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我们到达庙子前,终于看到开张的餐馆了,这里是旅游区,长期经营的餐馆照常营业,我们饱餐了一顿。
饥饿是最好的调料,一碗白米饭,青菜豆腐汤,酸辣土豆丝,就足以让我们三人,享受到极致的快乐。所谓快乐,是与痛苦对比出来的感觉。
这一排餐馆距离庙子不远,我们都很熟悉,原来是各种食品都有,大多打着卖洱海鱼的招牌,但现在,大多数招牌居然都换了,号称素菜馆。
我们问过老板才知道,因为庙会的原因,为应对信众的到来,他们才这样改的。他指着外面许多新搭建的用彩钢瓦盖顶的临时建筑说到:“这些都是商店,估计正月初一那天,天没亮,生意就开始了。”
我们看到,远处路边,还有大量的用塑料雨篷搭起的,一色店铺,已经在开始卖旅游产品。包括云南的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香蜡等用品,还有卖佛教书籍的,有卖念佛光碟的,甚至还有卖登山拐杖和墨镜以及廉价望远镜的,小胡眼尖,还发现了各色徽章,上面除了闪光的佛像,还有几个统一的字:佛光圣境。
这次官方活动,是以宗教促旅游,促经济。一方面为了多歇一会脚,一方面,也是出于好奇,我们就多跟餐馆老板聊了聊。
“没事,现在这点,没什么生意,你们喝茶吗?”
我们表示感谢之时,他提来一个大壶,斟满了我们面前的玻璃杯,是生普。看得出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这里办餐馆已经很多年了,他的个人生活,还是很讲究的。
“这阵势很大啊,老板,你怕是要发财了嘛。”我跟他开玩笑。
“凑个热闹,发个啥财呢?我们这种长住的餐馆,也不好卖高价,也容纳不了那多人,况且,我原来最拿手的鱼,现在也不太好卖,光靠素菜,能赚几个呢?过去过年,我是要歇业的,今年嘛,看吧。”
“你为什么卖素菜呢?我记得,你原来是卖鱼出名的嘛。”万老师说他在这里吃过鱼,很有特色,于是就有此一问。
“上面要求嘛,要突出佛教特色,我们这离庙子太近的餐馆,只卖素菜,临时换招牌了。别人过年大鱼大肉,这外地游客过年,跑我们这里来吃素菜,城里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老板点了根烟,想给我们,我们都表示,不会抽烟。他吐了一个烟圈,显示他是此中老手。我以前见过妍子抽烟,她也会吐烟圈,那气派,别有潇洒意味。
我问到:“路两边,那远处,搭的建筑,好像都是临时的,我看怎么有两种规格呢?”
“你是说那,政府统一搭的呢。租金不同,用处不同嘛。”老板指着那彩钢瓦搭成的店铺说到:“像这种,租金就高些,庙会十五天,就需要租金三千元,其实成本嘛,要我说,一千多就搭得起来,毕竟只是几根钢管加彩钢,面积也只有那点。但是,这里面有水电,有下水道,所以,适合做餐馆,利润大些。租这些店子的,还算是我们大理本地人。”
我问到:“难道外地人不来这里租吗?”
“外地人,多是来卖旅游产品的,就是那种塑料搭成的,那租金,只要一千元,况且,他拉来的货,好保存,卖完了,利润也就有了。最后这东西拆除,也非常方便。但是餐饮,本地人才方便做。一是原材料,比如蔬菜之类的,到自己乡下拉来就是,春节期间城里的市场菜不多,也贵。本地人,如果这里餐馆生意好了,就多来几个人帮忙,如果生意不好,两个人也打理得了,方便。”
我理解这种操作方式。既然是素菜,自已村里的菜地就产,不必在春节市场上去买高价菜。春节期间,农民们都在家过年,很少有人担菜在市场上卖的,再加上,许多城市家庭在过年前,都已经大量采购了物资,所以也不会到市场买多少。由于买卖不活跃,所以市场蔬菜质次价高,也属正常现象。
尤其是蔬菜,对新鲜的要求程度很高。这种大棚子餐馆,没冰箱,在大理这种温暖的地方,最好是刚从地里出来的蔬菜,才有卖相。更主要的是,炒素菜等,操作技术不难,舍得把作料,就可以做出来。所有,有点家庭烹饪能力的人,都可以出来做生意。
春节期间一般是农闲,出来挣点活钱,对农民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按你的估计,这种店子,我是说餐饮的,这个庙会下来,会赚多少呢?”
