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妍子比我快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约束我们散漫的心,需要注意力的训练。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四处分散,那么,我们不可能静下心来,连身体也控制不了。按我们初学时师父的教法,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先集中在呼吸之上。”刘大哥夸张地作了一次深呼吸,然后对我们讲到:“一呼一吸之间,中间有个停顿,这是我们通常有意呼吸的状态。但我们静坐时,要做到无意呼吸,有意观察。”
这怎么做得到呢?我想,对呼吸有意还是无意,这两都之间如何理解和掌握呢?在部队进行射击训练时,讲有知有觉地瞄准、无知无觉地击发,但那毕竟是两个动作,一个用眼睛一个用手,是可以控制的。朱先生教的周天循环法,是有意引导呼吸,这个也好掌握。但刘大哥讲的,是对待呼吸这一件事,同样的器官和动作,怎么有意怎么无意呢?
“现在刚好是冬天,我们的呼吸中都有水蒸汽的凝结,像是白色的柱体。我们无意呼吸,就是不主动呼吸的意思,因为不管你主不主动,人生命的本能,它是自动要呼吸的。什么时候呼、什么时候吸,不要去管它。比如你睡觉时,你就没有主动去呼吸,别管它,反正该来的总会来。但是有意观察,就是我刚才说的水蒸汽柱体,这是呼吸带来的现象,我们可以有意观察它。”
他说到这样有意观察,我怎么做呢?难道我打坐的时候,盯住这水汽不放,看它多少大小来去?这个恐怕更散乱吧?
刘大哥解释到:“每一次呼吸,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吸气的时候,有凉气从外面进来,拂过上唇,进入鼻孔,再进入气管进入肺部。每交呼气的时候,是不是有热风出来,从鼻子的端点,也叫山根,出来到鼻孔,甚至我们的面部皮肤也感受到自己呼出的热气。为了观察呼吸的大小强弱,我们可以有意地假设,把这呼吸的气体想像是一种白色的东西,因为无色的空气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的东西转移不了注意力。所以,我们想象呼吸的空气是白色的柱体,这个好理解吧?你们试一下。”
这种假设好理解,我试了试,基本上很快就可以想象成功了。妍子在试验中,问到:“是不是呼吸越大,这个白色的柱体就越大越浓,呼吸越小,这个白色的东西就越小越淡?”
文大姐说到:“对了,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妍子受到了鼓励,更加专心听讲了。
“刚开始,我们的呼吸都是比较粗重的,随着无意呼吸的时间渐长,我们的呼吸也渐渐平稳下来,我们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量,也就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们想像的白色柱体越来越短,越来越短。”
我试着练习了十来分钟,说到:“我原来刚呼吸的时候,白色的东西大约有一尺来长,现在,可以稳定到鼻子内这种长度了,呼吸仅在鼻子内外进行,是不是呼吸轻多了呢?”
“对的,就是这种状态。久而久之,你的呼吸会越来越短越来越轻,最后短到只剩下山根那一个点,有白色的东西隐约闪烁,再向后,的情况,我就不人云亦云了,反正,我就到这种程度了。”
我问到:“这个鼻腔内的白色,是我们故意想像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个假的,佛法本来讲空的,为什么要硬生生创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其实是我很久以来的疑惑。佛教既然讲空,为什么又是念经又是打坐又是礼拜,搞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真的是佛法吗?
