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吃货的动力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汉化大师最新章节!
这个世界顶级饭店一般分为这几种:仿膳菜、官府菜、宫观寺院菜和文人菜,这些菜各有特色,不仅可以享受口腹之欲,还可以领略其中深厚的文化。
仿膳菜顾名思义就是仿照原来御膳所烹饪的菜肴,开创者一般都是从宫中御膳房出来的名厨或者是他们的后人,仿膳饭店经营的宫廷菜肴集中华美食文化之精华,种类繁多,用料考究;再加之御厨的名号,在顶级餐饮中也是居于头名的存在。
而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门之家的名菜,这些大户人家往往都养着自己的厨子,讲求美食,并各有拿手好菜,以招待同僚或比自己职位高的官员;虽然在规格上略逊于仿膳,但也别有特色。
比如著名的“佛跳墙”就是昔日某闽地出身的红花会高层后代,在府中招待贵客时候所创;官府菜中的上品当属“孔府菜”,孔家富贵绵延上千年之久,直到红花会崛起方被打落尘埃,再加上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他们家在美食一事上可以说是远超常人,随着孔府的没落,这些厨子也流落江湖,在各地开起了饭店,将“孔府菜”的大名带向各地。
宫观寺院菜则是指宫观庙宇之中诞生出来的菜肴,这其中又分为“道家养生菜”和“佛家素斋”两大派系;汉晋以后,道佛宫观寺院遍布名山大川,其间多有斋厨、香积厨、善烹三茹六耳及瓜果蔬茹,因为寺院宫观多处山中,可以就近取材烹饪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菜肴。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诞生了武当山宫观菜、少林寺素斋、灵隐寺素斋等诸多品牌,可惜这些菜肴大多只能在这些宫观寺院附近吃到。
华夏向来讲究诗书传家,随着科举的兴盛,士大夫阶层取代了贵族,成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这也让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让他们有了追求美食的资本。
从苏东坡和东坡肉的传说,到袁枚的《随园食单》,一代代的文人将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并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菜。
除此之外,单从口味上来说,行院菜其实也不输于上述几种,只是行院菜的来历说起来有些不好听,乃是古代青楼行院招待客人的菜肴;故而这一菜系无法取得上述几种菜系的崇高地位,不过在某些领域,受欢迎程度倒是还在仿膳菜、官府菜等之上。
这几种菜系得客户也多有不同,官府菜多是政商界人士的追捧对象,宫观寺院菜深受讲究养生人群的好评,文人菜自然是文人骚客和学术界人士的首选;至于仿膳菜么,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那些想要领略华夏美食魅力的顾客的第一选择。
周明章他们既不是政商界人士,也算不上学术界人士,如此年轻也不在乎养生这件事儿,自然会选择仿膳菜。
报上自己的名字,身穿古典汉服的侍者就将他们引入到包厢之中,为他们倒茶、递毛巾,服务细致又不会让你感觉到不适,在不经意间就显露了这家饭店深厚的底蕴,这样的服务水平可不是短时间能训练出来的。
再看室内的装修,古朴之中透着一股子富丽堂皇,在座位上这么一坐,不仅让人有些飘飘然。
周明章上一世也不算是穷人,偶尔招待客户也品尝过法式大餐、怀石料理这些死贵死贵的玩意儿,可和眼前这家饭店一比,那些就根本上不了台面。
果然我华夏才是真正的大吃货帝国啊,在一个经济极其发达的华夏,美食文化肯定也会异常发达,我虽然没有品尝过厉家菜、谭家菜这些,不过我敢保证,这家饭店的水平肯定在这两家之上。
周明章和吕洋没来过这种地方,所以点菜这种事情就只能交给黄羽萱去做了,点完菜侍者退了出去,周明章好奇地问道,“对了,听说法国菜似乎不错,咱们新乡有没有好点的法国菜馆?”
“不算多,称得上有名的就更少了,大多数人都只是去吃个新鲜而已,尝过就不会再去了。”黄羽萱摇摇头说道,“你要是想试试我帮你问问。”
明白了,前世法国大餐和怀石料理之所以受追捧,绝大部分原因都来自欧美和霓虹经济比华夏发达,连带着让人认为这些国家的菜肴也比华夏美食有逼格。
而在这个世界上,华夏一家独大,这两个国家的菜肴也随之没了逼格,自然不能同华夏美食相比,要知道,华夏可是把美食技能点满了的,绝不是米国那种将汉堡包当美味的国家。
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绝对是色香味俱全,侍者每上一个菜还会介绍这道菜的作法、吃法以及来源典故。
听着侍者的解说,欣赏着窗外的表演,再品尝这美味的佳肴,真是无上的享受啊。
这顿饭可以说是周明章来到这个世界吃得最开心的一次了,当然,最后结账的时候,账单也是相当的给力,吃了周明章两千多块,换算成人民币的话,都已经超过一万五了。
就算是为了日后能天天吃上这个水平的美食,我也得抓紧时间继续汉化啊,对于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能促进他奋斗的了。
“谢谢你的款待,下次有机会我请你去随园食坊新乡分店吃饭吧,今天我就先回家去了。”从饭店出来,黄羽萱告辞离去。
随园食坊,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文人菜,说不定还是袁枚后人开办的,相比也是和这家仿膳一个档次的餐厅,一想到这些,就算是刚从饭店出来,肚子还撑着呢,周明章就忍不住又流起了口水。
要不,我现在就回去赶紧把第五章汉化完了?等签约的时候再找家好饭店吃顿大餐过过瘾?可吕洋还想在市区转转,周明章只好独自开车回去。