他摇了摇头:“不太好估计,因为没经历过。往年,我都关门了,过年,哪个不回家过呢?今年是上面组织的,大家要参与,上面说,估计会来两三万游客,我不知道究竟会来多少,也不知道他们会呆多少天。这些租篷子办饮食的,租金先交一半,过了正月初七,再交剩下的。如果生意不好,初七就回去了,也就吃一千五的亏,没啥。大家来碰运气吧,其实,上面心里,估计也没底。”
他所说的上面,就是政府。这种活动,虽然外地有经验,但大理毕竟是第一次搞,究竟会有多大的规模,得到多大的效益,风险有多大,也不好说。
我玩笑到:“你这一不交租金,二不愁进货,稳赚不赔嘛,有庙会,比没庙会,肯定赚得多。”
“还不那样?自己不过年,赚点辛苦钱。我倒没什么奢望。我弟,倒是想大干一场,他利用家里的空地,推了一个停车场出来,准备赚一把,我看有点悬。”
“什么意思?”万老师也加入了。
他把手向门外远处一个山角一指说到:“你们过会进庙子,就看得到了,我指的那个地方,是政府专门划出来的停车场。除了各级单位的车辆,还有旅游公司的车辆,都统一停在那里。如果来的人多了,现在自驾游的人多,家家都有车,那里肯定停不下。我弟家就住侧边,他也
开了一块闲地,花了几千元钱,找了个推土机推平,也划了一个临时停车点,准备收费停车。”
“那它有多大面积,收多少费呢?”我觉得,可以核算一下收入支出。
“面积嘛,不大,但是,停五六十台车是行的。按每台车每天三十元算,一天也有一千多的收入,不要说十五天停满,就是那个朝圣旅行,开车来的,把车停在这里要六七天,万把块的收入,还是可能的。但是,悬就悬在,如果车辆游客没那么多,怎么办?”
我安慰到:“成本还是收得回来的,毕竟只有几千元。”
“你不知道,停车场,他全部是垫了炉灰的,如果明年要种地,又要找铲车把这炉灰铲掉,那又是一笔费用。”
万老师问到:“为什么不多收点费呢?比如五十元一天?”
“你老百姓自己建停车场地,如果没政府同意,怎么搞?政府要同意,就得限制价格,漫天要价,不乱了?况且,当地老百姓自建停车临时点,又不是他一家,政府出规矩,大家都一样,这样才有秩序,对不对?”
看样子,政府为了此次庙会,倒是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突然来几万名游客,组织起来,涉及方方面面。估计,好多公务员,春节莫想休假了。
我也概算了一下,假设来两万游客,在这十几天里保持下去这个人数,人均直接消费恐怕得上万元,对大理来说,就是两个亿的GDP,这种拉动只是其中一个效应。更重要的是,以餐饮和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其利润水平是相当高的。
俗话说:生的煮熟,对半出头。毛利达到一半,直接会让现钱进入经营者口袋,无论如何都是划得来的。况且,这个品牌一旦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消费项目,每年都会进行,就会给当地财政、居民收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是一个明显的政绩,当然,也考验各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也算是干部队伍与行政交通的锻炼。以此为抓手,可以迅速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率。
中国近几年的进步,表面上,是由经济利益推动的。有守旧的人说,人们道德下滑,只知道赚钱,连政府,也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但是,经济反应的是什么?是人心,人人都想富裕的心愿,政府此举,完全是顺应民心之举。况且,为了赚钱,得提高政府效能,提高经营者效率,提高各参与者的产出与能力,推动着整个中国的前进。当人们意识到,有一个途径,能让你的能力及勤劳,带来实在的收入时,人们就会变得更加勤劳和聪明了。
正向回馈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中国人,只要你给他赚钱的渠道,他会二十四小时开张营业,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获得感,也是自身价值的实在体验,甚至可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高度来认识。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提供这个渠道,给百姓以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但是,所有动态的推动,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什么是代价?我们三个人就是代价,当然,我们在这里学法,付出是应该的,但庙子的清静,受到干扰,那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小胡想到一个问题:“哎,那些卖香的,是要拿进庙去烧吗?”
