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远东格局(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重生之征战岁月最新章节!
一九三八年秋季,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最为不畅快的rì子,继唐秋离硬生生的从苏联人身上,割下外蒙古和贝加尔湖地区之后,rì本人又在远东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攻势,二十几天时间,蝗虫般的关东军士兵,席卷远东地区的苏军。
苏联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军事集团,继第一集团军朱可夫中将的部队,被唐秋离围困在外蒙古的乌里雅苏台地区之后,远东第二集团军铁木辛哥上将的部队,又被rì本关东军部队,合围在阿尔谢尼耶夫一带,处境极其危险。
第一集团军部队,不管咋说,苏联人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保住了十几万士兵和朱可夫将军的生命,可铁木辛哥第二集团军的境况就不同了,rì本人是存心要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最后一个军事集团彻底消灭。
从斯大林到苏军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心里都很明白,现在的情况,就算苏联人拿着橄榄枝,拼命的喊停,rì本人也绝不会罢手,反而会打得更狠,除非苏联zh``èng fǔ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rì本人在远东地区正占着上风,让rì本人停手,谈何容易。
显然,解决第一集团军的方式,根本不适合用在第二集团军哪里,虽然唐秋离最终没有要了朱可夫和十几万苏军士兵的命,但是,从斯大林到苏军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心存感激,在苏联这些决策者的心目中,唐秋离与rì本人一样可恨,甚至唐秋离可恨程度更多一些。
纵观整个远东局势,无论从那方面考虑,唐秋离都是始作俑者,没有他在外蒙古地区挑起战火,rì本人也不会趁机、更没有胆量发动进攻,还有,唐秋离在外蒙古地区攫取的利益,肯定刺激了贪婪的rì本人,也给了眼红的rì本人以信心,这一切,都与这个中国新崛起的强人分不开。
每每想到这里,斯大林就恨得牙根痒痒,而更让斯大林头痛万分的是,永远也不知道这个魔鬼一样的中国人,他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下一步会把棋子放到哪里,不过,有一点让斯大林颇感欣慰,他的判断正确,唐秋离与rì本人没有达成某种秘密协议,远东情报总局的情报,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务之急是解决铁木辛哥面临的危险,斯大林将政治局委员们召集到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在座的将军们,意见基本一致,调集在欧洲部分的兵力,对亚洲的rì本和唐秋离集团,给予最彻底和最沉重的打击。
让这些黄皮肤的猴子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而且,将军们个个神情激愤,主动请缨,带着苏维埃百万大军,杀奔亚洲远东地区,苏联军界的主流看法,已经把rì本人和唐秋离视为最主要的对手,不惜倾举国之力一战。
而其他的政治局委员们,则要冷静得多,顾虑得多,他们认为,把苏联全部兵力都调集到亚洲来,是舍本逐末的办法,不如尽力与rì本人求和,甚至可以割让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少部分领土给rì本人,作为有诚意的一种表示。
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就如同一个火药桶,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点儿火星,就会猛然爆炸,到时候,苏联的兵力都集中在远离欧洲的远东地区,一旦遭到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会有亡国的危险。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吵得不可开交,苏联的当家人斯大林,照例是一言不发,由着这些苏联的决策者们,吵得面红耳赤,应当说,三十年代的苏联党内,政治气氛还是比较正常的,也许是斯大林发觉自己的肃反政策,已经伤及了国本,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党内的mín zhǔ气氛。
政治局委员们的意见,斯大林都认真考虑过,而且不止一次征求过智囊班子的意见,军方的建议,显然是过于偏激,他们忘记了苏维埃的主要工业城市,都在欧洲部分,那是苏联的国本,不可能不顾及。
其他政治局委员们的建议,更是不可取,斯大林还没有割让领土求和的习惯,这是苏维埃更是斯大林本人绝不可接受的耻辱,当然,那个唐秋离除外,想到唐秋离,斯大林的心里又是一阵剧痛,现在,那个中国人按兵不动,谁知道他的心里打着什么主意?什么时候扑过来咬上一口?