刘大哥笑了笑:“小庄是个爱思考的人,这个问题历史上很多人问过,包括佛祖在世时,就有人当面问过。这里面有一个大道理,我暂时没能力跟你说清楚。但是我可以从小道理上给你一些提示。”
他要解释这个矛盾,正是我所需要的,所以我一下将注意力集中到他所说的话上来了。
“在意识上故意创造一个东西来帮助修行,我们叫作意。在知识界中,为了理清一个思路,我们创造一个以前没有的概念,这也叫作意。所有作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帮助我们好理解、好修行而已。佛教是渡人到彼岸的船,但船本身不是彼岸,只是工具,你把这种作意当工具就行了。收获要用镰刀,但使用镰刀就可以得到稻谷,就是这个道理。”
他用工具来打比方,我基本上可以理解了。但他话锋一转,说到:“目的实现了,工具也就要抛弃了。我们佛教所有教法都是借假修真。我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所以也就是空的。但我们自己要体验到这个空,非要利用别的假象来破除眼前的假象,这就是借假修真。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他突然抛出:一切事物都是假的,这个诊断太令人震惊了。我正要问,突然听到妍子喊到:“哎哟,脚受不了了,怎么办?”
文大姐赶快过来扶她,将两腿从散盘的状态中放松地伸展出来,说到:“休息一下就好,不要勉强,你初次这样坐,已经坐了三四十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我第一次这样坐,十分钟就没到,腿麻胸闷的,就被迫结束了。”
“那你好久才能做到今天这样?”妍子问到。
“大约三五个月吧,但也不要急,坐也是功夫,慢慢适应,一次比一次好的。这样吧,我教你平时练习腿部柔韧的一个方法,你平时练练,进展会快些。”
文大姐教妍子,妍子在学的同时,我也跟着学习,动作很简单,平时在床上或者地板上,都可以练习。
我俩练习了一会,时间差不多了,觉得可以自己上去练习,就与两位主人告别,约定明天早上再来。
我们上楼后,才听见雨声音,原来外面已经下起雨来了。妍子说到:“今天下雨,我们还出去吗?”
“算了吧,就在家休整一天。”
“正好,觉没睡够,我补个觉先,哥,你要吃早餐自己下去吃,不要喊我,我要睡觉了。”
其实,我也不想吃了,也想补个觉。于是,我们俩就上床休息了。
这次又是妍子比我先醒,她在地板上压腿,动手很轻,怕把我惊醒。等我醒来的时候,看到她脸上微微渗出了汗水,就知道她练了好一会了。
“你比蹦迪还积极些”我玩笑到。
“蹦迪没意义,这有意义,不能比。”妍子的回答,看来她是把这当事业干了。我也得练习起来,虽然散盘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但单盘就比较困难了,更不用说双盘,双腿的柔韧性,是需要有一段较长的练习过程的,对此,我倒是有自信,自己在部队习武,搞腿部拉伸训练,是有基础的。
中午与主人家一起吃饭,下午茶叙,这几乎是固定的节目了。当我们四人都在的时候,我问了刘大哥一个问题:“你说一切事物都是假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万法皆空,这该如何理解呢?”
刘大哥谦虚地摆了摆手,说到:“本来我没资格讲解空性的,因为我也没有达到了解空性的程度。但据师父的教导,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也有一些心得,不妨跟你交流一下,绝对不是真正答案,只算是相互沟通吧。”
他的谦虚让我更加认真了,说到:“你们是先行者,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大哥说到:“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皆是假象呢?小庄,通过这两天的接触,我发现,你是有哲学思考习惯的人,那么我从哲学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我暂时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假象特点。第一,任何事物都是要毁坏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保持它固定不变的原样,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共识,对吧?”
“对的”这点我承认“在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着的,没有不变的事物。”
“行,你如果这样去理解,任何现象只是这件事物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在这个时段或者这个瞬间表现出来的空间状态,不是永恒的,只是暂时的,对不对?”
“可以这样说”
“那么,如果抽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参照,这个事物如何存在呢?”
