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专栏刊登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云巅牧场最新章节!
,最快更新云巅牧场最新章节!
柯尔出去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很快就进来了,扬声喊道,“十四,你的挂号信。”一般来说,挂号信必须本人签名,不过新布朗费尔斯是一个小镇,邮递员几乎认识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对柯尔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也知道柯尔和云巅牧场的关系,这才允许了柯尔代收。
“挂号信?”陆离看了一眼,但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来,“估计是学校寄过来的毕业典礼章程吧,可是,他们之前不是说发邮件嘛?为什么还如此麻烦。你放在旁边吧,我一会再拆。”然后,陆离又继续自己的煎蛋业务。
忙碌了好一阵,陆离总算是把鸡蛋全部煎好,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享用早餐。宋令仪熬制的粥果然足够入味,而且米粒不会稀烂稀烂,那咀嚼的韧劲比米饭还要更加好吃,干贝的香气已经完全融入到粥之中,每一口都是享受。
早餐享用完毕之后,宋令仪本来打算去洗碗,不过爱丽丝和玛丽安几个女生抢了上前,接过了洗碗的工作,气氛再次开始预热起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连续第二天的狂欢。
陆离此时才有时间拿起自己的挂号信,看了看地址,陆离就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应该是报社寄过来的报纸样本。”
美国的报纸系统是十分特别的,大部分报纸都是在当地发行,只有少数几份报纸是全美发行的,比如“纽约时报”就分为纽约版和全国版。像“纽约观察者报”就是一份只有在纽约当地可以买到的报纸,“纽约邮报”也是。当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阅读新闻的方式,各大报纸都有网页版本,实时更新。所以,在德州也可以阅读到来自其他各大州的报纸。
“报社?”在嬉闹声之中,宋令仪第一个就听到了陆离的声音。母亲似乎就有这样一种能力,在人群之中辨识出自己孩子的声音,即使是再嘈杂也是如此。
陆离点点头,“恩,还记得吗?之前我不是提起过吗?他们愿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写专栏试试看。”
“啊,我记得,给你写三篇专栏的机会,对吧?”宋令仪在陆离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回头扬声喊道,“怀瑾,过来,陆离的专栏寄了样本过来。”
拆开信封,里面果然是一份“纽约观察者报”,看看右上角的日期,这已经是四天前的报纸,墨水已经干透了,但依旧泛着报纸特有的香气。
“哇!”身后传来的惊叹声让陆离愣了愣,他回过头,就看到所有朋友熙熙攘攘地站在后面,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一个个探头探脑的表情,看起来好不热闹,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十四,快,快打开看看!”“对,看看你的文章变成铅字之后到底是什么感觉?”“这真的太厉害了!我们身边居然也有人成为真正的记者了!”……
那亢奋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比陆离自己还要更加兴奋。原本陆离还有些紧张的,但看到朋友们的如此表现,情绪不由就释然了开来。
爱丽丝也站在人群之中,眼神里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当看到陆离的眼神时,她轻轻握了握右手,为陆离加油,然后视线落在了那份报纸上,示意陆离快点打开,迫不及待的神色让陆离也跟着兴奋起来。
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宋令仪和陆怀瑾身上,两个人的表情也有些凝重,陆离不由哑然失笑,“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等待通知书时的情形。”
看到陆离此时还有精力开玩笑,宋令仪也是不由莞尔,拍了拍陆离的肩膀,示意他打开报纸。
视线再次落在了报纸上,指尖居然微微颤抖,泄露了内心的紧张。这不是等待大学通知书的时刻,但这却是等待他事业开端的时刻,甚至比大学时还要更加紧张。深呼吸一口气,然后陆离就打开了报纸,熟练地翻到了二十四版,顺利地找到了社论专栏的位置。
在左上角的位置是文化专栏,刊登着一篇文章,“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派对,牛仔式,纽约客式,还是亚洲式?——专栏作家:陆离”
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只是黑色的铅字,但意义本身就已经截然不同了。尤其是看到了那代表着亚洲姓名的”Li-Lu”,向每一位读者呈现出一个事实,这是一篇由亚洲人撰写的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确实不太常见。这对陆离来说,就是重要的一步,而且还是一大步。
