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春秋13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综]名满天下最新章节!
防盗防盗,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骑
来接他们的人,是孙钟山先生亲自派来的。他首先带着杨雪两人去到了他们早已备下的住处, 等杨雪两人都安顿好了后, 他才领着杨雪去见孙钟山先生。
“章先生, 我总算是等到您来了。”
杨雪是在中山大学见到孙钟山先生的。看得出来,在他们没到的时候, 孙钟山原本是在校长办公室里处理着一些文件事务的, 他的桌子上还摆满了略微散乱的各式文稿。
“你好, 孙先生。”杨雪同样微笑着向孙钟山点了点头,便在他的邀请下坐在了办公室里的沙发上。
孙钟山为杨雪倒了一杯白开水, 放在杨雪的面前, 笑问:“也不知道先生在沪上的时候, 有没有听说过广粤的中山大学?”
“自然听过。”杨雪不慌不忙的接过了孙钟山手里的茶杯。
要说是否听过中山大学, 她其实还是在后世的时候听闻的比较多些。来到这个世界后, 她其实并没有怎么留意过中山大学建校的这一消息。不过, 凭着后世的那些记忆,她其实是知道中山大学是由她眼前之人一手创立的。
她知道,是孙钟山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粤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整合为一体, 创立了中山大学。她同后世的每一个人一样, 从不否认眼前的人是中国的一位伟人!
“那就好, 我很感谢先生答应了我的请求来到广粤, 为中山大学的学子们进行一次讲课。同时,我也十分期待先生的讲课内容。我相信,一个能引起广粤发起史上第一次女权运动的人,一个能写出《我有一个梦想》的人,绝对不会让我失望!”
孙钟山面对着杨雪,像是松了一口气般。但杨雪却明白,这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将她抬得太高了!
他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对她的信任,表明了对她的能力的信任,将她放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以至于哪怕原本她是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却仍旧被迫使得不得不认真的对待这一次的讲课。
他很好的运用了一次厚黑学!杨雪在心中暗道。她不得不承认孙钟山不仅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能人,更是一个懂得把握交际的领导人。
“孙先生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杨雪无奈,只好笑着向其做下保证。
而得到了保证的孙钟山也没再咄咄逼人的抓着这一点不放,主动同杨雪聊起了其他的话题。他将自己的理想中的中国,将自己对中国未来的构想,统统都说给了杨雪听。
一开始,他说这些仅仅是为了拉拢杨雪罢了。他不像那些只懂蛮力的匹夫,他深知一个极具影响力、极具思考能力的高级知识分子意味着什么,也深知一个知识分子手中的笔的作用有多么大,所以,他想拉拢杨雪。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所主动提出的话题里,杨雪更多的,并不是被动接受的那一个,她反而还可以给他自己提出出许多的意见。譬如,他向来提倡的“三民主义”,其实并没有切实的反应在现实的社会上,根本未能反映现下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哈哈哈,”一番探讨过后,孙钟山蓦然笑了起来,“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佑亦,是我受教了。”
“载之真是在同我说笑,设身处地的想,我若是站在与你想同位置上,我决计不会有那样大的思想觉悟。”一番交谈过后,杨雪与孙钟山间,忽然便有了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虽然这仅是杨雪刻意经营的结果,但两人却确实是互相称谓起亲近之人间的称呼了。
“走,佑亦,现在时间还早,我带你在这学校里转转,带你看看你明日讲课的教室。”孙钟山站起身,忽然想起了自己请杨雪来的目的。
“好。”
杨雪跟着应了一声,可还没等她完全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却刚好听见从门口处传来的声音。
“载之,听说章佑亦先生已经到了?”
从门口走进来的,是一个年青的女人。她走进来时,是满脸的欣喜,但她走到杨雪的面前后,却又在这份欣喜中夹杂了热切。
“您便是章佑亦先生?”这女人望着杨雪,略显激动的问道。
“是,我是。不知道您是……?”
