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1章 自带光环的诸葛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诸葛瞻突然率军出现在了武阳,其实是奉了刘禅的命令行事的。
姜维在南安防守失守,撤军北上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朝中是一片哗然,许多曾经弹劾姜维的人又纷纷地跳了出来,指责姜维无能误国,似乎急欲证明自己当初的看法:看吧,姜维他就是不行,我们没说错吧。
和这些秋后算帐派比起来,真正心急的反倒是刘禅,前些时候刘禅听了黄皓的一通忽悠,请来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师婆,本以为蜀国就此太平,但没想到朝中臣民日夜焚香叩拜的结果却是南安失守,魏军逼近成都。
刘禅顿时慌了神,急忙让黄皓将那师婆传来,询问详情,但那师婆听到了风声,立刻是连夜潜逃,而且卷走了土神祠人们供奉的巨额香火钱。
很显然,那师婆就是一个骗子,来成都就是招摇撞骗的,事情败露之后,引荐师婆的黄皓自然是难辞其咎,朝中一些耿直的大臣上表弹劾黄皓,要治他的罪。
这个时候黄皓又充分发挥了他的高超演技,跪在刘禅面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诉自己也是被蛊惑上当了,全然不提自己坐地分赃之事。
刘禅此刻是心烦意躁,黄皓靠上靠不上,刘禅当然是比谁都清楚,这朝中不能没有能臣,但也不能没有弄臣,能臣能为刘禅守江山社稷,弄臣能让他开心愉快,当皇帝也是很辛苦的,适当的娱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禅此刻没心情理会黄皓,国之将亡,他需要能够站出来维护蜀汉江山社稷的能臣,而不是像黄皓这样只会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的弄臣,但像姜维这样的能够担当得起社稷重任的能臣蜀国朝中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此时姜维在南安失利,向成都撤退的事自然引起了刘禅的高度关注,如果姜维能顺利地带兵返回成都,那么刘禅至少就会多了一重保障,可如果姜维半路上不幸遇难的话,那朝中无人可用,蜀汉亡国也是须臾之事。
所以思来想去,刘禅决定派人去接应一下姜维,而朝中现在几乎无几人可用,于是刘禅决定派诸葛瞻前往武阳去接应姜维。
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之柱,那怕诸葛瞻差了一些,但他好歹也是诸葛亮的儿子呀,多少也能遗传点诸葛亮的本事,现在在这种无人可用的局面之下,刘禅只能是派诸葛瞻出征了。
诸葛瞻倒是没有拒绝,事实上他也没法拒绝,毕竟是后主亲自下的旨,诸葛瞻敢不从命吗?
于是诸葛瞻就率领一万御林军离开了成都,南下去接应姜维。
随同他出征的,还有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尚书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
黄崇是黄权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黄权被迫降魏,刘备没有怪罪于他,还继续厚待黄权的家人,黄崇一直以来就是在朝任职的。
而右部督李球则是建宁太守李恢的侄子,两人都是官宦之后,此次奉命随同诸葛瞻出征。
虽然说诸葛瞻和姜维的政见不一,两人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以前诸葛瞻还同董厥等人上表弹劾过姜维,指责姜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对姜维的北伐之举全盘予以否定。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也因此而降到了冰点。
但事关国家大事,诸葛瞻倒是很快放下了私人的恩怨,率军离开了成都,急冲冲地赶往了武阳。
从南安撤军的话,武阳便是必经之地,所以诸葛瞻在方向上是没有错的,只是他担忧姜维军队的情况,一路晓行夜宿,倍道而行,急急地赶往武阳,就连事先的侦察和打探都来不及做。
这显然和诸葛瞻的经验有关,毕竟诸葛瞻虽然是担任卫将军,统领御林军,但从来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就连小规模的平叛行动都没有参与过,所以他在领军出战上面,经验几乎为零。
而黄崇在这方面倒是比诸葛瞻略强一些,至少他在汉中呆过一段时期,对军旅之事还是比较熟络的,于是黄崇不无担忧地对诸葛瞻道:“诸葛都护,如今前线战局未明,贸然进军凶险之极,不如先驻军广都,探明敌情之后,再行进军不迟。”