老板笑了笑:“这事还扯过皮,原来是说,可以的,昨天通知,不行。如果要烧香,只能在庙外大门下那个广场上,有一排专门的香炉烧,不允许带进庙子的。有些商户还扯皮,怕是生意不好。其实,我觉得,这事带要两说。”
他所说昨天改规则,估计就是万师兄那学生打电话后的效果了。当地组织者,照顾了庙子的请求。原则是:庙内的事,庙子说了算。
我向万老师使了个眼色,赞扬他帮庙子办成了事。万老师点点头,问到:“两说,是什么意思?”
老板又点了根烟,喝茶时的声音很大,显示出主人家的随意与淡定。“我在这里生活的人,也懂一些,旅游区的庙子,卖香是一门固定的生意。如果庙子同意进去烧香,那进入的人肯定少了。毕竟又占地方又有空气问题。原来有人还提过,烧头香的拍卖价格问题,这也被制止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烧头香?”小胡不太理解,这只能说他太年轻。
我解释到:“有些庙子搞春节庙会,利用人们求吉利的心态,在正月初一子时那一刻来临时,选出第一批人在庙子里给菩萨上香,当然是价高者得。按我所知道的行情,有的庙子,头香的价格高到十多万一柱香,当然,这钱也是庙子得了的。”
“那不是做生意吗?庙子干这事?”小胡还是不太理解。
“谁不做生意?不做生意的庙子有几个?”万老师教育到:“这庙子不搞头香,说明还是个保持戒律的好庙子,见性师毕竟还坚持了原则。我所知道的,去过的,好多所谓香火旺盛的大庙子,都有这个节目,收入还不少呢。”
“那我原来在江西,那庙子也算是有名气的,怎么过年没这么热闹呢?”小胡显然是被这种商业气氛震撼了,还有点不相信。
万老师说到:“你是说云居寺?与其说它是寺庙景点,不如说它是佛教道场。与其说它香火旺,不如说它法鼓响。学佛的与迷信的,各有不同,你懂了?”
小胡这才点点头,大概明白了这二者的区别。他说到:“对啊,那地方游客不多,也没卖门票,但全国各地去的僧人及居士很多,但都是正经学佛的人。”
这事经历过,小胡应该更成熟了吧。我接着问老板:“你所说的两说,才只一说嘛。”
“嘿嘿,那些外面来的,卖香的,有的没经验。其实,在外面场地烧香,面积大,香炉多,游客来了,也喜欢跟风做事,都要卖些烧的,说不定,销售量还更多些。”
这有个需求问题。如果
进庙后再烧,一是估计庙子不让带进去,二是里面香炉少,容纳量有限。而在外面公开烧香,所有外地来的人,都会跟着前面的游客,入乡随俗,就买来烧了。让消费行为更为便利,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办法。
我原来在北京时,对于挑选门面,专门请教过王班长。他有个理论,就是便利化理论。按他的说法,如何让客人更便利地进入店内,就生意成功的第一步。
比如就在街边开门面,越接近人行道越好。其实做早点的、摆摊的,早就无意识中利用了这个规律。尽量把摊位支出来,支到客人逛街步行伸手可及的地方,生意效果就会明显好起来。
所以,餐饮和小摊点出店经营,成了普遍现象,这就是生意的规律。这也是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最多的地方。
当年王班长说:“如果是街边商铺,哪怕有一个门坎都要锯掉,一个台阶都不能有。客人多跨一步,你的生意就少做一成。”这就是消费便利化原则的生动实践。
这个庙会,不收任何门票,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收门票,不仅降低了效率和旅游体验,并且让人感觉到完全商业化的感觉,缺少了宗教意味了。庙子大门之内,无任何商业活动,保持了宗教特点,让这次庙会区别于其它地方。
这事,原来有些地方犯过错误,有的为了收门票,把围墙将庙子一围,不仅吓跑了游客,也赶跑了和尚。明成师就是这种事件的受害者,与地方某些势力,搞得两败俱伤。
将消费便利化,充分利用宗教的号召力,反而会引来更多的游客。我想,万老师那学生,虽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事者,但他肯定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给过领导建议。
我们在店子闲聊期间,看到许多政府的车辆,还有警车,还有拉物资的车子,来来往往。比如交通标志与引导牌,比如告示及介绍广告,正在热火朝天地安装。
“老板,这家伙,公务员们,岂不是放不了假了?”