或许是杨雪的神情和话语有些犹疑,惹得孙钟山忍不住对着那女人笑道:“你瞧你,都快吓了佑亦一跳。”
说罢,他又同杨雪笑着解释道:“佑亦,抱歉,惊着你了,这位是我的爱妻——宋青龄。”
杨雪恍然,正愣愣的看了看那女人。
原来,这便是那位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定与彼时流亡中的孙钟山结婚,并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钟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艰苦历程的“国母”了。
悄悄隐下眸子里的钦佩,杨雪望着宋青龄真切的笑了笑:“很高兴认识您,宋女士。”
她并没有向其他人一样称呼她为孙太太或孙夫人,而是称呼她为宋女士。那是因为她钦佩她,不因为她是孙钟山的太太,仅仅是因为她是宋青龄罢了。
可这落在宋青龄本人眼中,却又具有另一层意思。她望着杨雪的目光更为热切和欣赏:“佑亦先生不愧是倡导女权的领军人物,果真从不将女人视作男人的附属品!我身边那么多叫我孙夫人、孙太太的,我都不爱,我就爱你这一声宋女士!”
宋青龄本身是在美国长大,思想性格本身便受到了“欧洲式教育”的影响,对所谓的“平等”与“民主”,感受也较一般人更深刻一些。但孙钟山仍是有些担心杨雪会对宋青龄有些误解,便随口解释了一句:“佑亦大概不知道,青龄其实是那场广粤妇女集会的发起人之一。”
宋青龄见孙钟山说起这件事,便隐隐自得道:“是,我们当时还寄了一封信去给佑亦先生呢。”
原来,她当时去沙龙之前收到的那封关于广粤妇女集会的信,是来自于宋青龄的。杨雪眯了眯眼,顿时便想起了曾经还被自己调侃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信。
“算了算了,先不说这些。我还没问,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儿呢?”宋青龄望着同样站着的孙钟山和杨雪,忽然笑问。
“我正准备带着佑亦去逛逛校园呢,你就来了。”孙钟山回道。
“那咱们一起去吧。”宋青龄闻言,直接便揽着杨雪的手,走出了办公室的门,留下了孙钟山自己在两人的身后。
杨雪本身是有些哭笑不得的,也觉得自己处在一对夫妻当中,略显尴尬,但在孙钟山和宋青龄共同的讲解下,渐渐的便将这份尴尬淡忘了。
以她来看,中山大学的环境其实很好,足够宽阔,给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也足够多,条件足够好。而就她在路过一些教室时的偶然一瞥来看,其实中山大学的学风也很好,课堂的氛围足够活跃。
当然,这或许还要归功于孙钟山亲手提下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学”。但无论如何,她总算是对她明天的讲课多了一丝的期待。
杨雪怔了怔,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在方才的课堂上问,却仍旧耐心的笑了笑:“你问。”
“读书何用?”张钟麟问。
读书救国。
杨雪和鲁讯几乎是同时,心中出现了一样的答案。但他们却都未将答案说出口,因为这样的答案,一定也是所有读书人在心中给自己的答案。那么,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定然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你认为读书无用?”
鲁讯反问,张钟麟却没有丝毫犹豫的点了点头,“我在北平参加过许多场的学生运动,却每每都以失败告终。或许是军阀的一声恐吓,或许是他们手里的一杆枪,我们便再也反抗不得。先生,读书何用?我们的笔打不过他们的枪。”
张钟麟再一次发问,杨雪却仍旧没有急着回答。她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抉择,他已经从心底里确认了“读书无用”这一“事实”。那么,相对应的,他其实也应该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他还未能肯定罢了。
“你想弃笔从戎?”杨雪猜道。
他的用意其实很好猜,因为他特意说了一句“笔敌不过枪”。但是,当他真的想要从“文”向“武”转变时,他却又感到了一丝的不确定,他急需得到一位他现在所处领域的佼佼者的肯定,譬如杨雪,譬如鲁讯。
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回答杨雪的问题,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反倒十分突兀的又问道:“先生们怎么看待战争?”