“仿佛没有固定的存在吧?”我这个回答有点疑惑,但又不得不这样说,仿佛是逻辑把我逼到了这个角落。
“这就是假象,这就是空。所有事物都依附于它处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流逝、空间在转换,而此事物随时处于变化之中,这就是空。”
他这样说,我倒是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妍子听了,如听天书,但她没有问,不插话,只是听。
我说到:“如果所事物是假象,从变化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可以认同。其实,我原来对空的理解主要局限在空间概念上,没有加入时间的维度。但就是有空间的概念中,我有一个认识和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刘大哥对我的说法也表示出兴趣,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从物理学上说,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原子所占有的空间中,除质子中子电子外,其绝大部分空间其实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一个原子,绝大部分为空。即使在我们称之为有的基本粒子中,也可以消失,只不过消失的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能量而已。物质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量释放后,物质为空。而巨大的能量也可以创造出物质,比如正负电子对抗撞机,凭空产生新的物质。物质是可以凭空消失的,凭空也可以创造出物质,只要能量条件达到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产生于空,物质也可灭亡于空,这算不算对万法为空的一种理解呢?”
对方思考了一会,说到:“我不知道你这种理解是否符合佛法的原则,但相类似的,有一个佛法的原则,与你刚才的理解思路一致。万法唯心造。所有事物,都是心的造作。如果按你的说法,把能量这个词,变为心,就一样了。”
我一听,觉得非常振奋,难道我长期思考的一个答案,居然误打误撞地契合了佛教的理论?
“对空性的理解有许多种,内容宏大的理论体系,历史上的经论浩如烟海,我无法一一理解。从我这些年学习佛法的理解,还有第二个模式。”刘大哥开始说到第二点了。
文大姐过来给我们续茶,因为我与刘大哥是喝普洱的,她过来时刘大哥稍稍侧了侧身体,给文大姐留出了作业的空间,我点头微笑,对文大姐表示了感谢。刘大哥继续说到:“第二种理解,就是所有事物,都没有它固定的性质。这也是对空性的一种理解。比如,茶杯。”
他举了举手中的,含有澄黄色茶汤的玻璃杯,对着那金色的流动的液体说到:“我们叫它茶杯,但我们又找不出它哪一部分包含了茶杯的固定性质。是外面的玻璃吗?不对,玻璃本身没有茶的内容。是这个杯子吗?不对,如果这杯子拿来装酒,它就叫酒杯了。是里面的茶汤吗?不对,那叫茶水,与杯子无关。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拥有茶杯的性质,叫它茶杯,是茶水和杯子因缘合和的产物,一旦有一个因素不存在,它就不叫茶杯了。这种因缘合和随时产生随时消失,所以茶杯没有固定性质。”
他放下了茶杯,我理解起来有点绕,我于是想澄清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说这件事。我叫小庄,但我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具有小庄的性质,名字是可以改的,身体哪一个部分都不包含小庄的性质。我叫小庄,只是我这个社会的、生理的复合体,组合起来形成了大家所说的小庄,这样理解吗?”
“对!”他看着我,说到:“既然你刚才说了物理学,那么,所有电子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组合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其实细分这些物质,会发现它们最小的单元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一样的粒子形成看起来不一样的事物,那么,所谓事物的规定性,或者说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存在了。”
我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他倒谦虚地笑笑:“我也是肤浅理解,要亲身体验才是真,我说得不一定对。”
妍子鼓起掌来:“你们说得好高深呐,我一句也没听懂!”
文大姐说到:“别听他们那一套,没用的,是冷是热,自己经过了才明白,他们这是话赶话,听多了,晕!”
