小,太过猥琐,也太过势利。
只有在进取中不断前进,在开拓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人生才是完美和充满希望的。
人生如此,国家尤其如此!
第二卷完,敬请期待第三卷《重整万里河山》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一百章 新的起点
奕劻的落水好比在池塘中砸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仿佛给暮气深重的京师官场狠狠打了一针。
此前舆论普遍以为,皇帝在查处庆-那一党后,为了所谓的“稳定”和面子,是不可能大动干戈、大开杀戒的,充其量只是个别位置、个别人物的调整,不会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震荡。
遗憾的是,林广宇低估了人性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自身命运的侥幸,在李莲英、小德张、奕劻、那桐等四人处均查抄出有关贿礼本后,他手中掌握的黑名单足以堪称有力且全面,他手中的愤怒之锤随时都可能落下——只要他愿意。
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群体也低估皇帝铁腕整顿吏治的决心。在十天最后期限过后,居然只有少数人坦白交代了问题,还不到黑名单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即便已经知晓情况不免的官场气氛,仍还试图负隅顽抗,企图蒙混过关,他们要么拒不承认问题,要么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依然幻想着,皇帝会秉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错了!错了相当厉害!
林广宇忍无可忍,按图索骥,开动了镇压机器。半个月以来,京师被抓获的官员不知凡几,凡是与庆-那一党有牵连的。陆续受到了盘查和询问。不但详尽了解他们行贿地方式与内容,更要调查所行贿礼地来源与构成。那些天来,四品以上被砍头的官员几乎要以百计。菜市口几乎每天都要上演午时三刻砍头的“保留节目”,每当刽子手们挥动雪亮地鬼头刀时,人群重要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只是,凡事都有从盛到衰的过程,京师的看客们从一开始的兴奋、解气、围观人群的人山人海,到后来地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之间。他们只不过短短半个月就经历了从新鲜到腻烦的全过程。
——现在杀人不是新闻,不杀人才是新闻!小民们拍手称快,官员们闻风丧胆!
《泰晤士报》观察家们惊呼:原本以为中国人中只有岑春煊是官屠,现在才发现,他和这位中国皇帝比较起来简直是异常仁慈的圣徒了。
没有人敢对皇帝的做法表示反对,也没有人敢于劝阻皇帝的行为。
他们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仅仅因为皇帝的那句名言而愈发动摇:“杀官怕什么?中国天下之大,其他人才样样都缺,唯独想做官的人不缺。杀了一个张三,就有无数个张三想冒出来顶替。天下贪官这么多,不杀几个怎么震慑住后来者?”
跟皇帝讲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不行地,劝解的人经不起一驳——“上天有好生之德。那被贪官们祸害的百姓谁来怀德他们?”
随着罢黜的罢黜、囚禁地囚禁、杀头的杀头,原本一直人满为患。冗员严重地京师官僚队伍居然第一次破天荒地出现了缺额,需要寻思着补足。
站在权力巅峰的感觉真好,那种享受人生的快感,那种俾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是再多的钱也不能买回来的,徐世昌无暇为庆-那等人惋惜,他正在享受这个过程。
执掌大权一百多年,一直视为权力聚集地的军机处裁了,一直声名远扬、却是空头虚衔的内阁真正被改造成为有作为,有地位的机关。
听听——“责任内阁”四个字,说明内阁是要负责任的,而不是随口胡,吹牛不打草稿的橡皮机关。
他站直身子,走到窗户外眺望远处天地相接处的白色,无数的感慨和思绪涌上心头。
他清清楚楚记得在乡间寒窗苦读时的辛苦,记得上京赶考因为盘缠不足而差点未能成行的尴尬,记得翰林院里竭力舞文弄墨却不得不坐冷板凳的苦涩,记得小站练兵时出谋划策的踌躇,记得开省东北、宏图大展时的韬略……一桩桩、一样样都浮上心头。
人臣已极!260来的天下,虽有不少