一般人在这种时候谈到战争,定然是讳莫如深的,因为中国的国门,正是因为一场几乎没有悬念的战争而被迫打开的。在那场战争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的,是中国。
杨雪和鲁讯同样沉默了,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两人都是当今中国里,声称“天下无不敢言说之事”之人。
鲁讯首先开了口,他说,所有的战争都是来源于一方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壮大,希望自己的国家资源充足,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所以,战争,也是无限的。
杨雪其实也赞同鲁讯的这一番话,但实际上,她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的。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些人是因为‘贪’,但我却认为,有些人本身便是为了‘和平’。”杨雪目光有些悠远,在鲁讯发言后沉默了许久才忽而说道。
她回过神,望进张钟麟仍旧迷茫的双眸,蓦然笑开,问道:“有些人是为了掠夺而战,有些人是为了守护、为了再无战争而战。那么,假如你是一名战士,你会为什么而战斗?假如你是一名军阀,你会为谁去战斗?”
张钟麟几乎没有思考,眼神陡地坚定而锐利:“假如我是一名战士,我要为我的国家而战。假如我是一名军阀,我要为我国家的百姓而战。”
“如果你是那么想的,那么便那样去做吧。反正,你的心里早已做下了决定不是吗?手里握着笔的,不一定是英雄。但敢于在前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却一定是一代英豪。”
杨雪望着张钟麟,笑得极柔。她没大关注过民国时期的军人,她也不知道面前的人是否是日后有名的将领,她不知道他的未来将会如何。她只是简单的,对每一个英勇的战士,报以最诚挚的祝福。
只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杨雪不得不提醒提醒眼前的人。
她说道:“我希望你可以永远清楚的记得,自己是在为什么而战。”
为人民,为国家,而不是为了哪一个政党。
“我会记住的。”
张钟麟满脸诚挚的保证着,但杨雪却知道他并没有明白她的意思。他或许还只是以为,她在让他不要沦为现今的军阀一样,为各自利益而趋势的人。但她的意思,其实还很广很广。
关于数十年后的那一场两党间的内、战,杨雪并不想予以太多的评说,她只是希望更多的人是在为整个中国而战,而非白白丧命于政党之间的争斗——战士的性命,不该如此廉价。
“你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吗?”杨雪忽然问道。
张钟麟点了点头。
防盗防盗,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骑
来接他们的人,是孙钟山先生亲自派来的。他首先带着杨雪两人去到了他们早已备下的住处, 等杨雪两人都安顿好了后, 他才领着杨雪去见孙钟山先生。
“章先生, 我总算是等到您来了。”
杨雪是在中山大学见到孙钟山先生的。看得出来,在他们没到的时候, 孙钟山原本是在校长办公室里处理着一些文件事务的, 他的桌子上还摆满了略微散乱的各式文稿。
“你好, 孙先生。”杨雪同样微笑着向孙钟山点了点头,便在他的邀请下坐在了办公室里的沙发上。
孙钟山为杨雪倒了一杯白开水, 放在杨雪的面前, 笑问:“也不知道先生在沪上的时候, 有没有听说过广粤的中山大学?”
“自然听过。”杨雪不慌不忙的接过了孙钟山手里的茶杯。
要说是否听过中山大学, 她其实还是在后世的时候听闻的比较多些。来到这个世界后, 她其实并没有怎么留意过中山大学建校的这一消息。不过, 凭着后世的那些记忆,她其实是知道中山大学是由她眼前之人一手创立的。
她知道,是孙钟山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粤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整合为一体, 创立了中山大学。她同后世的每一个人一样, 从不否认眼前的人是中国的一位伟人!
“那就好, 我很感谢先生答应了我的请求来到广粤, 为中山大学的学子们进行一次讲课。同时,我也十分期待先生的讲课内容。我相信,一个能引起广粤发起史上第一次女权运动的人,一个能写出《我有一个梦想》的人,绝对不会让我失望!”
孙钟山面对着杨雪,像是松了一口气般。但杨雪却明白,这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将她抬得太高了!