广都是成都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小城,也算是成都的卫星城了,虽然城池不大,但如果诸葛瞻能在此驻军的话,倒是进可攻退可守,比较方便。
但如此一来,肯定是要耽误不少时间的,诸葛瞻虽然和姜维多有不睦,但他为人正直,既然领了皇命,那就没有故意拖延时间陷姜维于绝境的卑鄙念头,诸葛瞻的行事,向来还是光明磊落,正大无私的。
在他看来,姜维固然是有错,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搞得国库空虚,兵疲民乏,以至于国无御敌之兵,民无可食之粟。
不过诸葛瞻同时也并不认为姜维属于那种罪大恶极之辈,以他做为诸葛亮亲传弟子的身份,多少也是可以挽救一下的,如果当初能让姜维卸去大将军的职务,改任益州刺史,那完美了。
其实诸葛瞻最恨的人,莫过于祸国殃民的黄皓了,只是黄皓有后主刘禅给他撑腰,身为平尚书事的诸葛瞻还真没有半点办法来对付他,为此诸葛瞻常常是半夜夙叹,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空有一番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
这次出兵救援姜维,对于诸葛瞻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在诸葛瞻看来,这次出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毕竟自己也只是接应姜维而已。
以前姜维也曾打过不少次的败仗,都能全身而退,姜维完全是撤退方面的高手,这次姜维的麾下有四万人马,再不济也能逃出个大半吧,根本就不可能全军覆灭,所以这次诸葛瞻的接应,也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差事。
更何况兵贵神速,如果诸葛瞻留驻广都的话,根本就起不到接应的作用,所以诸葛瞻断然地否决了黄崇的提议,率军加速前往武阳,试图在武阳与姜维会合。
诸葛瞻突然率军出现在了武阳,其实是奉了刘禅的命令行事的。
姜维在南安防守失守,撤军北上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朝中是一片哗然,许多曾经弹劾姜维的人又纷纷地跳了出来,指责姜维无能误国,似乎急欲证明自己当初的看法:看吧,姜维他就是不行,我们没说错吧。
和这些秋后算帐派比起来,真正心急的反倒是刘禅,前些时候刘禅听了黄皓的一通忽悠,请来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师婆,本以为蜀国就此太平,但没想到朝中臣民日夜焚香叩拜的结果却是南安失守,魏军逼近成都。
刘禅顿时慌了神,急忙让黄皓将那师婆传来,询问详情,但那师婆听到了风声,立刻是连夜潜逃,而且卷走了土神祠人们供奉的巨额香火钱。
很显然,那师婆就是一个骗子,来成都就是招摇撞骗的,事情败露之后,引荐师婆的黄皓自然是难辞其咎,朝中一些耿直的大臣上表弹劾黄皓,要治他的罪。
这个时候黄皓又充分发挥了他的高超演技,跪在刘禅面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诉自己也是被蛊惑上当了,全然不提自己坐地分赃之事。
刘禅此刻是心烦意躁,黄皓靠上靠不上,刘禅当然是比谁都清楚,这朝中不能没有能臣,但也不能没有弄臣,能臣能为刘禅守江山社稷,弄臣能让他开心愉快,当皇帝也是很辛苦的,适当的娱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禅此刻没心情理会黄皓,国之将亡,他需要能够站出来维护蜀汉江山社稷的能臣,而不是像黄皓这样只会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的弄臣,但像姜维这样的能够担当得起社稷重任的能臣蜀国朝中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此时姜维在南安失利,向成都撤退的事自然引起了刘禅的高度关注,如果姜维能顺利地带兵返回成都,那么刘禅至少就会多了一重保障,可如果姜维半路上不幸遇难的话,那朝中无人可用,蜀汉亡国也是须臾之事。
所以思来想去,刘禅决定派人去接应一下姜维,而朝中现在几乎无几人可用,于是刘禅决定派诸葛瞻前往武阳去接应姜维。
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之柱,那怕诸葛瞻差了一些,但他好歹也是诸葛亮的儿子呀,多少也能遗传点诸葛亮的本事,现在在这种无人可用的局面之下,刘禅只能是派诸葛瞻出征了。
诸葛瞻倒是没有拒绝,事实上他也没法拒绝,毕竟是后主亲自下的旨,诸葛瞻敢不从命吗?