下午的雨早就停了,阳光开始映射下来。谈话结束后,一起制作晚餐,在厨房,我主动当起了学徒,因为,他们制作的菜,真可以叫色香味俱全。
晚餐过后,云南黑得晚,太阳的余晖没有完全消散,我和妍子出门,简单地步行了一会,买了些日常用品,在回来的路上,一阵凉风次来,我伸出一只手来,抱紧了她,互相温暖同行,我明白抱团取暖的意思了。
还是按昨晚的方式,早点洗漱整理,上床睡觉,免得凌晨练功起不来。当然,今天我们出去,买了一点牛奶面包之类的零食,早上练功回来补觉后,就已经过了主人家早餐的时间,如果饿了,可以抵挡一阵。
妍子在简单练完柔韧性训练后就睡了,我还是拿起那本老书来看。当看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的时候,简单差点拍床叫绝,看到妍子熟睡的状态,止住了。
这不是跟文大姐说得一样吗?真正要知道水烫不烫,你尝过就知道了,不必要用摄氏温度还是华氏温度来说明,也必要用沸腾和冰点来界定,只要喝过的人,就完全明白。
体验,最直接。语言,很失真。
时间到了,我们起床整理完毕,就来到楼下。进屋就进入直接打坐的阶段,大家也熟悉了,也没那么多拘谨。文大姐夫妇都是穿的宽松的衣服,她劝我们下次也穿宽松自然些,免得把肚子束缚了,改变了注意力的方向。
我观察自己的呼吸,刚开始十来分钟,有故意控制的倾向。我本来是想模仿刘大哥昨天所说,呼吸越来越轻越来越细的状态,结果搞得很不规律,肚子也胀得很。
当我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刘大哥看出来了,对我说到:“不要管呼吸长短,只是看它,长短无所谓,用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它就行。”
奇怪的是,我慢慢进入观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呼吸反倒平静了不少,渐渐平稳,越来越细了。
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呼吸越来越细,想保持这个状态时,呼吸又开始变粗,我知道,自己的又在想控制呼吸了。马上收回心神,只是观察,不管呼吸粗细,这样,呼吸又开始变细。如此反复数次,我终于进入了所谓“无意呼吸,有意观察”的状态,人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但是,我身边的妍子,仿佛有动静,我微微睁开眼睛,发现她摇了起来,仿佛身体上半部分绕着一个圆形在转,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终于,她叫了起来:“大姐,我这是不是不对啊,你们坐着不动,我怎么越坐越摇呢?”
文大姐说到:“这是正常的,这是你身体气机发动的表现,说明你呼吸训练到了安静的程度后,静极生动的状态。”
妍子不放心:“那我该怎么办呢?”
“摇就让她摇,不要管它。反正也没什么危险,最多倒在地毯上而已,对不对?你只管观察你的呼吸,久了,就不会摇了。”
文大姐这样解释,我倒是有点不放心:“大姐,她这样练,是不是容易走偏?我听说练气功的,有走火入魔的现象,它与你说的静极生动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人刚开始,都会有这种现象,动作幅度有大有小,反应部位也各不相同,小高这种情况,说明她进入静的程度比较快而已。小庄,你如果真正开始进入静的状态,或许有其他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不要管它。”
刘大哥说到:“原来我们一行十多人,在寺庙学习的时候,有的人筛糠、有的人打滚,和尚不管,说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有过反应,过几天就好了。记住,静坐中出现的所有现象变化,都不要过分在意,只用第三者视觉冷静观察,就没有任何走火入魔的危险。所谓走火入魔,都是太在意现象,而造成的。所有现象都是空,你在意它什么呢?”
他们既然是过来人,那就不用怕了。我们继续坐下去,奇怪的是,妍子好象也不像先前那样摇了,渐渐平静了下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坐,妍子的腿有点麻,但坚持了一个小时,也不简单了。妍子问文大姐:“我后来不控制身体,它反倒不摇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管它怎么回事,它就没事,对不对?你这么快就进入静的阶段,很厉害了。”
妍子得意地望我一眼,我也比较羡慕。因为从腿上来说,我比她强,但从心上来说,她的进展倒比我快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刘大哥。刘大哥说到:“那是你想得太多了,或者是你急于达到目的,反正形成了心的障碍。如果用佛教术语来说,你这是所知障。”
“什么叫所知障呢?”
