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 117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王家和拿出空间里的指南针,见指针并没有抖动心下稍安,这样看来这次的地震应该还有几天的准备时间,这一夜他的书房一直灯火通明。
第二天一早他就进宫面见晋元帝,晋元帝正在和内阁大臣商议国事,听闻王家和有急事要面见于他便立马将他召了进来。
王家和一脸焦急跪伏在地,“微臣叩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昨日微臣发现家中所养的鱼不断在水面跳动,因以前翻阅过书籍看过有关的现象便留了心,后来和下人查看了一番发现种种迹象都十分符合微臣以前所看到的记载,故而特来禀报!”
说着便把花费一夜时间整理的奏章呈了上去,晋元帝接过宦官手里的奏章翻看,久久不言,目光如炬的看着跪伏在地的王家和,“你可知道若你所说之事没有发生,你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王家和再次叩头回道,“圣上,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是圣上还有疑虑可稍等片刻,微臣之前所看的书就在宫内,圣上一看便知,种种迹象都与地龙翻身十分相像!”
一旁的四位内阁大臣听到“地龙翻身”四字顿时心下一惊,想要询问却又不敢打断晋元帝的问话,只能将疑虑压在心底。
晋元帝一边吩咐宦官将王家和所写的奏章交给四位内阁大臣翻看,一边说道,“你直接将所看书籍名称告知刘进忠让他去取就行!”
王家和说了四五本书,等查阅了那几本书又一一对照后晋元帝已是信了一半,“你对地龙翻身这事有几分把握?”
王家和其实有九成把握,要不然也不会把事情捅到晋元帝面前了,但他不敢把话说满,“微臣约莫有七八分的把握。”
晋元帝犹豫不决询问其他几人的意见,内阁大臣之一的史辅城说道,“微臣以为,王侍讲是在危言耸听,只凭着鱼儿猫狗之类的牲畜就断言京城有地动实在是太过儿戏了,难道就因他的无稽之言而兴师动众?”
史辅城早就看王家和不顺眼了,此人当初不仅抢了家族晚辈的探花之位,还靠着溜须拍马被圣上重用,此等小人早就欠收拾了!在史辅城看来,王家和一无是处,除了阿谀奉承外什么都不会,平日里靠着圣上的隆恩还敢在他面前对时事指手画脚,真是不知所谓!气得他差点没喊出“清君侧”了,如今王家和恃宠而骄竟敢说出地动之言,等着抓他小辫子的史辅城可不会轻易错过这次良机。
史辅城想着定要解决了这厮,绝不能让这小人再蹦哒,“圣上,王侍讲居心不良,竟让圣上下令让汴京百姓到城外居住,若是真的如此行事定会引起百姓恐慌,京城必乱!其心可诛!还请圣上严惩!”
王家和见晋元帝态度不明,心想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若是输了大不了带着家人远走高飞,“启禀圣上,微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种种迹象与书上所记载的事迹都一一符合,若是真的发生地动,京城百姓不知有多少人要骨肉分离阴阳相隔,如今能救他们的只有圣上了!微臣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请圣上明察!”
晋元帝眼中明明灭灭,一边担心王家和所言属实,一边又担心若是没有发生地动到时候会引起百姓恐慌,他看着另外三位大臣问道,“王侍讲所言,你们以为如何?”
张怀瑾回道,“还请圣上派人查看王侍讲所说之言是否属实,若真的发生地动,此时有了准备,伤亡必会减至最小,并且王侍讲所说之事有理有据,书上记载确有其事,此事甚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董仲行难得没有与张怀瑾唱反调,“微臣附议!”剩下的一个同样附议,见三人都同意,晋元帝立刻便派人去查看是否有王家和所说的种种迹象了。
史辅城不甘心道,“让城中所有百姓居于外处实在太过兴师动众,即使有地动也不知是何时,总不能让他们一直有家不住吧!时间一久难免会有怨言,既然王侍讲能断言有地动之灾,那么应该也能知晓什么时候发生地动吧!”
王家和心里诽谤,这老头真不是个东西!他又不是地震测试仪,他哪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不过既然提起这事的是他自己,若不说出个子午寅卯出来,估计这老头又要搬弄是非,到时候晋元帝一不高兴把自己给突突了,他上哪喊冤去!