“放什么假?在外地的,可以请假,比如不是大理人的,可以回去,随你自愿。但凡大理籍的公务员,一个也不能走,还要天天加班。你们没到城里去,那城里,从车站码头到机场,沿途都是交通指示,还有各种宣传标语。机场到庙子的公路,沿途的清洁整治,所有房子都刚刷过漆的,景观大道嘛,起码得有看相。”
“这不是大家过不成年了?”
“没事,我也有亲戚在政府上班,加班费是平时的三倍,况且,领导没休息,你想回家过年,还想不想混了?毕竟是本地人,平时跟家人在一起,不差这几天。何况,这么大的事,大家就算是看热闹,也值得的,对不对?”
那倒是,过年嘛,也不过是吃吃喝喝,与家人在一起。这些本乡本土的职员,倒不怎么稀罕。
“花这么大的精力,光凭眼前这两三百家商户,怕是挣不了几个钱的。”
“你怕不懂哟。”老板斜着看了我一眼,扳起了指头。“你听我跟你算一下:“除了庙子周边这些。还有几块你忘了?城里是大头,住宿的,宾馆不赚?随团旅游的,肯定少不了要进什么玉器工艺品高档商店嘛,政府请来的大老板,或许有一部分人拉得来投资,那个账,就不是我们小老百姓算得过来的。”
“对对对,我忘了城里的那块了。这庙子是名头,功夫还在庙外。”
“对了,兄弟你也是个精明人啊。不光是城里的,还有城外的。比如那个朝山活动,叫什么佛光圣境的,那个活动。从这里走到鸡足山,沿途都有消费,哪止我们眼前这两三百家,到处都是消费点。那些沿途的寺庙,都有活动,少得了花钱?为了这几万人花钱,我们起码也得有几万人在这里挣钱,这个账,怎么算?”
我们三人相视一笑,这老板做生意也是精了,他是安于现状。如果有大投资,他会经营一座大宾馆。
我想,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挣钱的能力与眼光,只是原始资本积累不够。像出海外的华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最开始出国,靠炒菜剃头,节约勤奋,硬是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最后,好多人,成了大老板。
做生意靠的不是文凭,靠的是智慧。普通没多少文化的老百姓,智慧从哪里来?最典型的民间谚语就凝结着智慧,流传于所有人口头的《增广贤文》,就说尽了人心。而经济最基本的原始动力,就是人心。
大家都歇好了,差不多该告辞了。我们带着行李,进入了庙子。原来走的时候,只知道脚疼,哪知道歇久了后,脚还有点肿胀感,进门前有几步梯子,万老师爬得都有点吃力。
“庄老师,后天如果步行,我怕是不行吧?”
“相信我,48小时后,你会更轻松。”我安慰完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进了这个门后,我们相互之间,恢复师兄的称呼吧。”
他俩都笑了起来。
进门后,我们习惯性地向我们原来的住宿地走去。将行李往床上一放,发现我们同宿舍还有个师兄,也在那里。
“我们都等一下,明成师估计过一会就过来。”他给我们说到:“先把东西放好,他去开会了,过会回来,会给我们分配的,估计,明天要开始忙了。”
我问到:“邵师兄,钱师兄他们,你没见到?”
“钱师兄他们,我没看到,我也是刚到一个把小时。明成师说你们要到,让我代话,等他回来再说。”
“邵师兄,你这几天到哪里去的?”
“嗨,我是第一次到云南,前几天我跟了个团,到丽江和香格里拉玩了一趟。你们呢?”