“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你总想用逻辑和思维来理清楚实践的过程,但这么复杂深奥的东西,是你思维得清楚的吗?这么复杂的身体,是你能够全部感受得到的吗?所以,抛开思维,单纯练功,进入情况会更快些,小高一心观察,注意力比你集中,所以她进展明显,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了想,也对,路上的风景不靠推理和想像,走着走着,风景自然呈现在你的面前。
“约束我们散漫的心,需要注意力的训练。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四处分散,那么,我们不可能静下心来,连身体也控制不了。按我们初学时师父的教法,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先集中在呼吸之上。”刘大哥夸张地作了一次深呼吸,然后对我们讲到:“一呼一吸之间,中间有个停顿,这是我们通常有意呼吸的状态。但我们静坐时,要做到无意呼吸,有意观察。”
这怎么做得到呢?我想,对呼吸有意还是无意,这两都之间如何理解和掌握呢?在部队进行射击训练时,讲有知有觉地瞄准、无知无觉地击发,但那毕竟是两个动作,一个用眼睛一个用手,是可以控制的。朱先生教的周天循环法,是有意引导呼吸,这个也好掌握。但刘大哥讲的,是对待呼吸这一件事,同样的器官和动作,怎么有意怎么无意呢?
“现在刚好是冬天,我们的呼吸中都有水蒸汽的凝结,像是白色的柱体。我们无意呼吸,就是不主动呼吸的意思,因为不管你主不主动,人生命的本能,它是自动要呼吸的。什么时候呼、什么时候吸,不要去管它。比如你睡觉时,你就没有主动去呼吸,别管它,反正该来的总会来。但是有意观察,就是我刚才说的水蒸汽柱体,这是呼吸带来的现象,我们可以有意观察它。”
他说到这样有意观察,我怎么做呢?难道我打坐的时候,盯住这水汽不放,看它多少大小来去?这个恐怕更散乱吧?
刘大哥解释到:“每一次呼吸,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吸气的时候,有凉气从外面进来,拂过上唇,进入鼻孔,再进入气管进入肺部。每交呼气的时候,是不是有热风出来,从鼻子的端点,也叫山根,出来到鼻孔,甚至我们的面部皮肤也感受到自己呼出的热气。为了观察呼吸的大小强弱,我们可以有意地假设,把这呼吸的气体想像是一种白色的东西,因为无色的空气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的东西转移不了注意力。所以,我们想象呼吸的空气是白色的柱体,这个好理解吧?你们试一下。”
这种假设好理解,我试了试,基本上很快就可以想象成功了。妍子在试验中,问到:“是不是呼吸越大,这个白色的柱体就越大越浓,呼吸越小,这个白色的东西就越小越淡?”
文大姐说到:“对了,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妍子受到了鼓励,更加专心听讲了。
“刚开始,我们的呼吸都是比较粗重的,随着无意呼吸的时间渐长,我们的呼吸也渐渐平稳下来,我们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量,也就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们想像的白色柱体越来越短,越来越短。”
我试着练习了十来分钟,说到:“我原来刚呼吸的时候,白色的东西大约有一尺来长,现在,可以稳定到鼻子内这种长度了,呼吸仅在鼻子内外进行,是不是呼吸轻多了呢?”
“对的,就是这种状态。久而久之,你的呼吸会越来越短越来越轻,最后短到只剩下山根那一个点,有白色的东西隐约闪烁,再向后,的情况,我就不人云亦云了,反正,我就到这种程度了。”
我问到:“这个鼻腔内的白色,是我们故意想像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个假的,佛法本来讲空的,为什么要硬生生创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其实是我很久以来的疑惑。佛教既然讲空,为什么又是念经又是打坐又是礼拜,搞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真的是佛法吗?