他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对她的信任,表明了对她的能力的信任,将她放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以至于哪怕原本她是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却仍旧被迫使得不得不认真的对待这一次的讲课。
他很好的运用了一次厚黑学!杨雪在心中暗道。她不得不承认孙钟山不仅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能人,更是一个懂得把握交际的领导人。
“孙先生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杨雪无奈,只好笑着向其做下保证。
而得到了保证的孙钟山也没再咄咄逼人的抓着这一点不放,主动同杨雪聊起了其他的话题。他将自己的理想中的中国,将自己对中国未来的构想,统统都说给了杨雪听。
一开始,他说这些仅仅是为了拉拢杨雪罢了。他不像那些只懂蛮力的匹夫,他深知一个极具影响力、极具思考能力的高级知识分子意味着什么,也深知一个知识分子手中的笔的作用有多么大,所以,他想拉拢杨雪。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所主动提出的话题里,杨雪更多的,并不是被动接受的那一个,她反而还可以给他自己提出出许多的意见。譬如,他向来提倡的“三民主义”,其实并没有切实的反应在现实的社会上,根本未能反映现下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哈哈哈,”一番探讨过后,孙钟山蓦然笑了起来,“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佑亦,是我受教了。”
“载之真是在同我说笑,设身处地的想,我若是站在与你想同位置上,我决计不会有那样大的思想觉悟。”一番交谈过后,杨雪与孙钟山间,忽然便有了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虽然这仅是杨雪刻意经营的结果,但两人却确实是互相称谓起亲近之人间的称呼了。
“走,佑亦,现在时间还早,我带你在这学校里转转,带你看看你明日讲课的教室。”孙钟山站起身,忽然想起了自己请杨雪来的目的。
“好。”
杨雪跟着应了一声,可还没等她完全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却刚好听见从门口处传来的声音。
“载之,听说章佑亦先生已经到了?”
从门口走进来的,是一个年青的女人。她走进来时,是满脸的欣喜,但她走到杨雪的面前后,却又在这份欣喜中夹杂了热切。
“您便是章佑亦先生?”这女人望着杨雪,略显激动的问道。
“是,我是。不知道您是……?”
或许是杨雪的神情和话语有些犹疑,惹得孙钟山忍不住对着那女人笑道:“你瞧你,都快吓了佑亦一跳。”
说罢,他又同杨雪笑着解释道:“佑亦,抱歉,惊着你了,这位是我的爱妻——宋青龄。”
杨雪恍然,正愣愣的看了看那女人。
原来,这便是那位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定与彼时流亡中的孙钟山结婚,并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钟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艰苦历程的“国母”了。
悄悄隐下眸子里的钦佩,杨雪望着宋青龄真切的笑了笑:“很高兴认识您,宋女士。”
她并没有向其他人一样称呼她为孙太太或孙夫人,而是称呼她为宋女士。那是因为她钦佩她,不因为她是孙钟山的太太,仅仅是因为她是宋青龄罢了。
可这落在宋青龄本人眼中,却又具有另一层意思。她望着杨雪的目光更为热切和欣赏:“佑亦先生不愧是倡导女权的领军人物,果真从不将女人视作男人的附属品!我身边那么多叫我孙夫人、孙太太的,我都不爱,我就爱你这一声宋女士!”
宋青龄本身是在美国长大,思想性格本身便受到了“欧洲式教育”的影响,对所谓的“平等”与“民主”,感受也较一般人更深刻一些。但孙钟山仍是有些担心杨雪会对宋青龄有些误解,便随口解释了一句:“佑亦大概不知道,青龄其实是那场广粤妇女集会的发起人之一。”
宋青龄见孙钟山说起这件事,便隐隐自得道:“是,我们当时还寄了一封信去给佑亦先生呢。”
原来,她当时去沙龙之前收到的那封关于广粤妇女集会的信,是来自于宋青龄的。杨雪眯了眯眼,顿时便想起了曾经还被自己调侃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信。
“算了算了,先不说这些。我还没问,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儿呢?”宋青龄望着同样站着的孙钟山和杨雪,忽然笑问。
“我正准备带着佑亦去逛逛校园呢,你就来了。”孙钟山回道。
“那咱们一起去吧。”宋青龄闻言,直接便揽着杨雪的手,走出了办公室的门,留下了孙钟山自己在两人的身后。
杨雪本身是有些哭笑不得的,也觉得自己处在一对夫妻当中,略显尴尬,但在孙钟山和宋青龄共同的讲解下,渐渐的便将这份尴尬淡忘了。
以她来看,中山大学的环境其实很好,足够宽阔,给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也足够多,条件足够好。而就她在路过一些教室时的偶然一瞥来看,其实中山大学的学风也很好,课堂的氛围足够活跃。
当然,这或许还要归功于孙钟山亲手提下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学”。但无论如何,她总算是对她明天的讲课多了一丝的期待。
杨雪怔了怔,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在方才的课堂上问,却仍旧耐心的笑了笑:“你问。”
“读书何用?”张钟麟问。
读书救国。
杨雪和鲁讯几乎是同时,心中出现了一样的答案。但他们却都未将答案说出口,因为这样的答案,一定也是所有读书人在心中给自己的答案。那么,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定然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你认为读书无用?”