“就在大理,空耍了几天。”
此时,另一扇木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几个人涌了进来。
我们到达庙子前,终于看到开张的餐馆了,这里是旅游区,长期经营的餐馆照常营业,我们饱餐了一顿。
饥饿是最好的调料,一碗白米饭,青菜豆腐汤,酸辣土豆丝,就足以让我们三人,享受到极致的快乐。所谓快乐,是与痛苦对比出来的感觉。
这一排餐馆距离庙子不远,我们都很熟悉,原来是各种食品都有,大多打着卖洱海鱼的招牌,但现在,大多数招牌居然都换了,号称素菜馆。
我们问过老板才知道,因为庙会的原因,为应对信众的到来,他们才这样改的。他指着外面许多新搭建的用彩钢瓦盖顶的临时建筑说到:“这些都是商店,估计正月初一那天,天没亮,生意就开始了。”
我们看到,远处路边,还有大量的用塑料雨篷搭起的,一色店铺,已经在开始卖旅游产品。包括云南的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香蜡等用品,还有卖佛教书籍的,有卖念佛光碟的,甚至还有卖登山拐杖和墨镜以及廉价望远镜的,小胡眼尖,还发现了各色徽章,上面除了闪光的佛像,还有几个统一的字:佛光圣境。
这次官方活动,是以宗教促旅游,促经济。一方面为了多歇一会脚,一方面,也是出于好奇,我们就多跟餐馆老板聊了聊。
“没事,现在这点,没什么生意,你们喝茶吗?”
我们表示感谢之时,他提来一个大壶,斟满了我们面前的玻璃杯,是生普。看得出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这里办餐馆已经很多年了,他的个人生活,还是很讲究的。
“这阵势很大啊,老板,你怕是要发财了嘛。”我跟他开玩笑。
“凑个热闹,发个啥财呢?我们这种长住的餐馆,也不好卖高价,也容纳不了那多人,况且,我原来最拿手的鱼,现在也不太好卖,光靠素菜,能赚几个呢?过去过年,我是要歇业的,今年嘛,看吧。”
“你为什么卖素菜呢?我记得,你原来是卖鱼出名的嘛。”万老师说他在这里吃过鱼,很有特色,于是就有此一问。
“上面要求嘛,要突出佛教特色,我们这离庙子太近的餐馆,只卖素菜,临时换招牌了。别人过年大鱼大肉,这外地游客过年,跑我们这里来吃素菜,城里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老板点了根烟,想给我们,我们都表示,不会抽烟。他吐了一个烟圈,显示他是此中老手。我以前见过妍子抽烟,她也会吐烟圈,那气派,别有潇洒意味。
我问到:“路两边,那远处,搭的建筑,好像都是临时的,我看怎么有两种规格呢?”
“你是说那,政府统一搭的呢。租金不同,用处不同嘛。”老板指着那彩钢瓦搭成的店铺说到:“像这种,租金就高些,庙会十五天,就需要租金三千元,其实成本嘛,要我说,一千多就搭得起来,毕竟只是几根钢管加彩钢,面积也只有那点。但是,这里面有水电,有下水道,所以,适合做餐馆,利润大些。租这些店子的,还算是我们大理本地人。”
我问到:“难道外地人不来这里租吗?”
“外地人,多是来卖旅游产品的,就是那种塑料搭成的,那租金,只要一千元,况且,他拉来的货,好保存,卖完了,利润也就有了。最后这东西拆除,也非常方便。但是餐饮,本地人才方便做。一是原材料,比如蔬菜之类的,到自己乡下拉来就是,春节期间城里的市场菜不多,也贵。本地人,如果这里餐馆生意好了,就多来几个人帮忙,如果生意不好,两个人也打理得了,方便。”
我理解这种操作方式。既然是素菜,自已村里的菜地就产,不必在春节市场上去买高价菜。春节期间,农民们都在家过年,很少有人担菜在市场上卖的,再加上,许多城市家庭在过年前,都已经大量采购了物资,所以也不会到市场买多少。由于买卖不活跃,所以市场蔬菜质次价高,也属正常现象。
尤其是蔬菜,对新鲜的要求程度很高。这种大棚子餐馆,没冰箱,在大理这种温暖的地方,最好是刚从地里出来的蔬菜,才有卖相。更主要的是,炒素菜等,操作技术不难,舍得把作料,就可以做出来。所有,有点家庭烹饪能力的人,都可以出来做生意。
春节期间一般是农闲,出来挣点活钱,对农民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按你的估计,这种店子,我是说餐饮的,这个庙会下来,会赚多少呢?”
