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大明军工帝国最新章节!
大明军工帝国最新章节!
处理完技术发展的事情,朱慈炅又不自觉的跑回坤宁宫逗儿为乐去了,倒不是说他有意怠政,而是日常的政事有内阁首辅徐光启和内阁总理大臣朱由检处理,他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
要说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他可以算是最勤勉的位,因为他自继位开始就坚持早朝,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早朝几乎天天要上。
这个听起来貌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每天早上四五点爬起来处理政务,那可不是般人能坚持的了的,所以,历朝历代能坚持天天早朝的皇帝很少,有点事就不早朝的倒是很多。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然,早朝并不是判定个皇帝勤不勤勉的唯标准,很多人更喜欢拿批阅奏折来说事,如果个皇帝天天批阅奏折,批的废寝忘食,批的日渐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说到这个批阅奏折,那朱慈炅简直是个懒得吓人的皇帝,因为自他继位以来就没有批阅奏折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年纪小,无法批阅奏折,到后来,完全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坐那里批阅奏折,所以专门设置了个内阁总理大臣代他批阅奏折。
这样做对不对呢?要从历朝历代沿袭的典章制度来说,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从实际效果考量,他这样做完全没有错。
般奏折里写的,其实大多都是日常政务,大到京城各衙门,小到地方州县,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折请示。
比如说,户部要发放官员的俸禄了,吏部要任免个官员了,这个州府要处决批犯人了,那个州县想修个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庞大,京城的衙门就几十上百个,州县府那更是数以千记的,大事可能天没几件,小事却不知凡几。
朱慈炅刚继位的时候每天的奏折都不下四百份,现在更是天多达七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阅奏折,那估计从早到晚都得埋奏折堆里了,还哪有时间去管别的事。
其实,日常事务只要有制度约束就行,个国家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军事、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如果个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日常事务上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
也许这正是个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当然,朱慈炅现在还没时间去总结这个,因为他两个儿子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
这不,好不容易轻松几天,两宫皇太后又开始唠叨了,这两个皇子天天看着长大了,后宫的嫔妃更是怀孕的大堆,皇上是不是应该考虑下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在后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更何况现在他还是个皇上呢。
其实,个皇帝并不需要亲自去教导他的子女,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室子弟服务的机构,在明朝,这个机构叫詹事府。
这个詹事府主要职能就是教导皇子,辅导太子。
但是,自明朝期以后,詹事府大多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的侍讲和侍读般都由朝廷官员兼任,这个詹事府职能已经严重的名不符实。
像现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黄道周,朱慈炅并不是想他来教导太子,而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合适的职位提升黄道周的品阶,所以就给他挂了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将他的品级提到正三品,其实他管的还是国子监的事。
那时候太子还是没影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用考虑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就不样了,太子的教育可是国家大事,点都马虎不得。
这个詹事府的事情是不是干脆就交给黄道周来负责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要说黄道周的学识倒是很渊博,做太子的老师那是足够了,但是,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导成他那倔驴脾性,绝非大明之福!
那怎么办呢?黄道周这个人办事能力还是挺强的,汉化在他的推广下大有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化之势,对这点,朱慈炅还是很满意的,现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给撸了是很不合适的,要知道国子监祭酒可才从四品。
想来想去,朱慈炅决定,干脆给他升官得了,反正这个詹事府是不能让他负责了,他可不想以后自己的儿子个个都倔的跟驴样。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职的设置却发现,这黄道周竟然没地方安置!
按理来说,要给他升迁,最合适的地方就是礼部了,但是,礼部左侍郎钱士升和礼部右侍郎范景可都是官员的典范,清正廉洁,勤勉有佳,把他们撸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礼部尚书,那就更不用说了,徐光启日在朝,这个位子就不能换人。
这个问题就纠结了,没位置就不能把黄道周挪走,撸了他又不合适,到底该怎么办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那就是专门给黄道周成立个衙门,个等同于六部的衙门,这样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书了。
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脑袋发热,胡乱施为,并没有任何人规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袭了隋唐的旧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添加或者是裁撤其实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罢了左右丞相,尽革书省官属,将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从那时开始,三省六部其实就只剩下六部而没有三省了。
开国之君可以废三省,兴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门,其实,随着大明的扩张和发展,已经有很多部门不堪重负了。
像户部,不但要管数十万官员的俸禄,还要管几千个州县的财政,大明现在可有两京三十五省,还有两个直隶府,还有数不清的商户,户部衙门就算再扩大倍也管不过来。
又比如国子监,以前只要管着贡生就行了,现在不但要管贡生,还要管各地的启蒙教育,还要管藩属国的科举,还要管汉化的推广,这么多事情,就个小小的衙门怎么管的过来。
为什么说国子监衙门小呢?因为国子监总共就个从四品的祭酒,个正六品的司业,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总共才不到十个!