刘大哥笑了笑:“小庄是个爱思考的人,这个问题历史上很多人问过,包括佛祖在世时,就有人当面问过。这里面有一个大道理,我暂时没能力跟你说清楚。但是我可以从小道理上给你一些提示。”
他要解释这个矛盾,正是我所需要的,所以我一下将注意力集中到他所说的话上来了。
“在意识上故意创造一个东西来帮助修行,我们叫作意。在知识界中,为了理清一个思路,我们创造一个以前没有的概念,这也叫作意。所有作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帮助我们好理解、好修行而已。佛教是渡人到彼岸的船,但船本身不是彼岸,只是工具,你把这种作意当工具就行了。收获要用镰刀,但使用镰刀就可以得到稻谷,就是这个道理。”
他用工具来打比方,我基本上可以理解了。但他话锋一转,说到:“目的实现了,工具也就要抛弃了。我们佛教所有教法都是借假修真。我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所以也就是空的。但我们自己要体验到这个空,非要利用别的假象来破除眼前的假象,这就是借假修真。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他突然抛出:一切事物都是假的,这个诊断太令人震惊了。我正要问,突然听到妍子喊到:“哎哟,脚受不了了,怎么办?”
文大姐赶快过来扶她,将两腿从散盘的状态中放松地伸展出来,说到:“休息一下就好,不要勉强,你初次这样坐,已经坐了三四十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我第一次这样坐,十分钟就没到,腿麻胸闷的,就被迫结束了。”
“那你好久才能做到今天这样?”妍子问到。
“大约三五个月吧,但也不要急,坐也是功夫,慢慢适应,一次比一次好的。这样吧,我教你平时练习腿部柔韧的一个方法,你平时练练,进展会快些。”
文大姐教妍子,妍子在学的同时,我也跟着学习,动作很简单,平时在床上或者地板上,都可以练习。
我俩练习了一会,时间差不多了,觉得可以自己上去练习,就与两位主人告别,约定明天早上再来。
我们上楼后,才听见雨声音,原来外面已经下起雨来了。妍子说到:“今天下雨,我们还出去吗?”
“算了吧,就在家休整一天。”
“正好,觉没睡够,我补个觉先,哥,你要吃早餐自己下去吃,不要喊我,我要睡觉了。”
其实,我也不想吃了,也想补个觉。于是,我们俩就上床休息了。
这次又是妍子比我先醒,她在地板上压腿,动手很轻,怕把我惊醒。等我醒来的时候,看到她脸上微微渗出了汗水,就知道她练了好一会了。
“你比蹦迪还积极些”我玩笑到。
“蹦迪没意义,这有意义,不能比。”妍子的回答,看来她是把这当事业干了。我也得练习起来,虽然散盘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但单盘就比较困难了,更不用说双盘,双腿的柔韧性,是需要有一段较长的练习过程的,对此,我倒是有自信,自己在部队习武,搞腿部拉伸训练,是有基础的。
中午与主人家一起吃饭,下午茶叙,这几乎是固定的节目了。当我们四人都在的时候,我问了刘大哥一个问题:“你说一切事物都是假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万法皆空,这该如何理解呢?”
刘大哥谦虚地摆了摆手,说到:“本来我没资格讲解空性的,因为我也没有达到了解空性的程度。但据师父的教导,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也有一些心得,不妨跟你交流一下,绝对不是真正答案,只算是相互沟通吧。”
他的谦虚让我更加认真了,说到:“你们是先行者,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大哥说到:“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皆是假象呢?小庄,通过这两天的接触,我发现,你是有哲学思考习惯的人,那么我从哲学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我暂时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假象特点。第一,任何事物都是要毁坏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保持它固定不变的原样,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共识,对吧?”
“对的”这点我承认“在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着的,没有不变的事物。”
“行,你如果这样去理解,任何现象只是这件事物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在这个时段或者这个瞬间表现出来的空间状态,不是永恒的,只是暂时的,对不对?”
“可以这样说”
“那么,如果抽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参照,这个事物如何存在呢?”