他摇了摇头:“不太好估计,因为没经历过。往年,我都关门了,过年,哪个不回家过呢?今年是上面组织的,大家要参与,上面说,估计会来两三万游客,我不知道究竟会来多少,也不知道他们会呆多少天。这些租篷子办饮食的,租金先交一半,过了正月初七,再交剩下的。如果生意不好,初七就回去了,也就吃一千五的亏,没啥。大家来碰运气吧,其实,上面心里,估计也没底。”
他所说的上面,就是政府。这种活动,虽然外地有经验,但大理毕竟是第一次搞,究竟会有多大的规模,得到多大的效益,风险有多大,也不好说。
我玩笑到:“你这一不交租金,二不愁进货,稳赚不赔嘛,有庙会,比没庙会,肯定赚得多。”
“还不那样?自己不过年,赚点辛苦钱。我倒没什么奢望。我弟,倒是想大干一场,他利用家里的空地,推了一个停车场出来,准备赚一把,我看有点悬。”
“什么意思?”万老师也加入了。
他把手向门外远处一个山角一指说到:“你们过会进庙子,就看得到了,我指的那个地方,是政府专门划出来的停车场。除了各级单位的车辆,还有旅游公司的车辆,都统一停在那里。如果来的人多了,现在自驾游的人多,家家都有车,那里肯定停不下。我弟家就住侧边,他也
开了一块闲地,花了几千元钱,找了个推土机推平,也划了一个临时停车点,准备收费停车。”
“那它有多大面积,收多少费呢?”我觉得,可以核算一下收入支出。
“面积嘛,不大,但是,停五六十台车是行的。按每台车每天三十元算,一天也有一千多的收入,不要说十五天停满,就是那个朝圣旅行,开车来的,把车停在这里要六七天,万把块的收入,还是可能的。但是,悬就悬在,如果车辆游客没那么多,怎么办?”
我安慰到:“成本还是收得回来的,毕竟只有几千元。”
“你不知道,停车场,他全部是垫了炉灰的,如果明年要种地,又要找铲车把这炉灰铲掉,那又是一笔费用。”
万老师问到:“为什么不多收点费呢?比如五十元一天?”
“你老百姓自己建停车场地,如果没政府同意,怎么搞?政府要同意,就得限制价格,漫天要价,不乱了?况且,当地老百姓自建停车临时点,又不是他一家,政府出规矩,大家都一样,这样才有秩序,对不对?”
看样子,政府为了此次庙会,倒是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突然来几万名游客,组织起来,涉及方方面面。估计,好多公务员,春节莫想休假了。
我也概算了一下,假设来两万游客,在这十几天里保持下去这个人数,人均直接消费恐怕得上万元,对大理来说,就是两个亿的GDP,这种拉动只是其中一个效应。更重要的是,以餐饮和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其利润水平是相当高的。
俗话说:生的煮熟,对半出头。毛利达到一半,直接会让现钱进入经营者口袋,无论如何都是划得来的。况且,这个品牌一旦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消费项目,每年都会进行,就会给当地财政、居民收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是一个明显的政绩,当然,也考验各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也算是干部队伍与行政交通的锻炼。以此为抓手,可以迅速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率。
中国近几年的进步,表面上,是由经济利益推动的。有守旧的人说,人们道德下滑,只知道赚钱,连政府,也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但是,经济反应的是什么?是人心,人人都想富裕的心愿,政府此举,完全是顺应民心之举。况且,为了赚钱,得提高政府效能,提高经营者效率,提高各参与者的产出与能力,推动着整个中国的前进。当人们意识到,有一个途径,能让你的能力及勤劳,带来实在的收入时,人们就会变得更加勤劳和聪明了。
正向回馈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中国人,只要你给他赚钱的渠道,他会二十四小时开张营业,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获得感,也是自身价值的实在体验,甚至可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高度来认识。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提供这个渠道,给百姓以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但是,所有动态的推动,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什么是代价?我们三个人就是代价,当然,我们在这里学法,付出是应该的,但庙子的清静,受到干扰,那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小胡想到一个问题:“哎,那些卖香的,是要拿进庙去烧吗?”