大明军工帝国最新章节!
处理完技术发展的事情,朱慈炅又不自觉的跑回坤宁宫逗儿为乐去了,倒不是说他有意怠政,而是日常的政事有内阁首辅徐光启和内阁总理大臣朱由检处理,他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
要说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他可以算是最勤勉的位,因为他自继位开始就坚持早朝,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早朝几乎天天要上。
这个听起来貌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每天早上四五点爬起来处理政务,那可不是般人能坚持的了的,所以,历朝历代能坚持天天早朝的皇帝很少,有点事就不早朝的倒是很多。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然,早朝并不是判定个皇帝勤不勤勉的唯标准,很多人更喜欢拿批阅奏折来说事,如果个皇帝天天批阅奏折,批的废寝忘食,批的日渐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说到这个批阅奏折,那朱慈炅简直是个懒得吓人的皇帝,因为自他继位以来就没有批阅奏折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年纪小,无法批阅奏折,到后来,完全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坐那里批阅奏折,所以专门设置了个内阁总理大臣代他批阅奏折。
这样做对不对呢?要从历朝历代沿袭的典章制度来说,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从实际效果考量,他这样做完全没有错。
般奏折里写的,其实大多都是日常政务,大到京城各衙门,小到地方州县,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折请示。
比如说,户部要发放官员的俸禄了,吏部要任免个官员了,这个州府要处决批犯人了,那个州县想修个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庞大,京城的衙门就几十上百个,州县府那更是数以千记的,大事可能天没几件,小事却不知凡几。
朱慈炅刚继位的时候每天的奏折都不下四百份,现在更是天多达七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阅奏折,那估计从早到晚都得埋奏折堆里了,还哪有时间去管别的事。
其实,日常事务只要有制度约束就行,个国家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军事、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如果个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日常事务上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
也许这正是个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当然,朱慈炅现在还没时间去总结这个,因为他两个儿子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
这不,好不容易轻松几天,两宫皇太后又开始唠叨了,这两个皇子天天看着长大了,后宫的嫔妃更是怀孕的大堆,皇上是不是应该考虑下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在后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更何况现在他还是个皇上呢。
其实,个皇帝并不需要亲自去教导他的子女,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室子弟服务的机构,在明朝,这个机构叫詹事府。
这个詹事府主要职能就是教导皇子,辅导太子。
但是,自明朝期以后,詹事府大多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的侍讲和侍读般都由朝廷官员兼任,这个詹事府职能已经严重的名不符实。
像现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黄道周,朱慈炅并不是想他来教导太子,而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合适的职位提升黄道周的品阶,所以就给他挂了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将他的品级提到正三品,其实他管的还是国子监的事。
那时候太子还是没影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用考虑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就不样了,太子的教育可是国家大事,点都马虎不得。
这个詹事府的事情是不是干脆就交给黄道周来负责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要说黄道周的学识倒是很渊博,做太子的老师那是足够了,但是,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导成他那倔驴脾性,绝非大明之福!
那怎么办呢?黄道周这个人办事能力还是挺强的,汉化在他的推广下大有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化之势,对这点,朱慈炅还是很满意的,现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给撸了是很不合适的,要知道国子监祭酒可才从四品。
想来想去,朱慈炅决定,干脆给他升官得了,反正这个詹事府是不能让他负责了,他可不想以后自己的儿子个个都倔的跟驴样。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职的设置却发现,这黄道周竟然没地方安置!
按理来说,要给他升迁,最合适的地方就是礼部了,但是,礼部左侍郎钱士升和礼部右侍郎范景可都是官员的典范,清正廉洁,勤勉有佳,把他们撸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礼部尚书,那就更不用说了,徐光启日在朝,这个位子就不能换人。
这个问题就纠结了,没位置就不能把黄道周挪走,撸了他又不合适,到底该怎么办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那就是专门给黄道周成立个衙门,个等同于六部的衙门,这样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书了。
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脑袋发热,胡乱施为,并没有任何人规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袭了隋唐的旧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添加或者是裁撤其实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罢了左右丞相,尽革书省官属,将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从那时开始,三省六部其实就只剩下六部而没有三省了。
开国之君可以废三省,兴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门,其实,随着大明的扩张和发展,已经有很多部门不堪重负了。
像户部,不但要管数十万官员的俸禄,还要管几千个州县的财政,大明现在可有两京三十五省,还有两个直隶府,还有数不清的商户,户部衙门就算再扩大倍也管不过来。
又比如国子监,以前只要管着贡生就行了,现在不但要管贡生,还要管各地的启蒙教育,还要管藩属国的科举,还要管汉化的推广,这么多事情,就个小小的衙门怎么管的过来。
为什么说国子监衙门小呢?因为国子监总共就个从四品的祭酒,个正六品的司业,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总共才不到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