到目前为止,斯大林还不知道,让他心疼得几乎昏厥的太平洋舰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在内的一百多艘军舰,正在中国黄海上航行,很快就要到达青岛大军基地,就要成为唐秋离麾下的一支舰队,若是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是否还能如此淡定,不得可知。
苏共政治局会议,照例是斯大林定盘子,保尔彼留斯基上将的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rì本关东军的全力阻击,这样就说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兵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足够扭转战场形势的力量,增加兵力是必然的选择。
从欧洲地区调集四十万兵力,组建远东方面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远东,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人选,斯大林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刚刚吃了败仗的朱可夫中将,并将朱可夫的军衔,由中将晋升为上将。
所有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都对斯大林这个决定感到惊愕,难道在红军将领中,就没有比朱可夫更适合这个职务的将军了吗?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执意要把改变远东地区局势的重任,交给败在中国唐秋离手下,丢了外蒙古,丢了十几万部队,让苏联zhèng fǔ付出重大代价的败军之将?
面对政治局委员们疑惑和不解的目光,斯大林没有解释半句,他几乎是梦魇般的认定,朱可夫就是为苏维埃解决远东地区危局的最佳人选,没有什么理由和根据,只是一种直觉,近乎病态的直觉。
斯大林的直觉,还是很准确的,朱可夫也不负众望,在远东战场上,为苏联争取到了最有利的态势,在后来的苏德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苏联红军中,一位传奇般的战神。
至于割让一部分领土,以作为向rì本人求和的筹码这一建议,斯大林根本没有考虑,何况,从苏联和rì本之间的历史宿怨上来说,rì本人绝不会满足这一块领土,他们的胃口大得很,是要吞下整个亚洲部分。
如果rì本人陈兵乌拉尔山脉,窥视苏联欧洲部分的领土,一旦欧洲战争爆发,一贯趁火打劫的rì本人,绝对乐意与任何入侵苏联的欧洲军队,达成瓜分苏联领土的协议,rì本人这种贪婪的yù望,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时代。
本世纪初,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的rì俄战争,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斯大林对rì本人的jǐng惕,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过,所以,对于提这样建议的政治局委员们,斯大林的心里充满着不快,有把他们送去劳改营的念头。
又以总参谋部的名义,给在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地区,与阻击的关东军血战的保尔彼留斯基上将下达命令,“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保尔彼留斯基同志,你部要不惜任何代价,在五rì内,必须打破rì军的阻击,接应铁木辛哥远东第二集团军突围,此命令不可更改,约瑟夫.斯大林。”
这是最后通牒式的命令,也给保尔彼留斯基上将交了底儿,你就算是把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全都打光了,能救出铁木辛哥,也是大功一件,你就玩命儿的打吧,完不成最高统帅的命令,后果比应该知道,很严重,严重到掉脑袋的程度。
会后,斯大林在办公室里,特别召见了一直停留在莫斯科的朱可夫将军,把政治局的决定,通报给他,朱可夫显然是非常意外和吃惊,吃惊得从沙发上站起来,其惊愕程度,要超过那些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们。
自外蒙古乌里雅苏台被包围地区回来之后,朱可夫被安置在总参谋部招待所里,深居简出,门口有内务部的四名军装特工,二十四小时轮流站岗,连去厕所都能有特工陪伴,朱可夫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和蹲禁闭差不多。
等待的,是政治局最后的裁决,毕竟,一个打败仗的将军,是应该受到处罚的,区别无非是处罚的程度轻重而已,最好的结果,是自己无法在红军中服役,离开心爱的部队,但是,朱可夫的心里,绝对不甘心。
他每天都在反思外蒙古之战,与唐秋离交手的一点一滴,每个细节,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再有与那个中国人交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败得这样惨,也绝对没有取胜的把握,打成平手,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而斯大林同志现在告诉他,将要指挥四十万的军队,军衔还晋升为上将,担负远东地区的全权指挥责任,朱可夫有一种在梦境般的感觉,当亲手接过斯大林签发的命令时,他才真切的感受到了真实。