陆离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报纸,情绪有些奇怪,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亢奋,四年以来奋斗的夙愿终于实现,似乎更多是平静;但在平静之中,还有一些感慨和微妙,胸腔里轻轻激荡的喜悦让嘴角不由上扬起来。
他现在是一名记者了,更为准确一点来说,是一名专栏作家了。他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见分享给每一位读者,信息交换的桥梁构建起来之后,影响也就产生了。这也意味着,他拥有了改变某部分人想法的可能——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可能,但至少,他具备了改变世界的机会。
这才是进入新闻行业最重要的动力。
“十四,给我看看。”陆怀瑾开口说道,让陆离不由愣了愣——陆怀瑾居然也称呼他“十四”,这着实是……
陆离不由轻笑了起来,然后把报纸递给了陆怀瑾。比起口语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明显要出色多了,这似乎是中/国式英语的共通点。
“L先生,读出来,读出来!”身后传来了弗雷德激动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十四的专栏啊!”聚集在周围的人着实太多了,每个人传阅一次,耗费的时间绝对不在少数,还不如统一阅读出来。
陆离摊开了双手,“伙计们,这不是一个魔幻故事,这是一篇关于文化的严肃专栏,你们不会喜欢的。”虽然说在撰写过程里,陆离尽可能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来完成这篇专栏,而且主题也颇为平易近人;但归根结底,这是一篇报纸的专栏,内容还是比较严肃的。
可是陆离的劝告却没有人在意,大家都同时朝陆离挥了挥手,嫌弃地将他赶走,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陆怀瑾将报纸递给了弗雷德,“你们来读吧,我的喉咙也无法大声。”
陆离摇了摇头,离开了沙发,耳边传来了弗雷德大声朗读的声音,“当我们出现在一个派对上时,到底在期待什么呢?酒精,毒/品,音乐,美女,泳池,还是自助餐?”第一句话就让大家哄笑了起来——没有人会在派对上期待食物。
来到了门廊里,陆离拨通了茱莉亚-希金斯的手机,电话仅仅只响了两声,茱莉亚就接了起来,“茱莉亚-希金斯,请说。”
雷厉风行的风格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里是十四。报纸的样本我收到了。我只是打电话过来,说声谢谢。”
“报纸,对。”茱莉亚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篇专栏反响不错,过去这几天时间里,我们收到了不少邮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人都抱怨,为什么没有自己州的文化反馈。”这篇专栏同样刊登在网络版上,所以收到了不少回响,“出乎意料地,人们对其中折射出来的文化现象都颇为感兴趣。”
“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不是吗?”听到了茱莉亚的肯定,陆离心情轻快了起来。当初他之所以想到撰写这个专栏,就是因为取材于生活,内容就是他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不见得多么深刻,却足够真实,而且能够折射出社会的某个片段。
尤其是现在全球化进程已经普遍化了,即使是山沟沟里的居民,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也可以接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越来越多人渴望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愿意了解不同的文化,至于能否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以说,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茱莉亚点点头表示了赞同,“这个专栏的第一篇确实不错,第二篇什么时候可以发布?”
在短短三天之内,他们就收到了将近五百封邮件,这对于“纽约观察者报”这样一家小报社来说,着实太过难得了,尤其是他们没有发布什么值得关注的八卦新闻的情况下。所以,第二篇自然而然就提上了议程。
“我上周已经发邮件给你了,记得吗?”第二篇陆离早早就写好了,经过润色修改之后,就发给了茱莉亚,一直没有得到回应,陆离在陪同着父母,所以也就没有追问。
“上周?”茱莉亚回想了一下,“稍等。”然后就开始打开了邮件,敲打了一下键盘,“噢,对,我已经收到了,不过因为一直比较忙碌,还没有来得及阅读。我等会就浏览一遍,然后给你回邮件。第三篇你可以准备起来了,我会拿着第二篇去见总编辑的,看看能不能提前给你敲定一份合同。”
这是一个意外惊喜,虽然“纽约观察者报”仅仅只是一家小报社,但聘用专栏作家的工作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陆离才撰写了一篇文章,茱莉亚就愿意和总编辑交谈,这着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当然,即使总编辑点头了,陆离拿到的也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短期合同,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那就再好不过了!”陆离也畅快地笑了起来。
,最快更新云巅牧场最新章节!