“启禀圣上,微臣观书上所写,这种迹象后少则七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地动,为稳妥起见还请圣上让百姓在外面居住二十天,若二十天后仍然未发生地动,臣甘愿受罚!”
晋元帝见王家和信誓旦旦,原来对此事信的五分顿时变成了七八分,若真的没有发生地动王家和就是欺君之罪,想来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的,下了决心后晋元帝也不再犹豫,同几位大臣商议后续事宜。
第二天晋元帝下旨,以金龙入梦祈福为名,令百姓全部去城外的空地生活,并调动士兵看顾,为了不引起恐慌,地动之事只有当初在场的几人知晓,晋元帝严令不可泄露出去,任谁也不敢在这节骨眼撩虎须,所以这一旨意一出,立马遭到朝上文武百官的反对。
首先发难的就是几个御史,均认为这个旨意太过荒唐,会造成民众怨言,但晋元帝独断乾纲,只要他所做决策容不得别人反对,再加上内阁的附议,使得这个旨意还是安安稳稳的传达下去了。
不少大臣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尽管之后的二十天他们自己也要去城外居住,但他们却不敢不做,若是以前,他们还敢耍滑头,对上面的命令糊弄,但现在这个时期谁也不敢阳奉阴违,毕竟在晋元帝掌控力如此紧密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丢了脑袋,谁也不会嫌命长啊!
王家和回家后叮嘱下人收拾好细软,带着李修容立即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在帐篷外面围了一圈士兵,这些士兵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前来保护王家和,另一方面是为了监视看守他,防止他见情况不对想要逃跑。
李修容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充满了疑虑,“夫君,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王家和本不想让她烦神这些事,但若不解释清楚估计她会胡思乱想,以前那老大夫说过怀孕之人最忌心思过重,所以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李修容。
李修容说道,“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陪在夫君的身边!如今我也不知该盼着真有地动,还是盼着不会发生地动才好!”
王家和揽着李修容,“地动可不是你想盼就来,不想它来临就不会发生的,该来的迟早还会来,如若地动当真来临,如今百姓都居住在城外,想来也不会造成太大伤亡,只要人还在损失点钱财也没什么不好,若是没有地动,我自有脱身之计,你可不要太过忧思担心!”
李修容和王家和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夫妻,自然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便也放下心中的忧虑,只想着若是最后夫君被问责,真到了没有转机的时候,大不了就动用暗卫,带着大哥二哥还有祖父妹妹一起远走高飞,不得不说,这两人不愧是夫妻,都想着一有不妥就溜之大吉。
过了十来天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天气越发的炎热,致使被强制在城外生活的百姓越发的怨声载道,朝堂上的官员也三五不时的劝说晋元帝让百姓进城,王家和每天都被召至文华殿,史辅城每次都会说王家和“包藏祸心,欺君罔上”,几乎就没指着王家和鼻子骂了,连带当初带头同意王家和所言的张怀瑾也被穿了几次小鞋,晋元帝见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动静内心也有些动摇,看王家和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善。
这天王家和依旧顶着晋元帝的压力听着史辅城的指责,一开始他还会辩驳但后来听得多了他也就当耳旁风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什么“小人之行,危言耸听”之类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换个新花样!就在王家和默默在心里吐槽的时候脚下的土地突然剧烈的震动了起来,王家和第一反应就是终于不用再听那老头天天说他坏话还不能骂回去了,风水轮流转啊!