老板笑了笑:“这事还扯过皮,原来是说,可以的,昨天通知,不行。如果要烧香,只能在庙外大门下那个广场上,有一排专门的香炉烧,不允许带进庙子的。有些商户还扯皮,怕是生意不好。其实,我觉得,这事带要两说。”
他所说昨天改规则,估计就是万师兄那学生打电话后的效果了。当地组织者,照顾了庙子的请求。原则是:庙内的事,庙子说了算。
我向万老师使了个眼色,赞扬他帮庙子办成了事。万老师点点头,问到:“两说,是什么意思?”
老板又点了根烟,喝茶时的声音很大,显示出主人家的随意与淡定。“我在这里生活的人,也懂一些,旅游区的庙子,卖香是一门固定的生意。如果庙子同意进去烧香,那进入的人肯定少了。毕竟又占地方又有空气问题。原来有人还提过,烧头香的拍卖价格问题,这也被制止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烧头香?”小胡不太理解,这只能说他太年轻。
我解释到:“有些庙子搞春节庙会,利用人们求吉利的心态,在正月初一子时那一刻来临时,选出第一批人在庙子里给菩萨上香,当然是价高者得。按我所知道的行情,有的庙子,头香的价格高到十多万一柱香,当然,这钱也是庙子得了的。”
“那不是做生意吗?庙子干这事?”小胡还是不太理解。
“谁不做生意?不做生意的庙子有几个?”万老师教育到:“这庙子不搞头香,说明还是个保持戒律的好庙子,见性师毕竟还坚持了原则。我所知道的,去过的,好多所谓香火旺盛的大庙子,都有这个节目,收入还不少呢。”
“那我原来在江西,那庙子也算是有名气的,怎么过年没这么热闹呢?”小胡显然是被这种商业气氛震撼了,还有点不相信。
万老师说到:“你是说云居寺?与其说它是寺庙景点,不如说它是佛教道场。与其说它香火旺,不如说它法鼓响。学佛的与迷信的,各有不同,你懂了?”
小胡这才点点头,大概明白了这二者的区别。他说到:“对啊,那地方游客不多,也没卖门票,但全国各地去的僧人及居士很多,但都是正经学佛的人。”
这事经历过,小胡应该更成熟了吧。我接着问老板:“你所说的两说,才只一说嘛。”
“嘿嘿,那些外面来的,卖香的,有的没经验。其实,在外面场地烧香,面积大,香炉多,游客来了,也喜欢跟风做事,都要卖些烧的,说不定,销售量还更多些。”
这有个需求问题。如果
进庙后再烧,一是估计庙子不让带进去,二是里面香炉少,容纳量有限。而在外面公开烧香,所有外地来的人,都会跟着前面的游客,入乡随俗,就买来烧了。让消费行为更为便利,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办法。
我原来在北京时,对于挑选门面,专门请教过王班长。他有个理论,就是便利化理论。按他的说法,如何让客人更便利地进入店内,就生意成功的第一步。
比如就在街边开门面,越接近人行道越好。其实做早点的、摆摊的,早就无意识中利用了这个规律。尽量把摊位支出来,支到客人逛街步行伸手可及的地方,生意效果就会明显好起来。
所以,餐饮和小摊点出店经营,成了普遍现象,这就是生意的规律。这也是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最多的地方。
当年王班长说:“如果是街边商铺,哪怕有一个门坎都要锯掉,一个台阶都不能有。客人多跨一步,你的生意就少做一成。”这就是消费便利化原则的生动实践。
这个庙会,不收任何门票,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收门票,不仅降低了效率和旅游体验,并且让人感觉到完全商业化的感觉,缺少了宗教意味了。庙子大门之内,无任何商业活动,保持了宗教特点,让这次庙会区别于其它地方。
这事,原来有些地方犯过错误,有的为了收门票,把围墙将庙子一围,不仅吓跑了游客,也赶跑了和尚。明成师就是这种事件的受害者,与地方某些势力,搞得两败俱伤。
将消费便利化,充分利用宗教的号召力,反而会引来更多的游客。我想,万老师那学生,虽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事者,但他肯定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给过领导建议。
我们在店子闲聊期间,看到许多政府的车辆,还有警车,还有拉物资的车子,来来往往。比如交通标志与引导牌,比如告示及介绍广告,正在热火朝天地安装。
“老板,这家伙,公务员们,岂不是放不了假了?”
