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明的未来(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节!
“李大人,台湾自古就是我汉人的土地。李大人熟读经史,应该知道,三国时孙权就曾派人登岛,宣示主权;前元也曾经管理过台湾;现在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孙,他们是标准的汉人。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边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对台湾的管理。尽管如此,成祖年间,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台湾,宣扬大明国威,安抚当地百姓,台湾与汉民族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大人,台湾离大明的福建、广东太近,以西夷的海军实力,如果台湾被他们占据,必然时时威胁大明的海疆。那时,大明北方边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担得起吗?”朱由检只好给李春烨上起政治课,这种理由在国际上肯定站不住脚,不过没关系,只要在李春烨的心里站住脚就行,朱由检也没打算到国际上和谁说理去,现在还没有联合国,没有解决国际纠纷的渠道,国家之间,靠的就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国际资源。
李春烨果然眯着眼睛,在慢慢回味着朱由检的话,就好像是在反刍的老牛,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存在。过了好久,似乎朱由检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稳了脚跟,他没再提出反对台湾的意见,“殿下,西夷真的会入侵大明吗?”
“西夷已经占领台湾,连大明陆地上的壕镜都被占领了。李大人,西夷的海军都是由海盗组成的,有哪个海盗登上大明的陆地后,对大明丰富的财物、美丽的女子不动心?”朱由检被迫采用忽悠战术,他将现在的荷兰、葡萄牙和将来的英国、法国混为一谈了。
现在的欧洲诸国还真没有入侵大明的胆量。
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实际上是大明白送的。荷兰人要与日本、朝#鲜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域。
荷兰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诸岛,但澎湖诸岛是大明的领土,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争。经过海战,荷兰人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主动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员和谈,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划一块土地,让他们进行转口贸易,福建的官员不敢答应,就让他们去更外面的台湾找落脚的地方。
但荷兰人年更喜欢开化程度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认识去台湾的路,不肯离开澎湖。
结果福建的官员派人给他们带路,将他们送上台湾岛。
葡萄牙占领的壕镜,就是后来的澳门,也不是采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取的。
在占领壕镜之前,葡萄牙已经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到大明传教,对大明的强大和广阔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葡萄牙根本不敢和大明进行战争。
他们来到东方自身为了求财,于是在熟悉大明制度的传教士指点下,他们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以每年五百两银子的税款,取得了在壕镜的独占权。
壕镜一地,只许葡萄牙人贸易,不许其它西洋诸国进入,连当地的汉人也是必须接受葡萄牙人管理。
“那大明要怎样和西夷开战?”李春烨逐渐跟上了朱由检的思路,如果大明要收回台湾、壕镜,帮助南洋诸国,一定和西夷有一场战争。
“这是大明的第二战。和西夷开战,主要靠海军。先收复台湾,将战场移到南洋,尽量减少大明的损失。南洋离大明很近,大明海军有陆地依靠。而西洋海军虽然在南洋有据点,但他们的军舰、弹药、枪炮的补给远在万里之外,一旦船只枪炮弹药损失,难以及时补给。大明获胜所依靠的就是地利、人多。”
“难道还有第三战?”李春烨暗暗心惊,这年青的王爷,到底要将大明带入何方?
“李大一定还记得万历年间大明与缅甸的战争吧?大明军事上并没有失利,却是将云南的孟养、木邦、缅甸、八百大甸等军民宣慰使司丢尽,这是大明的耻辱,连小小的莽应龙都搞不定。此处在南洋和西洋之间,如果大明能收回,并在此驻扎海军,就是在南洋和西洋之间打下一颗钉子,也有利于大明巩固在南洋的军事成果。换句话说,即使大明在南洋军事不利,有了缅甸,西洋也不敢对大明不利,这儿是扼守他们回家的路。”朱由检收复缅甸,实际上是为大明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在后世,中央王朝为了绕过马六甲航线,花了巨大的国家投资,才取得一定的交通权。
但李春烨不可能看得懂出海口的意义,所以朱由检只是强调缅甸曾经是大明的藩属国,缅甸的北部曾经是大明控制的领土。“不过,缅甸国家比较小,军力比较弱,这第三战的规模不会太大。”
“可是殿下,缅甸与大明交界的地方,山势雄厚,交通不便,军队进入缅甸后,补给怕是不易。而且,南方丛林瘴气弥漫,不适合大明士兵行进。”李春烨在兵部工作多年,对本朝的历史还是很清楚的,要想忽悠他,还真不容易。
“修路。李大人可见到京师东直门外的水泥路?如果将这种宽阔、平坦的大道修到云南、修到缅甸边境,则大明的军队在缅甸的行动就会势如破竹。而且,对缅甸的战争,不用调北方的军队,就近调云南的军队就行。云南和缅甸的地形相似,云南的士兵更容易适应缅甸的环境。”
大明的地域广阔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打建奴、蒙古,要用北方的军队,他们比南方的军队更适应北方的严寒,而打缅甸,则需要云南、广东的军队,他们更能适应南方闷热的丛林气候。
地大物博,不是挂在嘴上,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地大物博才有实际的用处。
“殿下,云南交通复杂不便,人口更是稀少,哪有大量的人丁修路?”李春烨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云南的人口不用与南北直隶、浙江比,就是常常受到蒙古骚扰的陕西、山西,也比云南的人口多得多。而且云南还没有改土归流,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没有归化。
“李大人,台湾自古就是我汉人的土地。李大人熟读经史,应该知道,三国时孙权就曾派人登岛,宣示主权;前元也曾经管理过台湾;现在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孙,他们是标准的汉人。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边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对台湾的管理。尽管如此,成祖年间,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台湾,宣扬大明国威,安抚当地百姓,台湾与汉民族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大人,台湾离大明的福建、广东太近,以西夷的海军实力,如果台湾被他们占据,必然时时威胁大明的海疆。那时,大明北方边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担得起吗?”朱由检只好给李春烨上起政治课,这种理由在国际上肯定站不住脚,不过没关系,只要在李春烨的心里站住脚就行,朱由检也没打算到国际上和谁说理去,现在还没有联合国,没有解决国际纠纷的渠道,国家之间,靠的就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国际资源。
李春烨果然眯着眼睛,在慢慢回味着朱由检的话,就好像是在反刍的老牛,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存在。过了好久,似乎朱由检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稳了脚跟,他没再提出反对台湾的意见,“殿下,西夷真的会入侵大明吗?”