晋元十八年八月十六,汴京地动,然于半个月前晋元帝金龙入梦,上天指示委以重任令其拯救黎民百姓,晋元帝面对朝堂的反对,力压众议将京城百姓尽数牵出,致使地动发生之时百姓得以逃过这场灾难,自此后晋元帝尽得民心,真龙天子之名传于大周各地,威严尽显令万民臣服。
晋元十八年十月十日李修容产下一女,取名王琇莹,出自《卫风·淇奥》中的“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有光明秀亮之意。
晋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王家和完成编撰《大周史记·晋元帝篇》,帝甚悦,擢为詹事府詹事,凡晋元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均得侍班。
晋元二十年,晋元帝封二皇子高孝瑜为诚王,封三皇子高孝琏为贤王,四皇子高孝琰为端郡王。
晋元二十三年,连续下了三个月的大雨,澜沧江堤坝被冲毁使得豫州境内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晋元帝命刚刚踏入朝堂的四皇子高孝琰负责赈灾事宜。
两年前养母柔妃病逝时四皇子高孝琰在灵堂守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灵堂之上,晋元帝这才正视起这个儿子。
本来这赈灾之事是轮不到刚入朝办事的高孝琰身上,但诚王与贤王两人为了夺得赈灾主权天天斗得跟乌鸡眼似的,让晋元帝十分头疼,这样一来贴心至纯的四儿子就显眼起来了。
高孝琰虽然年少,但却十分聪颖,他将赈灾事宜写成条陈奏章禀奏于晋元帝,满眼孺慕崇拜的请教于晋元帝,尽职的扮演着一个听话受教的好儿子,比起已经长大正直青年手握大权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没有丝毫威胁的四儿子显然更得晋元帝的欢心。
等赈灾事了,晋元帝加封高孝琰为端王,总领户部和工部,明面上是为嘉奖,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警告势大的诚王和贤王,高孝琰当众推辞不受,“儿臣初次办差,若不是先前得了父皇的指导,赈灾事宜也不会如此顺利,此功愧不敢受!再则,儿臣有幸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职责,更不该受此封赏。”
晋元帝见他如此懂事明理,更加坚定要封赏他的决心了,比起这个能轻易掌控在手中的儿子,其他两个儿子越加让晋元帝不满。
就在四皇子封王后不久,王家和上书《河道集注论》,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主张在澜沧江出山口的地方,于枯水季节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将整个澜沧江一分为二形成灌口,外江排洪内江用于平原灌溉,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又解决了枯水时节无水灌溉的难题。
晋元帝阅后令王家和负责此事,工部以及豫州知府配合其行,王家和以雇佣的方式发动豫州百姓的力量,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浩大的工程才得以结束,等回到汴京后晋元帝擢升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正值会试科考,千名学子联名上书,扬言科考舞弊,晋元帝命人彻查后发现凡是多处出现“呸得休”三个字的考卷均被录取,这显然是有不妥之处,晋元帝立即取消那些作弊的士子的科考资格,将主考官以及相关陪同人员包括读卷官全部羁押,擢王家和为内阁大学士,任命其为主考官,重新举行会试。
晋元二十八年,朝堂之上不少大臣上书立太子一事,其中诚王高孝瑜排行为长,又曾被晋元帝亲口称赞,所以有一半大臣都推举高孝瑜为太子,而高孝琏虽然甚得不少宗室的好感,但他的亲娘身份低下,尽管养在皇后名下却并非皇后之子,皇家讲究子凭母贵,贤王的出身成为高孝瑜攻讦他的借口。
就在诚王的呼声达顶峰之时,高孝琏呈上一本账册,里面记载着高孝瑜与朝中大臣往来的金钱明细,晋元帝大怒,斥责诚王“结党营私擅弄权术,包藏祸心罔顾君上”,褫夺诚王封号让其闭门思过,而在账册上的名单降职的降职,罢黜的罢黜,而这之中就有内阁大臣史辅城。
当晋元帝得知诚王竟然把手伸向内阁之中,并且朝堂之上有一半人都与其有联系时,他甚至起了杀子的念头,然而为了名声着想他最终决定让其闭门思过,至于思多长时间还要他来发话,既然不能杀儿子,那么身为臣子却又想要从龙之功的史辅城就承受了晋元帝绝大多数的怒火,最终不仅丢掉了内阁辅臣的身份,全家还被发配边疆,三代不得科举。
此时王家和上书《吏治考核法》,主张“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考核法一旦执行就避免了官员之间勾结包庇,大大减少此次这种皇子和官员勾搭成片的机会,晋元帝立即批准并让内阁与六部当即开始执行,不久,擢王家和为内阁次辅。
这一年是晋元二十八年,从晋元十八年到今天,王家和历时十年终入内阁。
王家和拿出空间里的指南针,见指针并没有抖动心下稍安,这样看来这次的地震应该还有几天的准备时间,这一夜他的书房一直灯火通明。
第二天一早他就进宫面见晋元帝,晋元帝正在和内阁大臣商议国事,听闻王家和有急事要面见于他便立马将他召了进来。
王家和一脸焦急跪伏在地,“微臣叩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昨日微臣发现家中所养的鱼不断在水面跳动,因以前翻阅过书籍看过有关的现象便留了心,后来和下人查看了一番发现种种迹象都十分符合微臣以前所看到的记载,故而特来禀报!”