于是诸葛瞻就率领一万御林军离开了成都,南下去接应姜维。
随同他出征的,还有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尚书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
黄崇是黄权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黄权被迫降魏,刘备没有怪罪于他,还继续厚待黄权的家人,黄崇一直以来就是在朝任职的。
而右部督李球则是建宁太守李恢的侄子,两人都是官宦之后,此次奉命随同诸葛瞻出征。
虽然说诸葛瞻和姜维的政见不一,两人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以前诸葛瞻还同董厥等人上表弹劾过姜维,指责姜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对姜维的北伐之举全盘予以否定。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也因此而降到了冰点。
但事关国家大事,诸葛瞻倒是很快放下了私人的恩怨,率军离开了成都,急冲冲地赶往了武阳。
从南安撤军的话,武阳便是必经之地,所以诸葛瞻在方向上是没有错的,只是他担忧姜维军队的情况,一路晓行夜宿,倍道而行,急急地赶往武阳,就连事先的侦察和打探都来不及做。
这显然和诸葛瞻的经验有关,毕竟诸葛瞻虽然是担任卫将军,统领御林军,但从来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就连小规模的平叛行动都没有参与过,所以他在领军出战上面,经验几乎为零。
而黄崇在这方面倒是比诸葛瞻略强一些,至少他在汉中呆过一段时期,对军旅之事还是比较熟络的,于是黄崇不无担忧地对诸葛瞻道:“诸葛都护,如今前线战局未明,贸然进军凶险之极,不如先驻军广都,探明敌情之后,再行进军不迟。”
广都是成都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小城,也算是成都的卫星城了,虽然城池不大,但如果诸葛瞻能在此驻军的话,倒是进可攻退可守,比较方便。
但如此一来,肯定是要耽误不少时间的,诸葛瞻虽然和姜维多有不睦,但他为人正直,既然领了皇命,那就没有故意拖延时间陷姜维于绝境的卑鄙念头,诸葛瞻的行事,向来还是光明磊落,正大无私的。
在他看来,姜维固然是有错,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搞得国库空虚,兵疲民乏,以至于国无御敌之兵,民无可食之粟。
不过诸葛瞻同时也并不认为姜维属于那种罪大恶极之辈,以他做为诸葛亮亲传弟子的身份,多少也是可以挽救一下的,如果当初能让姜维卸去大将军的职务,改任益州刺史,那完美了。
其实诸葛瞻最恨的人,莫过于祸国殃民的黄皓了,只是黄皓有后主刘禅给他撑腰,身为平尚书事的诸葛瞻还真没有半点办法来对付他,为此诸葛瞻常常是半夜夙叹,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空有一番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
这次出兵救援姜维,对于诸葛瞻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在诸葛瞻看来,这次出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毕竟自己也只是接应姜维而已。
以前姜维也曾打过不少次的败仗,都能全身而退,姜维完全是撤退方面的高手,这次姜维的麾下有四万人马,再不济也能逃出个大半吧,根本就不可能全军覆灭,所以这次诸葛瞻的接应,也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差事。
更何况兵贵神速,如果诸葛瞻留驻广都的话,根本就起不到接应的作用,所以诸葛瞻断然地否决了黄崇的提议,率军加速前往武阳,试图在武阳与姜维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