“西夷已经占领台湾,连大明陆地上的壕镜都被占领了。李大人,西夷的海军都是由海盗组成的,有哪个海盗登上大明的陆地后,对大明丰富的财物、美丽的女子不动心?”朱由检被迫采用忽悠战术,他将现在的荷兰、葡萄牙和将来的英国、法国混为一谈了。
现在的欧洲诸国还真没有入侵大明的胆量。
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实际上是大明白送的。荷兰人要与日本、朝#鲜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域。
荷兰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诸岛,但澎湖诸岛是大明的领土,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争。经过海战,荷兰人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主动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员和谈,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划一块土地,让他们进行转口贸易,福建的官员不敢答应,就让他们去更外面的台湾找落脚的地方。
但荷兰人年更喜欢开化程度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认识去台湾的路,不肯离开澎湖。
结果福建的官员派人给他们带路,将他们送上台湾岛。
葡萄牙占领的壕镜,就是后来的澳门,也不是采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取的。
在占领壕镜之前,葡萄牙已经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到大明传教,对大明的强大和广阔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葡萄牙根本不敢和大明进行战争。
他们来到东方自身为了求财,于是在熟悉大明制度的传教士指点下,他们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以每年五百两银子的税款,取得了在壕镜的独占权。
壕镜一地,只许葡萄牙人贸易,不许其它西洋诸国进入,连当地的汉人也是必须接受葡萄牙人管理。
“那大明要怎样和西夷开战?”李春烨逐渐跟上了朱由检的思路,如果大明要收回台湾、壕镜,帮助南洋诸国,一定和西夷有一场战争。
“这是大明的第二战。和西夷开战,主要靠海军。先收复台湾,将战场移到南洋,尽量减少大明的损失。南洋离大明很近,大明海军有陆地依靠。而西洋海军虽然在南洋有据点,但他们的军舰、弹药、枪炮的补给远在万里之外,一旦船只枪炮弹药损失,难以及时补给。大明获胜所依靠的就是地利、人多。”
“难道还有第三战?”李春烨暗暗心惊,这年青的王爷,到底要将大明带入何方?
“李大一定还记得万历年间大明与缅甸的战争吧?大明军事上并没有失利,却是将云南的孟养、木邦、缅甸、八百大甸等军民宣慰使司丢尽,这是大明的耻辱,连小小的莽应龙都搞不定。此处在南洋和西洋之间,如果大明能收回,并在此驻扎海军,就是在南洋和西洋之间打下一颗钉子,也有利于大明巩固在南洋的军事成果。换句话说,即使大明在南洋军事不利,有了缅甸,西洋也不敢对大明不利,这儿是扼守他们回家的路。”朱由检收复缅甸,实际上是为大明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在后世,中央王朝为了绕过马六甲航线,花了巨大的国家投资,才取得一定的交通权。
但李春烨不可能看得懂出海口的意义,所以朱由检只是强调缅甸曾经是大明的藩属国,缅甸的北部曾经是大明控制的领土。“不过,缅甸国家比较小,军力比较弱,这第三战的规模不会太大。”
“可是殿下,缅甸与大明交界的地方,山势雄厚,交通不便,军队进入缅甸后,补给怕是不易。而且,南方丛林瘴气弥漫,不适合大明士兵行进。”李春烨在兵部工作多年,对本朝的历史还是很清楚的,要想忽悠他,还真不容易。
“修路。李大人可见到京师东直门外的水泥路?如果将这种宽阔、平坦的大道修到云南、修到缅甸边境,则大明的军队在缅甸的行动就会势如破竹。而且,对缅甸的战争,不用调北方的军队,就近调云南的军队就行。云南和缅甸的地形相似,云南的士兵更容易适应缅甸的环境。”
大明的地域广阔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打建奴、蒙古,要用北方的军队,他们比南方的军队更适应北方的严寒,而打缅甸,则需要云南、广东的军队,他们更能适应南方闷热的丛林气候。
地大物博,不是挂在嘴上,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地大物博才有实际的用处。
“殿下,云南交通复杂不便,人口更是稀少,哪有大量的人丁修路?”李春烨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云南的人口不用与南北直隶、浙江比,就是常常受到蒙古骚扰的陕西、山西,也比云南的人口多得多。而且云南还没有改土归流,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没有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