说着便把花费一夜时间整理的奏章呈了上去,晋元帝接过宦官手里的奏章翻看,久久不言,目光如炬的看着跪伏在地的王家和,“你可知道若你所说之事没有发生,你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王家和再次叩头回道,“圣上,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是圣上还有疑虑可稍等片刻,微臣之前所看的书就在宫内,圣上一看便知,种种迹象都与地龙翻身十分相像!”
一旁的四位内阁大臣听到“地龙翻身”四字顿时心下一惊,想要询问却又不敢打断晋元帝的问话,只能将疑虑压在心底。
晋元帝一边吩咐宦官将王家和所写的奏章交给四位内阁大臣翻看,一边说道,“你直接将所看书籍名称告知刘进忠让他去取就行!”
王家和说了四五本书,等查阅了那几本书又一一对照后晋元帝已是信了一半,“你对地龙翻身这事有几分把握?”
王家和其实有九成把握,要不然也不会把事情捅到晋元帝面前了,但他不敢把话说满,“微臣约莫有七八分的把握。”
晋元帝犹豫不决询问其他几人的意见,内阁大臣之一的史辅城说道,“微臣以为,王侍讲是在危言耸听,只凭着鱼儿猫狗之类的牲畜就断言京城有地动实在是太过儿戏了,难道就因他的无稽之言而兴师动众?”
史辅城早就看王家和不顺眼了,此人当初不仅抢了家族晚辈的探花之位,还靠着溜须拍马被圣上重用,此等小人早就欠收拾了!在史辅城看来,王家和一无是处,除了阿谀奉承外什么都不会,平日里靠着圣上的隆恩还敢在他面前对时事指手画脚,真是不知所谓!气得他差点没喊出“清君侧”了,如今王家和恃宠而骄竟敢说出地动之言,等着抓他小辫子的史辅城可不会轻易错过这次良机。
史辅城想着定要解决了这厮,绝不能让这小人再蹦哒,“圣上,王侍讲居心不良,竟让圣上下令让汴京百姓到城外居住,若是真的如此行事定会引起百姓恐慌,京城必乱!其心可诛!还请圣上严惩!”
王家和见晋元帝态度不明,心想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若是输了大不了带着家人远走高飞,“启禀圣上,微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种种迹象与书上所记载的事迹都一一符合,若是真的发生地动,京城百姓不知有多少人要骨肉分离阴阳相隔,如今能救他们的只有圣上了!微臣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请圣上明察!”
晋元帝眼中明明灭灭,一边担心王家和所言属实,一边又担心若是没有发生地动到时候会引起百姓恐慌,他看着另外三位大臣问道,“王侍讲所言,你们以为如何?”
张怀瑾回道,“还请圣上派人查看王侍讲所说之言是否属实,若真的发生地动,此时有了准备,伤亡必会减至最小,并且王侍讲所说之事有理有据,书上记载确有其事,此事甚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董仲行难得没有与张怀瑾唱反调,“微臣附议!”剩下的一个同样附议,见三人都同意,晋元帝立刻便派人去查看是否有王家和所说的种种迹象了。
史辅城不甘心道,“让城中所有百姓居于外处实在太过兴师动众,即使有地动也不知是何时,总不能让他们一直有家不住吧!时间一久难免会有怨言,既然王侍讲能断言有地动之灾,那么应该也能知晓什么时候发生地动吧!”
王家和心里诽谤,这老头真不是个东西!他又不是地震测试仪,他哪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不过既然提起这事的是他自己,若不说出个子午寅卯出来,估计这老头又要搬弄是非,到时候晋元帝一不高兴把自己给突突了,他上哪喊冤去!