“仿佛没有固定的存在吧?”我这个回答有点疑惑,但又不得不这样说,仿佛是逻辑把我逼到了这个角落。
“这就是假象,这就是空。所有事物都依附于它处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流逝、空间在转换,而此事物随时处于变化之中,这就是空。”
他这样说,我倒是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妍子听了,如听天书,但她没有问,不插话,只是听。
我说到:“如果所事物是假象,从变化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可以认同。其实,我原来对空的理解主要局限在空间概念上,没有加入时间的维度。但就是有空间的概念中,我有一个认识和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刘大哥对我的说法也表示出兴趣,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从物理学上说,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原子所占有的空间中,除质子中子电子外,其绝大部分空间其实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一个原子,绝大部分为空。即使在我们称之为有的基本粒子中,也可以消失,只不过消失的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能量而已。物质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量释放后,物质为空。而巨大的能量也可以创造出物质,比如正负电子对抗撞机,凭空产生新的物质。物质是可以凭空消失的,凭空也可以创造出物质,只要能量条件达到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产生于空,物质也可灭亡于空,这算不算对万法为空的一种理解呢?”
对方思考了一会,说到:“我不知道你这种理解是否符合佛法的原则,但相类似的,有一个佛法的原则,与你刚才的理解思路一致。万法唯心造。所有事物,都是心的造作。如果按你的说法,把能量这个词,变为心,就一样了。”
我一听,觉得非常振奋,难道我长期思考的一个答案,居然误打误撞地契合了佛教的理论?
“对空性的理解有许多种,内容宏大的理论体系,历史上的经论浩如烟海,我无法一一理解。从我这些年学习佛法的理解,还有第二个模式。”刘大哥开始说到第二点了。
文大姐过来给我们续茶,因为我与刘大哥是喝普洱的,她过来时刘大哥稍稍侧了侧身体,给文大姐留出了作业的空间,我点头微笑,对文大姐表示了感谢。刘大哥继续说到:“第二种理解,就是所有事物,都没有它固定的性质。这也是对空性的一种理解。比如,茶杯。”
他举了举手中的,含有澄黄色茶汤的玻璃杯,对着那金色的流动的液体说到:“我们叫它茶杯,但我们又找不出它哪一部分包含了茶杯的固定性质。是外面的玻璃吗?不对,玻璃本身没有茶的内容。是这个杯子吗?不对,如果这杯子拿来装酒,它就叫酒杯了。是里面的茶汤吗?不对,那叫茶水,与杯子无关。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拥有茶杯的性质,叫它茶杯,是茶水和杯子因缘合和的产物,一旦有一个因素不存在,它就不叫茶杯了。这种因缘合和随时产生随时消失,所以茶杯没有固定性质。”
他放下了茶杯,我理解起来有点绕,我于是想澄清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说这件事。我叫小庄,但我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具有小庄的性质,名字是可以改的,身体哪一个部分都不包含小庄的性质。我叫小庄,只是我这个社会的、生理的复合体,组合起来形成了大家所说的小庄,这样理解吗?”
“对!”他看着我,说到:“既然你刚才说了物理学,那么,所有电子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组合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其实细分这些物质,会发现它们最小的单元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一样的粒子形成看起来不一样的事物,那么,所谓事物的规定性,或者说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存在了。”
我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他倒谦虚地笑笑:“我也是肤浅理解,要亲身体验才是真,我说得不一定对。”
妍子鼓起掌来:“你们说得好高深呐,我一句也没听懂!”
文大姐说到:“别听他们那一套,没用的,是冷是热,自己经过了才明白,他们这是话赶话,听多了,晕!”