一时、权倾朝野,比如鳌拜,比如和珅,但他们的权而不是规矩,都是派生而不是本源,唯独他徐世昌的权力,却是的的确确、名副其实的第一人。他有些骄傲,有些得意——到今天他才完全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拼死拼活争夺这样一个位置,实在是太诱惑人、太吸引人了。至于更进一步?他作为人臣没有思考过,但想来必定是格外让人陶醉。
看腻了风景,徐世昌转过身来,拿起桌子上那张虽已看了无数遍,但他仍觉得没有看够的《帝国日报》仔细端详起来,套红标题揭示了这一天决不是寻常的日子。果然如此,上面刊登着成立帝国第一届也是过渡内阁的名单,虽然重要职位的人员名单他几都能倒背如流,但他仍然像第一天接到报纸时那样,仍然要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怔怔地想到,今后自己就要领导着他们了。自己的声名与功绩就要牢牢地与他们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什么后退和回旋的余地。
“老爷,外面又有大人前来拜访。”门房恭恭敬敬地递上帖子,自从徐世昌被任命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上谕刊发后,徐府大门的门槛差掉就要被踏断,徐世昌第一天还硬着头皮见了两个,后来实在是不胜其扰,干脆一律都回绝了。
老子刚刚上任,就想着打我的主意,嫌皇上砍头砍得还不够多是么?面对外界的褒奖、传诵乃至阿谀,徐世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丝毫不为说动,因为他知道那些都是过眼烟云,当不得真的,自己真正能把握的,还是这份信任与作为。如果失去了信任,再高的权位、再深的背景都经不起从云端堕落——奕劻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在最后铲除毕庆-那集团之后,林广宇当着徐世昌的面烧掉了那份对他极其不利的“太后懿旨”,去掉了后者的一块心病。虽然这事从头到尾都是皇帝的计谋,只是虚晃一招的假设,但对贯穿全程的徐世昌而言,这并不一个玩笑,而是捅向自己心窝的尖刀。
现在皇帝当着自己面烧掉了,不正是说明这份信任与器重么?君臣相契,大事可成,人生的快意,或许正在于此吧。
虽然“懿旨”在一股青烟中化为灰烬,但在徐世昌的心中,不管有没有那份懿旨,他对皇帝的佩服不会削弱半分,对皇帝的敬畏也不会减少一成。或许,这才是内阁总理大臣该有的觉悟。
—
他不由得想起奕劻父子,倘若他们知道在他们可耻的下场中有他徐世昌一份功劳时,他们该如何着想?但无论如何,成功者都是不应该受到诅咒的,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决策,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某些事情不能因为宽大而隐瞒不报,徐世昌对自己担当的角色看得很清楚,他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曾经的庆党角色,但当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态,把历年来与奕劻父子之间的经济往来编列成册后,皇帝看也没看,直接就付之一炬。
火苗吞噬着纸张,不一会就将其化成灰烬,看着他有些不自然的脸色,林广宇嘴中只有淡淡的一句:“好好干,记住朕那句明君贤相的话语,不要让朕后悔挑选你,也不要让自己将来后悔有这样一个机会而不知道珍惜!”
何等的振聋发聩?!徐世昌猝然惊醒,后脊背吓出一身冷汗,他这才猛然发现,皇帝对自己的期望和告诫是何等的深刻与殷切。那一种站在巅峰的快感,虽然并不是虚幻,但根本不是人生的终点,而只是另外一个起点罢了。
内阁总理大臣之为相,固然具备了许多古代贤相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境界上,这只是一个外壳,其真正内涵的深化和提升还远远没有开始。
很难想象,一个以天下为志向的人会将目光拘于此,会将志向停留在获得人臣已极地位之上。如果那样,太过渺小,太过猥琐,也太过势利。
只有在进取中不断前进,在开拓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人生才是完美和充满希望的。
人生如此,国家尤其如此!
第二卷完,敬请期待第三卷《重整万里河山》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一百章 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