没走多远,他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原来是于若英打过来的。
这个世界顶级饭店一般分为这几种:仿膳菜、官府菜、宫观寺院菜和文人菜,这些菜各有特色,不仅可以享受口腹之欲,还可以领略其中深厚的文化。
仿膳菜顾名思义就是仿照原来御膳所烹饪的菜肴,开创者一般都是从宫中御膳房出来的名厨或者是他们的后人,仿膳饭店经营的宫廷菜肴集中华美食文化之精华,种类繁多,用料考究;再加之御厨的名号,在顶级餐饮中也是居于头名的存在。
而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门之家的名菜,这些大户人家往往都养着自己的厨子,讲求美食,并各有拿手好菜,以招待同僚或比自己职位高的官员;虽然在规格上略逊于仿膳,但也别有特色。
比如著名的“佛跳墙”就是昔日某闽地出身的红花会高层后代,在府中招待贵客时候所创;官府菜中的上品当属“孔府菜”,孔家富贵绵延上千年之久,直到红花会崛起方被打落尘埃,再加上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他们家在美食一事上可以说是远超常人,随着孔府的没落,这些厨子也流落江湖,在各地开起了饭店,将“孔府菜”的大名带向各地。
宫观寺院菜则是指宫观庙宇之中诞生出来的菜肴,这其中又分为“道家养生菜”和“佛家素斋”两大派系;汉晋以后,道佛宫观寺院遍布名山大川,其间多有斋厨、香积厨、善烹三茹六耳及瓜果蔬茹,因为寺院宫观多处山中,可以就近取材烹饪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菜肴。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诞生了武当山宫观菜、少林寺素斋、灵隐寺素斋等诸多品牌,可惜这些菜肴大多只能在这些宫观寺院附近吃到。
华夏向来讲究诗书传家,随着科举的兴盛,士大夫阶层取代了贵族,成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这也让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让他们有了追求美食的资本。
从苏东坡和东坡肉的传说,到袁枚的《随园食单》,一代代的文人将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并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菜。
除此之外,单从口味上来说,行院菜其实也不输于上述几种,只是行院菜的来历说起来有些不好听,乃是古代青楼行院招待客人的菜肴;故而这一菜系无法取得上述几种菜系的崇高地位,不过在某些领域,受欢迎程度倒是还在仿膳菜、官府菜等之上。
这几种菜系得客户也多有不同,官府菜多是政商界人士的追捧对象,宫观寺院菜深受讲究养生人群的好评,文人菜自然是文人骚客和学术界人士的首选;至于仿膳菜么,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那些想要领略华夏美食魅力的顾客的第一选择。
周明章他们既不是政商界人士,也算不上学术界人士,如此年轻也不在乎养生这件事儿,自然会选择仿膳菜。
报上自己的名字,身穿古典汉服的侍者就将他们引入到包厢之中,为他们倒茶、递毛巾,服务细致又不会让你感觉到不适,在不经意间就显露了这家饭店深厚的底蕴,这样的服务水平可不是短时间能训练出来的。
再看室内的装修,古朴之中透着一股子富丽堂皇,在座位上这么一坐,不仅让人有些飘飘然。
周明章上一世也不算是穷人,偶尔招待客户也品尝过法式大餐、怀石料理这些死贵死贵的玩意儿,可和眼前这家饭店一比,那些就根本上不了台面。
果然我华夏才是真正的大吃货帝国啊,在一个经济极其发达的华夏,美食文化肯定也会异常发达,我虽然没有品尝过厉家菜、谭家菜这些,不过我敢保证,这家饭店的水平肯定在这两家之上。
周明章和吕洋没来过这种地方,所以点菜这种事情就只能交给黄羽萱去做了,点完菜侍者退了出去,周明章好奇地问道,“对了,听说法国菜似乎不错,咱们新乡有没有好点的法国菜馆?”
“不算多,称得上有名的就更少了,大多数人都只是去吃个新鲜而已,尝过就不会再去了。”黄羽萱摇摇头说道,“你要是想试试我帮你问问。”
明白了,前世法国大餐和怀石料理之所以受追捧,绝大部分原因都来自欧美和霓虹经济比华夏发达,连带着让人认为这些国家的菜肴也比华夏美食有逼格。
而在这个世界上,华夏一家独大,这两个国家的菜肴也随之没了逼格,自然不能同华夏美食相比,要知道,华夏可是把美食技能点满了的,绝不是米国那种将汉堡包当美味的国家。
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绝对是色香味俱全,侍者每上一个菜还会介绍这道菜的作法、吃法以及来源典故。
听着侍者的解说,欣赏着窗外的表演,再品尝这美味的佳肴,真是无上的享受啊。
这顿饭可以说是周明章来到这个世界吃得最开心的一次了,当然,最后结账的时候,账单也是相当的给力,吃了周明章两千多块,换算成人民币的话,都已经超过一万五了。
就算是为了日后能天天吃上这个水平的美食,我也得抓紧时间继续汉化啊,对于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能促进他奋斗的了。
“谢谢你的款待,下次有机会我请你去随园食坊新乡分店吃饭吧,今天我就先回家去了。”从饭店出来,黄羽萱告辞离去。
随园食坊,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文人菜,说不定还是袁枚后人开办的,相比也是和这家仿膳一个档次的餐厅,一想到这些,就算是刚从饭店出来,肚子还撑着呢,周明章就忍不住又流起了口水。
要不,我现在就回去赶紧把第五章汉化完了?等签约的时候再找家好饭店吃顿大餐过过瘾?可吕洋还想在市区转转,周明章只好独自开车回去。
没走多远,他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原来是于若英打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