柯尔出去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很快就进来了,扬声喊道,“十四,你的挂号信。”一般来说,挂号信必须本人签名,不过新布朗费尔斯是一个小镇,邮递员几乎认识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对柯尔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也知道柯尔和云巅牧场的关系,这才允许了柯尔代收。
“挂号信?”陆离看了一眼,但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来,“估计是学校寄过来的毕业典礼章程吧,可是,他们之前不是说发邮件嘛?为什么还如此麻烦。你放在旁边吧,我一会再拆。”然后,陆离又继续自己的煎蛋业务。
忙碌了好一阵,陆离总算是把鸡蛋全部煎好,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享用早餐。宋令仪熬制的粥果然足够入味,而且米粒不会稀烂稀烂,那咀嚼的韧劲比米饭还要更加好吃,干贝的香气已经完全融入到粥之中,每一口都是享受。
早餐享用完毕之后,宋令仪本来打算去洗碗,不过爱丽丝和玛丽安几个女生抢了上前,接过了洗碗的工作,气氛再次开始预热起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连续第二天的狂欢。
陆离此时才有时间拿起自己的挂号信,看了看地址,陆离就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应该是报社寄过来的报纸样本。”
美国的报纸系统是十分特别的,大部分报纸都是在当地发行,只有少数几份报纸是全美发行的,比如“纽约时报”就分为纽约版和全国版。像“纽约观察者报”就是一份只有在纽约当地可以买到的报纸,“纽约邮报”也是。当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阅读新闻的方式,各大报纸都有网页版本,实时更新。所以,在德州也可以阅读到来自其他各大州的报纸。
“报社?”在嬉闹声之中,宋令仪第一个就听到了陆离的声音。母亲似乎就有这样一种能力,在人群之中辨识出自己孩子的声音,即使是再嘈杂也是如此。
陆离点点头,“恩,还记得吗?之前我不是提起过吗?他们愿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写专栏试试看。”
“啊,我记得,给你写三篇专栏的机会,对吧?”宋令仪在陆离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回头扬声喊道,“怀瑾,过来,陆离的专栏寄了样本过来。”
拆开信封,里面果然是一份“纽约观察者报”,看看右上角的日期,这已经是四天前的报纸,墨水已经干透了,但依旧泛着报纸特有的香气。
“哇!”身后传来的惊叹声让陆离愣了愣,他回过头,就看到所有朋友熙熙攘攘地站在后面,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一个个探头探脑的表情,看起来好不热闹,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十四,快,快打开看看!”“对,看看你的文章变成铅字之后到底是什么感觉?”“这真的太厉害了!我们身边居然也有人成为真正的记者了!”……
那亢奋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比陆离自己还要更加兴奋。原本陆离还有些紧张的,但看到朋友们的如此表现,情绪不由就释然了开来。
爱丽丝也站在人群之中,眼神里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当看到陆离的眼神时,她轻轻握了握右手,为陆离加油,然后视线落在了那份报纸上,示意陆离快点打开,迫不及待的神色让陆离也跟着兴奋起来。
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宋令仪和陆怀瑾身上,两个人的表情也有些凝重,陆离不由哑然失笑,“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等待通知书时的情形。”
看到陆离此时还有精力开玩笑,宋令仪也是不由莞尔,拍了拍陆离的肩膀,示意他打开报纸。
视线再次落在了报纸上,指尖居然微微颤抖,泄露了内心的紧张。这不是等待大学通知书的时刻,但这却是等待他事业开端的时刻,甚至比大学时还要更加紧张。深呼吸一口气,然后陆离就打开了报纸,熟练地翻到了二十四版,顺利地找到了社论专栏的位置。
在左上角的位置是文化专栏,刊登着一篇文章,“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派对,牛仔式,纽约客式,还是亚洲式?——专栏作家:陆离”
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只是黑色的铅字,但意义本身就已经截然不同了。尤其是看到了那代表着亚洲姓名的”Li-Lu”,向每一位读者呈现出一个事实,这是一篇由亚洲人撰写的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确实不太常见。这对陆离来说,就是重要的一步,而且还是一大步。
陆离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报纸,情绪有些奇怪,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亢奋,四年以来奋斗的夙愿终于实现,似乎更多是平静;但在平静之中,还有一些感慨和微妙,胸腔里轻轻激荡的喜悦让嘴角不由上扬起来。