下午的雨早就停了,阳光开始映射下来。谈话结束后,一起制作晚餐,在厨房,我主动当起了学徒,因为,他们制作的菜,真可以叫色香味俱全。
晚餐过后,云南黑得晚,太阳的余晖没有完全消散,我和妍子出门,简单地步行了一会,买了些日常用品,在回来的路上,一阵凉风次来,我伸出一只手来,抱紧了她,互相温暖同行,我明白抱团取暖的意思了。
还是按昨晚的方式,早点洗漱整理,上床睡觉,免得凌晨练功起不来。当然,今天我们出去,买了一点牛奶面包之类的零食,早上练功回来补觉后,就已经过了主人家早餐的时间,如果饿了,可以抵挡一阵。
妍子在简单练完柔韧性训练后就睡了,我还是拿起那本老书来看。当看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的时候,简单差点拍床叫绝,看到妍子熟睡的状态,止住了。
这不是跟文大姐说得一样吗?真正要知道水烫不烫,你尝过就知道了,不必要用摄氏温度还是华氏温度来说明,也必要用沸腾和冰点来界定,只要喝过的人,就完全明白。
体验,最直接。语言,很失真。
时间到了,我们起床整理完毕,就来到楼下。进屋就进入直接打坐的阶段,大家也熟悉了,也没那么多拘谨。文大姐夫妇都是穿的宽松的衣服,她劝我们下次也穿宽松自然些,免得把肚子束缚了,改变了注意力的方向。
我观察自己的呼吸,刚开始十来分钟,有故意控制的倾向。我本来是想模仿刘大哥昨天所说,呼吸越来越轻越来越细的状态,结果搞得很不规律,肚子也胀得很。
当我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刘大哥看出来了,对我说到:“不要管呼吸长短,只是看它,长短无所谓,用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它就行。”
奇怪的是,我慢慢进入观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呼吸反倒平静了不少,渐渐平稳,越来越细了。
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呼吸越来越细,想保持这个状态时,呼吸又开始变粗,我知道,自己的又在想控制呼吸了。马上收回心神,只是观察,不管呼吸粗细,这样,呼吸又开始变细。如此反复数次,我终于进入了所谓“无意呼吸,有意观察”的状态,人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但是,我身边的妍子,仿佛有动静,我微微睁开眼睛,发现她摇了起来,仿佛身体上半部分绕着一个圆形在转,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终于,她叫了起来:“大姐,我这是不是不对啊,你们坐着不动,我怎么越坐越摇呢?”
文大姐说到:“这是正常的,这是你身体气机发动的表现,说明你呼吸训练到了安静的程度后,静极生动的状态。”
妍子不放心:“那我该怎么办呢?”
“摇就让她摇,不要管它。反正也没什么危险,最多倒在地毯上而已,对不对?你只管观察你的呼吸,久了,就不会摇了。”
文大姐这样解释,我倒是有点不放心:“大姐,她这样练,是不是容易走偏?我听说练气功的,有走火入魔的现象,它与你说的静极生动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人刚开始,都会有这种现象,动作幅度有大有小,反应部位也各不相同,小高这种情况,说明她进入静的程度比较快而已。小庄,你如果真正开始进入静的状态,或许有其他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不要管它。”
刘大哥说到:“原来我们一行十多人,在寺庙学习的时候,有的人筛糠、有的人打滚,和尚不管,说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有过反应,过几天就好了。记住,静坐中出现的所有现象变化,都不要过分在意,只用第三者视觉冷静观察,就没有任何走火入魔的危险。所谓走火入魔,都是太在意现象,而造成的。所有现象都是空,你在意它什么呢?”
他们既然是过来人,那就不用怕了。我们继续坐下去,奇怪的是,妍子好象也不像先前那样摇了,渐渐平静了下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坐,妍子的腿有点麻,但坚持了一个小时,也不简单了。妍子问文大姐:“我后来不控制身体,它反倒不摇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管它怎么回事,它就没事,对不对?你这么快就进入静的阶段,很厉害了。”
妍子得意地望我一眼,我也比较羡慕。因为从腿上来说,我比她强,但从心上来说,她的进展倒比我快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刘大哥。刘大哥说到:“那是你想得太多了,或者是你急于达到目的,反正形成了心的障碍。如果用佛教术语来说,你这是所知障。”
“什么叫所知障呢?”
“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你总想用逻辑和思维来理清楚实践的过程,但这么复杂深奥的东西,是你思维得清楚的吗?这么复杂的身体,是你能够全部感受得到的吗?所以,抛开思维,单纯练功,进入情况会更快些,小高一心观察,注意力比你集中,所以她进展明显,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了想,也对,路上的风景不靠推理和想像,走着走着,风景自然呈现在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