“启禀圣上,微臣观书上所写,这种迹象后少则七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地动,为稳妥起见还请圣上让百姓在外面居住二十天,若二十天后仍然未发生地动,臣甘愿受罚!”
晋元帝见王家和信誓旦旦,原来对此事信的五分顿时变成了七八分,若真的没有发生地动王家和就是欺君之罪,想来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的,下了决心后晋元帝也不再犹豫,同几位大臣商议后续事宜。
第二天晋元帝下旨,以金龙入梦祈福为名,令百姓全部去城外的空地生活,并调动士兵看顾,为了不引起恐慌,地动之事只有当初在场的几人知晓,晋元帝严令不可泄露出去,任谁也不敢在这节骨眼撩虎须,所以这一旨意一出,立马遭到朝上文武百官的反对。
首先发难的就是几个御史,均认为这个旨意太过荒唐,会造成民众怨言,但晋元帝独断乾纲,只要他所做决策容不得别人反对,再加上内阁的附议,使得这个旨意还是安安稳稳的传达下去了。
不少大臣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尽管之后的二十天他们自己也要去城外居住,但他们却不敢不做,若是以前,他们还敢耍滑头,对上面的命令糊弄,但现在这个时期谁也不敢阳奉阴违,毕竟在晋元帝掌控力如此紧密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丢了脑袋,谁也不会嫌命长啊!
王家和回家后叮嘱下人收拾好细软,带着李修容立即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在帐篷外面围了一圈士兵,这些士兵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前来保护王家和,另一方面是为了监视看守他,防止他见情况不对想要逃跑。
李修容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充满了疑虑,“夫君,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王家和本不想让她烦神这些事,但若不解释清楚估计她会胡思乱想,以前那老大夫说过怀孕之人最忌心思过重,所以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李修容。
李修容说道,“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陪在夫君的身边!如今我也不知该盼着真有地动,还是盼着不会发生地动才好!”
王家和揽着李修容,“地动可不是你想盼就来,不想它来临就不会发生的,该来的迟早还会来,如若地动当真来临,如今百姓都居住在城外,想来也不会造成太大伤亡,只要人还在损失点钱财也没什么不好,若是没有地动,我自有脱身之计,你可不要太过忧思担心!”
李修容和王家和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夫妻,自然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便也放下心中的忧虑,只想着若是最后夫君被问责,真到了没有转机的时候,大不了就动用暗卫,带着大哥二哥还有祖父妹妹一起远走高飞,不得不说,这两人不愧是夫妻,都想着一有不妥就溜之大吉。
过了十来天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天气越发的炎热,致使被强制在城外生活的百姓越发的怨声载道,朝堂上的官员也三五不时的劝说晋元帝让百姓进城,王家和每天都被召至文华殿,史辅城每次都会说王家和“包藏祸心,欺君罔上”,几乎就没指着王家和鼻子骂了,连带当初带头同意王家和所言的张怀瑾也被穿了几次小鞋,晋元帝见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动静内心也有些动摇,看王家和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善。
这天王家和依旧顶着晋元帝的压力听着史辅城的指责,一开始他还会辩驳但后来听得多了他也就当耳旁风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什么“小人之行,危言耸听”之类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换个新花样!就在王家和默默在心里吐槽的时候脚下的土地突然剧烈的震动了起来,王家和第一反应就是终于不用再听那老头天天说他坏话还不能骂回去了,风水轮流转啊!