“放什么假?在外地的,可以请假,比如不是大理人的,可以回去,随你自愿。但凡大理籍的公务员,一个也不能走,还要天天加班。你们没到城里去,那城里,从车站码头到机场,沿途都是交通指示,还有各种宣传标语。机场到庙子的公路,沿途的清洁整治,所有房子都刚刷过漆的,景观大道嘛,起码得有看相。”
“这不是大家过不成年了?”
“没事,我也有亲戚在政府上班,加班费是平时的三倍,况且,领导没休息,你想回家过年,还想不想混了?毕竟是本地人,平时跟家人在一起,不差这几天。何况,这么大的事,大家就算是看热闹,也值得的,对不对?”
那倒是,过年嘛,也不过是吃吃喝喝,与家人在一起。这些本乡本土的职员,倒不怎么稀罕。
“花这么大的精力,光凭眼前这两三百家商户,怕是挣不了几个钱的。”
“你怕不懂哟。”老板斜着看了我一眼,扳起了指头。“你听我跟你算一下:“除了庙子周边这些。还有几块你忘了?城里是大头,住宿的,宾馆不赚?随团旅游的,肯定少不了要进什么玉器工艺品高档商店嘛,政府请来的大老板,或许有一部分人拉得来投资,那个账,就不是我们小老百姓算得过来的。”
“对对对,我忘了城里的那块了。这庙子是名头,功夫还在庙外。”
“对了,兄弟你也是个精明人啊。不光是城里的,还有城外的。比如那个朝山活动,叫什么佛光圣境的,那个活动。从这里走到鸡足山,沿途都有消费,哪止我们眼前这两三百家,到处都是消费点。那些沿途的寺庙,都有活动,少得了花钱?为了这几万人花钱,我们起码也得有几万人在这里挣钱,这个账,怎么算?”
我们三人相视一笑,这老板做生意也是精了,他是安于现状。如果有大投资,他会经营一座大宾馆。
我想,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挣钱的能力与眼光,只是原始资本积累不够。像出海外的华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最开始出国,靠炒菜剃头,节约勤奋,硬是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最后,好多人,成了大老板。
做生意靠的不是文凭,靠的是智慧。普通没多少文化的老百姓,智慧从哪里来?最典型的民间谚语就凝结着智慧,流传于所有人口头的《增广贤文》,就说尽了人心。而经济最基本的原始动力,就是人心。
大家都歇好了,差不多该告辞了。我们带着行李,进入了庙子。原来走的时候,只知道脚疼,哪知道歇久了后,脚还有点肿胀感,进门前有几步梯子,万老师爬得都有点吃力。
“庄老师,后天如果步行,我怕是不行吧?”
“相信我,48小时后,你会更轻松。”我安慰完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进了这个门后,我们相互之间,恢复师兄的称呼吧。”
他俩都笑了起来。
进门后,我们习惯性地向我们原来的住宿地走去。将行李往床上一放,发现我们同宿舍还有个师兄,也在那里。
“我们都等一下,明成师估计过一会就过来。”他给我们说到:“先把东西放好,他去开会了,过会回来,会给我们分配的,估计,明天要开始忙了。”
我问到:“邵师兄,钱师兄他们,你没见到?”
“钱师兄他们,我没看到,我也是刚到一个把小时。明成师说你们要到,让我代话,等他回来再说。”
“邵师兄,你这几天到哪里去的?”
“嗨,我是第一次到云南,前几天我跟了个团,到丽江和香格里拉玩了一趟。你们呢?”
“就在大理,空耍了几天。”
此时,另一扇木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几个人涌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