他现在是一名记者了,更为准确一点来说,是一名专栏作家了。他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见分享给每一位读者,信息交换的桥梁构建起来之后,影响也就产生了。这也意味着,他拥有了改变某部分人想法的可能——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可能,但至少,他具备了改变世界的机会。
这才是进入新闻行业最重要的动力。
“十四,给我看看。”陆怀瑾开口说道,让陆离不由愣了愣——陆怀瑾居然也称呼他“十四”,这着实是……
陆离不由轻笑了起来,然后把报纸递给了陆怀瑾。比起口语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明显要出色多了,这似乎是中/国式英语的共通点。
“L先生,读出来,读出来!”身后传来了弗雷德激动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十四的专栏啊!”聚集在周围的人着实太多了,每个人传阅一次,耗费的时间绝对不在少数,还不如统一阅读出来。
陆离摊开了双手,“伙计们,这不是一个魔幻故事,这是一篇关于文化的严肃专栏,你们不会喜欢的。”虽然说在撰写过程里,陆离尽可能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来完成这篇专栏,而且主题也颇为平易近人;但归根结底,这是一篇报纸的专栏,内容还是比较严肃的。
可是陆离的劝告却没有人在意,大家都同时朝陆离挥了挥手,嫌弃地将他赶走,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陆怀瑾将报纸递给了弗雷德,“你们来读吧,我的喉咙也无法大声。”
陆离摇了摇头,离开了沙发,耳边传来了弗雷德大声朗读的声音,“当我们出现在一个派对上时,到底在期待什么呢?酒精,毒/品,音乐,美女,泳池,还是自助餐?”第一句话就让大家哄笑了起来——没有人会在派对上期待食物。
来到了门廊里,陆离拨通了茱莉亚-希金斯的手机,电话仅仅只响了两声,茱莉亚就接了起来,“茱莉亚-希金斯,请说。”
雷厉风行的风格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里是十四。报纸的样本我收到了。我只是打电话过来,说声谢谢。”
“报纸,对。”茱莉亚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篇专栏反响不错,过去这几天时间里,我们收到了不少邮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人都抱怨,为什么没有自己州的文化反馈。”这篇专栏同样刊登在网络版上,所以收到了不少回响,“出乎意料地,人们对其中折射出来的文化现象都颇为感兴趣。”
“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不是吗?”听到了茱莉亚的肯定,陆离心情轻快了起来。当初他之所以想到撰写这个专栏,就是因为取材于生活,内容就是他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不见得多么深刻,却足够真实,而且能够折射出社会的某个片段。
尤其是现在全球化进程已经普遍化了,即使是山沟沟里的居民,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也可以接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越来越多人渴望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愿意了解不同的文化,至于能否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以说,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茱莉亚点点头表示了赞同,“这个专栏的第一篇确实不错,第二篇什么时候可以发布?”
在短短三天之内,他们就收到了将近五百封邮件,这对于“纽约观察者报”这样一家小报社来说,着实太过难得了,尤其是他们没有发布什么值得关注的八卦新闻的情况下。所以,第二篇自然而然就提上了议程。
“我上周已经发邮件给你了,记得吗?”第二篇陆离早早就写好了,经过润色修改之后,就发给了茱莉亚,一直没有得到回应,陆离在陪同着父母,所以也就没有追问。
“上周?”茱莉亚回想了一下,“稍等。”然后就开始打开了邮件,敲打了一下键盘,“噢,对,我已经收到了,不过因为一直比较忙碌,还没有来得及阅读。我等会就浏览一遍,然后给你回邮件。第三篇你可以准备起来了,我会拿着第二篇去见总编辑的,看看能不能提前给你敲定一份合同。”
这是一个意外惊喜,虽然“纽约观察者报”仅仅只是一家小报社,但聘用专栏作家的工作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陆离才撰写了一篇文章,茱莉亚就愿意和总编辑交谈,这着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当然,即使总编辑点头了,陆离拿到的也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短期合同,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那就再好不过了!”陆离也畅快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