晋元十八年八月十六,汴京地动,然于半个月前晋元帝金龙入梦,上天指示委以重任令其拯救黎民百姓,晋元帝面对朝堂的反对,力压众议将京城百姓尽数牵出,致使地动发生之时百姓得以逃过这场灾难,自此后晋元帝尽得民心,真龙天子之名传于大周各地,威严尽显令万民臣服。
晋元十八年十月十日李修容产下一女,取名王琇莹,出自《卫风·淇奥》中的“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有光明秀亮之意。
晋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王家和完成编撰《大周史记·晋元帝篇》,帝甚悦,擢为詹事府詹事,凡晋元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均得侍班。
晋元二十年,晋元帝封二皇子高孝瑜为诚王,封三皇子高孝琏为贤王,四皇子高孝琰为端郡王。
晋元二十三年,连续下了三个月的大雨,澜沧江堤坝被冲毁使得豫州境内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晋元帝命刚刚踏入朝堂的四皇子高孝琰负责赈灾事宜。
两年前养母柔妃病逝时四皇子高孝琰在灵堂守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灵堂之上,晋元帝这才正视起这个儿子。
本来这赈灾之事是轮不到刚入朝办事的高孝琰身上,但诚王与贤王两人为了夺得赈灾主权天天斗得跟乌鸡眼似的,让晋元帝十分头疼,这样一来贴心至纯的四儿子就显眼起来了。
高孝琰虽然年少,但却十分聪颖,他将赈灾事宜写成条陈奏章禀奏于晋元帝,满眼孺慕崇拜的请教于晋元帝,尽职的扮演着一个听话受教的好儿子,比起已经长大正直青年手握大权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没有丝毫威胁的四儿子显然更得晋元帝的欢心。
等赈灾事了,晋元帝加封高孝琰为端王,总领户部和工部,明面上是为嘉奖,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警告势大的诚王和贤王,高孝琰当众推辞不受,“儿臣初次办差,若不是先前得了父皇的指导,赈灾事宜也不会如此顺利,此功愧不敢受!再则,儿臣有幸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职责,更不该受此封赏。”
晋元帝见他如此懂事明理,更加坚定要封赏他的决心了,比起这个能轻易掌控在手中的儿子,其他两个儿子越加让晋元帝不满。
就在四皇子封王后不久,王家和上书《河道集注论》,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主张在澜沧江出山口的地方,于枯水季节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将整个澜沧江一分为二形成灌口,外江排洪内江用于平原灌溉,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又解决了枯水时节无水灌溉的难题。
晋元帝阅后令王家和负责此事,工部以及豫州知府配合其行,王家和以雇佣的方式发动豫州百姓的力量,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浩大的工程才得以结束,等回到汴京后晋元帝擢升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正值会试科考,千名学子联名上书,扬言科考舞弊,晋元帝命人彻查后发现凡是多处出现“呸得休”三个字的考卷均被录取,这显然是有不妥之处,晋元帝立即取消那些作弊的士子的科考资格,将主考官以及相关陪同人员包括读卷官全部羁押,擢王家和为内阁大学士,任命其为主考官,重新举行会试。
晋元二十八年,朝堂之上不少大臣上书立太子一事,其中诚王高孝瑜排行为长,又曾被晋元帝亲口称赞,所以有一半大臣都推举高孝瑜为太子,而高孝琏虽然甚得不少宗室的好感,但他的亲娘身份低下,尽管养在皇后名下却并非皇后之子,皇家讲究子凭母贵,贤王的出身成为高孝瑜攻讦他的借口。
就在诚王的呼声达顶峰之时,高孝琏呈上一本账册,里面记载着高孝瑜与朝中大臣往来的金钱明细,晋元帝大怒,斥责诚王“结党营私擅弄权术,包藏祸心罔顾君上”,褫夺诚王封号让其闭门思过,而在账册上的名单降职的降职,罢黜的罢黜,而这之中就有内阁大臣史辅城。
当晋元帝得知诚王竟然把手伸向内阁之中,并且朝堂之上有一半人都与其有联系时,他甚至起了杀子的念头,然而为了名声着想他最终决定让其闭门思过,至于思多长时间还要他来发话,既然不能杀儿子,那么身为臣子却又想要从龙之功的史辅城就承受了晋元帝绝大多数的怒火,最终不仅丢掉了内阁辅臣的身份,全家还被发配边疆,三代不得科举。
此时王家和上书《吏治考核法》,主张“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考核法一旦执行就避免了官员之间勾结包庇,大大减少此次这种皇子和官员勾搭成片的机会,晋元帝立即批准并让内阁与六部当即开始执行,不久,擢王家和为内阁次辅。
这一年是晋元二十八年,从晋元十八年到今天,王家和历时十年终入内阁。