不过,朱可夫不是个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人,嘴唇煽动几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庄重的朝着斯大林敬个军礼,转身离去。
看着朱可夫略显矮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斯大林微笑了,他分明看到,朱可夫眼里蕴含着的泪光,从此后,这个人就会把生命交付给自己,这也是斯大林所希望的。
一九三八年秋季,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最为不畅快的rì子,继唐秋离硬生生的从苏联人身上,割下外蒙古和贝加尔湖地区之后,rì本人又在远东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攻势,二十几天时间,蝗虫般的关东军士兵,席卷远东地区的苏军。
苏联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军事集团,继第一集团军朱可夫中将的部队,被唐秋离围困在外蒙古的乌里雅苏台地区之后,远东第二集团军铁木辛哥上将的部队,又被rì本关东军部队,合围在阿尔谢尼耶夫一带,处境极其危险。
第一集团军部队,不管咋说,苏联人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保住了十几万士兵和朱可夫将军的生命,可铁木辛哥第二集团军的境况就不同了,rì本人是存心要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最后一个军事集团彻底消灭。
从斯大林到苏军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心里都很明白,现在的情况,就算苏联人拿着橄榄枝,拼命的喊停,rì本人也绝不会罢手,反而会打得更狠,除非苏联zh``èng fǔ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rì本人在远东地区正占着上风,让rì本人停手,谈何容易。
显然,解决第一集团军的方式,根本不适合用在第二集团军哪里,虽然唐秋离最终没有要了朱可夫和十几万苏军士兵的命,但是,从斯大林到苏军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心存感激,在苏联这些决策者的心目中,唐秋离与rì本人一样可恨,甚至唐秋离可恨程度更多一些。
纵观整个远东局势,无论从那方面考虑,唐秋离都是始作俑者,没有他在外蒙古地区挑起战火,rì本人也不会趁机、更没有胆量发动进攻,还有,唐秋离在外蒙古地区攫取的利益,肯定刺激了贪婪的rì本人,也给了眼红的rì本人以信心,这一切,都与这个中国新崛起的强人分不开。
每每想到这里,斯大林就恨得牙根痒痒,而更让斯大林头痛万分的是,永远也不知道这个魔鬼一样的中国人,他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下一步会把棋子放到哪里,不过,有一点让斯大林颇感欣慰,他的判断正确,唐秋离与rì本人没有达成某种秘密协议,远东情报总局的情报,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务之急是解决铁木辛哥面临的危险,斯大林将政治局委员们召集到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在座的将军们,意见基本一致,调集在欧洲部分的兵力,对亚洲的rì本和唐秋离集团,给予最彻底和最沉重的打击。
让这些黄皮肤的猴子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而且,将军们个个神情激愤,主动请缨,带着苏维埃百万大军,杀奔亚洲远东地区,苏联军界的主流看法,已经把rì本人和唐秋离视为最主要的对手,不惜倾举国之力一战。
而其他的政治局委员们,则要冷静得多,顾虑得多,他们认为,把苏联全部兵力都调集到亚洲来,是舍本逐末的办法,不如尽力与rì本人求和,甚至可以割让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少部分领土给rì本人,作为有诚意的一种表示。
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就如同一个火药桶,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点儿火星,就会猛然爆炸,到时候,苏联的兵力都集中在远离欧洲的远东地区,一旦遭到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会有亡国的危险。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吵得不可开交,苏联的当家人斯大林,照例是一言不发,由着这些苏联的决策者们,吵得面红耳赤,应当说,三十年代的苏联党内,政治气氛还是比较正常的,也许是斯大林发觉自己的肃反政策,已经伤及了国本,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党内的mín zhǔ气氛。
政治局委员们的意见,斯大林都认真考虑过,而且不止一次征求过智囊班子的意见,军方的建议,显然是过于偏激,他们忘记了苏维埃的主要工业城市,都在欧洲部分,那是苏联的国本,不可能不顾及。
其他政治局委员们的建议,更是不可取,斯大林还没有割让领土求和的习惯,这是苏维埃更是斯大林本人绝不可接受的耻辱,当然,那个唐秋离除外,想到唐秋离,斯大林的心里又是一阵剧痛,现在,那个中国人按兵不动,谁知道他的心里打着什么主意?什么时候扑过来咬上一口?