鲁讯反问,张钟麟却没有丝毫犹豫的点了点头,“我在北平参加过许多场的学生运动,却每每都以失败告终。或许是军阀的一声恐吓,或许是他们手里的一杆枪,我们便再也反抗不得。先生,读书何用?我们的笔打不过他们的枪。”
张钟麟再一次发问,杨雪却仍旧没有急着回答。她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抉择,他已经从心底里确认了“读书无用”这一“事实”。那么,相对应的,他其实也应该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他还未能肯定罢了。
“你想弃笔从戎?”杨雪猜道。
他的用意其实很好猜,因为他特意说了一句“笔敌不过枪”。但是,当他真的想要从“文”向“武”转变时,他却又感到了一丝的不确定,他急需得到一位他现在所处领域的佼佼者的肯定,譬如杨雪,譬如鲁讯。
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回答杨雪的问题,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反倒十分突兀的又问道:“先生们怎么看待战争?”
一般人在这种时候谈到战争,定然是讳莫如深的,因为中国的国门,正是因为一场几乎没有悬念的战争而被迫打开的。在那场战争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的,是中国。
杨雪和鲁讯同样沉默了,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两人都是当今中国里,声称“天下无不敢言说之事”之人。
鲁讯首先开了口,他说,所有的战争都是来源于一方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壮大,希望自己的国家资源充足,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所以,战争,也是无限的。
杨雪其实也赞同鲁讯的这一番话,但实际上,她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的。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些人是因为‘贪’,但我却认为,有些人本身便是为了‘和平’。”杨雪目光有些悠远,在鲁讯发言后沉默了许久才忽而说道。
她回过神,望进张钟麟仍旧迷茫的双眸,蓦然笑开,问道:“有些人是为了掠夺而战,有些人是为了守护、为了再无战争而战。那么,假如你是一名战士,你会为什么而战斗?假如你是一名军阀,你会为谁去战斗?”
张钟麟几乎没有思考,眼神陡地坚定而锐利:“假如我是一名战士,我要为我的国家而战。假如我是一名军阀,我要为我国家的百姓而战。”
“如果你是那么想的,那么便那样去做吧。反正,你的心里早已做下了决定不是吗?手里握着笔的,不一定是英雄。但敢于在前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却一定是一代英豪。”
杨雪望着张钟麟,笑得极柔。她没大关注过民国时期的军人,她也不知道面前的人是否是日后有名的将领,她不知道他的未来将会如何。她只是简单的,对每一个英勇的战士,报以最诚挚的祝福。
只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杨雪不得不提醒提醒眼前的人。
她说道:“我希望你可以永远清楚的记得,自己是在为什么而战。”
为人民,为国家,而不是为了哪一个政党。
“我会记住的。”
张钟麟满脸诚挚的保证着,但杨雪却知道他并没有明白她的意思。他或许还只是以为,她在让他不要沦为现今的军阀一样,为各自利益而趋势的人。但她的意思,其实还很广很广。
关于数十年后的那一场两党间的内、战,杨雪并不想予以太多的评说,她只是希望更多的人是在为整个中国而战,而非白白丧命于政党之间的争斗——战士的性命,不该如此廉价。
“你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吗?”杨雪忽然问道。
张钟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