到目前为止,斯大林还不知道,让他心疼得几乎昏厥的太平洋舰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在内的一百多艘军舰,正在中国黄海上航行,很快就要到达青岛大军基地,就要成为唐秋离麾下的一支舰队,若是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是否还能如此淡定,不得可知。
苏共政治局会议,照例是斯大林定盘子,保尔彼留斯基上将的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rì本关东军的全力阻击,这样就说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兵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足够扭转战场形势的力量,增加兵力是必然的选择。
从欧洲地区调集四十万兵力,组建远东方面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远东,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人选,斯大林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刚刚吃了败仗的朱可夫中将,并将朱可夫的军衔,由中将晋升为上将。
所有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都对斯大林这个决定感到惊愕,难道在红军将领中,就没有比朱可夫更适合这个职务的将军了吗?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执意要把改变远东地区局势的重任,交给败在中国唐秋离手下,丢了外蒙古,丢了十几万部队,让苏联zhèng fǔ付出重大代价的败军之将?
面对政治局委员们疑惑和不解的目光,斯大林没有解释半句,他几乎是梦魇般的认定,朱可夫就是为苏维埃解决远东地区危局的最佳人选,没有什么理由和根据,只是一种直觉,近乎病态的直觉。
斯大林的直觉,还是很准确的,朱可夫也不负众望,在远东战场上,为苏联争取到了最有利的态势,在后来的苏德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苏联红军中,一位传奇般的战神。
至于割让一部分领土,以作为向rì本人求和的筹码这一建议,斯大林根本没有考虑,何况,从苏联和rì本之间的历史宿怨上来说,rì本人绝不会满足这一块领土,他们的胃口大得很,是要吞下整个亚洲部分。
如果rì本人陈兵乌拉尔山脉,窥视苏联欧洲部分的领土,一旦欧洲战争爆发,一贯趁火打劫的rì本人,绝对乐意与任何入侵苏联的欧洲军队,达成瓜分苏联领土的协议,rì本人这种贪婪的yù望,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时代。
本世纪初,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的rì俄战争,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斯大林对rì本人的jǐng惕,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过,所以,对于提这样建议的政治局委员们,斯大林的心里充满着不快,有把他们送去劳改营的念头。
又以总参谋部的名义,给在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地区,与阻击的关东军血战的保尔彼留斯基上将下达命令,“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保尔彼留斯基同志,你部要不惜任何代价,在五rì内,必须打破rì军的阻击,接应铁木辛哥远东第二集团军突围,此命令不可更改,约瑟夫.斯大林。”
这是最后通牒式的命令,也给保尔彼留斯基上将交了底儿,你就算是把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全都打光了,能救出铁木辛哥,也是大功一件,你就玩命儿的打吧,完不成最高统帅的命令,后果比应该知道,很严重,严重到掉脑袋的程度。
会后,斯大林在办公室里,特别召见了一直停留在莫斯科的朱可夫将军,把政治局的决定,通报给他,朱可夫显然是非常意外和吃惊,吃惊得从沙发上站起来,其惊愕程度,要超过那些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们。
自外蒙古乌里雅苏台被包围地区回来之后,朱可夫被安置在总参谋部招待所里,深居简出,门口有内务部的四名军装特工,二十四小时轮流站岗,连去厕所都能有特工陪伴,朱可夫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和蹲禁闭差不多。
等待的,是政治局最后的裁决,毕竟,一个打败仗的将军,是应该受到处罚的,区别无非是处罚的程度轻重而已,最好的结果,是自己无法在红军中服役,离开心爱的部队,但是,朱可夫的心里,绝对不甘心。
他每天都在反思外蒙古之战,与唐秋离交手的一点一滴,每个细节,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再有与那个中国人交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败得这样惨,也绝对没有取胜的把握,打成平手,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而斯大林同志现在告诉他,将要指挥四十万的军队,军衔还晋升为上将,担负远东地区的全权指挥责任,朱可夫有一种在梦境般的感觉,当亲手接过斯大林签发的命令时,他才真切的感受到了真实。
不过,朱可夫不是个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人,嘴唇煽动几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庄重的朝着斯大林敬个军礼,转身离去。
看着朱可夫略显矮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斯大林微笑了,他分明看到,朱可夫眼里蕴含着的泪光,从此后,这个人就会把生命交付给自己,这也是斯大林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